10、5、3!三个数字揭秘中山好人故事

引领三沙村脱贫致富的“花木功臣”陈炎连、26年坚守5元理发店的诚实守信好人林以忠、3秒解救险情的90后“最美警花”罗冬妮….中山市的“好人阵营”正在不断扩大。

1月9日,中山市举办2019年度中山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山市副市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徐小莉为2019年度“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以及“中山好人”颁奖。

其中,陈炎连、林以忠获评2019年度“中国好人”;冯柏星、张福辉、陈永洪、欧锏欢、郭浩杰、林以忠、梁金富获评2019年度“广东好人”; 罗冬妮等69人获评“中山好人”。2010年至今,中山市共计有494人荣登“中山好人榜”、45人荣登“广东好人榜”、4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花木功臣”10年引领

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

上世纪70年代,三沙因水稻、番薯、甘蔗等传统农作物低产等因素,很多人家缺衣少粮。各地流传着一句俗语“有女莫嫁上边围(三沙),餐餐食饭半钵泥”。被评选为2019年度“中国好人”的陈炎连,正是横栏镇三沙村的一位农民。他通过大胆创新,十年来带领三沙村、五沙村发展花木行业,让两个村庄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2001年,陈炎连在察觉花木行业充满商机后,向村委会提出将花木产业作为三沙农民奔康致富项目的发展规划。“起初筹建花木基地时,村民并不理解。但我深知种植甘蔗等粮食作物难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所以我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陈炎连说。

最早,陈炎连率先承包18亩土地,先行先试,无偿地为村民传授种植经验。通过不断尝试,他成功引入新品种“花叶姜”,并带动约50个花农共同种植,一年产生超过300万元的利润。三沙村由一个全镇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600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4000多万元。

截至今日,陈炎连最少带动了三沙村400多户农户加入到花木种植业,目前三沙村90%的农户都从事花木产业,共计1500余人,就业率达到98%,80%的村民购买了小车。陈炎连说:“更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90后年轻人一代也愿意投身到花木产业来。”

诚实守信的好人林以忠

26年坚守5元理发店

中山市石岐区有一家老牌理发店叫“忠记理发”。忠记理发的定价从最初的3毛钱,随着物价的提升逐步上涨,上世纪90年代提高到5元。从那以后,20多年来再未涨价,男女老少,理发一律五元,被街坊称为“五元理发店”。

26年来,他热心服务邻里,连春节等最为忙碌的节假期也从未临时加价,甚至偶尔不收费用。林以忠还保留着街坊们最津津乐道的传统理发和刮脸技艺。5元理发还包上免费的刮脸,忠叔用酒精灯对刀片消毒,给客人抹上肥皂水,用刮胡刀在脸上一抿一抹,手法干净利落。

今年初在抖音爆红后,理发店成了网红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探店体验。店内排起“长龙”,忠叔每一天都需要连续站10个小时,过年仅休息三天。“我一天最多服务80位客人,最少服务30位客人。出去参加敬老院义务理发时,甚至一天为150名人剪发。”

曾有顾客以工作强度大而收入低廉为由劝说林以忠涨价,则婉拒了顾客的好意。谈起26年来,为什么一直都不涨价,林以忠谈到:“还有很多收入不高的街坊,他们都是挚友,考虑到他们,我一直都坚持5元剪发。”

90后“最美警花”罗冬妮

3秒解救险情

90后民警罗冬妮被称为“最美警花”,同时被评选为2019年见义勇为“中山好人”。就职于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的罗冬妮在千钧一发之际,解救了一位身处险境的男孩。

10月25日19时,恰逢回家探亲的罗冬妮路过高州市府前路与高凉路交汇路口时,发现一个5岁的小男孩突然冲进车流。还来不及思索,罗冬妮就从电动车后座跳下来,跑向男童并一把拉住他,瞬间一辆疾驰小车擦着两人而过,从跳下车到拉住男孩,整个过程仅耗时3秒。

在滚滚车流中,罗冬妮将男孩拉到自己怀中,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了汹涌的车流,即使男孩一直在挣扎,但罗冬妮始终没有放松,而是将孩子保护在原地,等车流完全通过,斑马线再次亮起绿灯,才护送男孩过了马路。罗冬妮见义勇为的事迹最终被媒体、群众得知。

“我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这种家庭教育深根在我的内心。救人这件事出于我本能,无关于我民警的身份。” 罗冬妮说。事实上,罗冬妮一直身处在一个充满善意、拥有慈爱之心的家庭中。罗冬妮祖父罗传经曾经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军人,从小与罗冬妮感情深厚。罗冬妮一家甚至把家中的“老宅”贡献给家乡茂名,建造“书房党群服务站“。

“我以姐姐为荣。我目前在湖南读书,但得知此次她获选‘中山好人’我连夜赶回来参加她的颁奖仪式。” 罗冬妮的弟弟说。

【见习记者】曾艳春

【通讯员】廖喆

【作者】 曾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