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每个孩子都在做的一件事,为什么实现弯道超车的只有少数人?

  01

  寒假还剩最后一周,不知大家的寒假计划都执行得咋样了?

  我们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赶寒假作业进度了。

  有一些小孩儿,比如胖豆,属于典型的,寒假作业不赶着做不舒服斯基人。

  有点像我一同事,不到截止交稿前,是没有写稿灵感的。

  Deadline之前他们惊人的爆发力才会凸显。

  我没有太在意这件事,他有他的节奏,最后寒假计划整体完成了就好,至于他非要先干哪个,哪个垫后,他有权自己去“谋划”。

  我昨天,跟胖豆一起归拢了下他的寒假规划:

  只用了1个小时,我和儿子就做好了一份“虎虎生风”的寒假计划!

  发现整体完成得不错,除了寒假作业在赶中,还有减肥这个老大难问题,还没执行到位,说好的减5斤,现在还差2.4斤。

  还有一周,胖豆说,我拼了,不吃晚饭了。

  哈哈,其实大可不必,换胖豆爸做晚饭就行,拿胖豆的话说,爸爸只会全素宴。

  阅读计划这项,因为跟爸爸春节期间内卷起来了,所以胖豆超额完成了。

  

  咱们孩子虽然千差万别,但寒假计划里却不乏共性,比如阅读这件事,一定是所有孩子寒假必做!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

  中高考语文考试的新方向:

  语基成工具,不再是重点考察对象;真正考察的是孩子的语文素养,大量的阅读+精准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表达的能力。

  对应到考试模块上,就是跟阅读强相关的两大块:阅读理解+作文。

  很多朋友都自闭了,完了,这俩刚好就是娃的重灾区啊!

  大可不必,因为那也是大多数孩子的重灾区啊。

  我听过很多对自家娃的字、字词、古诗词背诵自信的,还几乎没听到过谁对娃阅读理解和作文自信的呢。

  因为这两部分跟语基题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阅读最多是“无限接近参考答案”;作文好与更好,都是相对值。

  答题的和阅卷的都有主观倾向,稍有出入,被扣分在所难免。

  这对孩子理解与表达的准确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三、四年级以上,加入阅读理解和作文后,语文考100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友情提醒一下,不要被今年期末考试,孩子作文满分的“惊喜”迷惑了,中高考不会是这套打分体系。

  所以,咱自己孩子阅读+作文什么水平,自己心里都有数,该练还得练。

  02

  不少亲们提到了同一个困惑:我娃读的书不少啊,为什么阅读理解和作文依然差?

  这也导致了不少亲,对阅读产生怀疑,认为阅读对提升语文成绩并没什么作用,然后急着去给孩子报阅读理解、作文专项培训班。

  然后发现,因为多了这些课外班,更没有时间阅读了,语文好像更不行了。

  我没有反对报班的意思,只是我个人认为,脱离了大量阅读,去空谈阅读套路、写作技巧,其实是在舍本逐末,拔苗助长。

  无论你报什么班,大量阅读,是必须持续坚持的事情!这个时间和精力是不可以牺牲掉的,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读书,是我们家长最该干的事情。

  详见:孩子不爱读书?3-10岁,我使了些招儿让娃爱书如命!

  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渐进的过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是最难速成的科目,但一旦量变引起质变,到了相当的水平,也是最难退步的科目。

  语文学习,需要我们家长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拔苗助长”,关于阅读多一些坚持,少一些“半途而废”!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只要孩子多看书,阅读理解就不会出错、作文就会写好!

  实际上要想阅读的递进过程和语文成绩成正比,除了阅读量大,读的书足够优质,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03

  学习也好,阅读也罢,最怕的就是平均用力。

  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频次,没有主次,不分层,没有区分的最后结果就是效果平平。

  阅读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的。

  一般来说,阅读有两种方式:泛读与精读。

  泛读重数量,精读重质量。

  打个比方:吃货胖豆面对一桌美食,每样尝一口,知道每种菜的味道,就是泛读,在他尝过之后再选出他最喜欢的几道菜去细细品味,从色香味全方位地研究这道菜,甚至去猜这道菜用了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就是精读了。

  泛读,顾名思义,是指广泛地阅读。

  也就是给孩子阅读不同的图书,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下实现量变到质变。

  泛读的主要目的是孩子能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能涉猎多少知识算多少,孩子喜欢就好,不必太过纠结读完到底吸收了多少。

  浏览式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或者获取新闻信息类的,可采取快速浏览法,“随便翻翻”,快速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

  

  求知式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

  如胖豆经常会问些科学类问题,我们会让他自己去DK,或《科学探索者》里找,他带着任务去寻找,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不要小瞧这种“一目十行“,因为是带着问题去的,所以他对找到的答案记忆会比较深刻,比漫无目的的泛泛读,记忆效果要好。

  泛读不难,大多数孩子基本都具有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的能力。

  我想重点讲一讲精读,因为真正能对孩子的以后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起到作用,实现超车的只有精读。

  所以,我建议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会精读。

  04

  精读,指深入细致地研读。

  主要是为了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

  请注意,所有的精读都是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不能为了精读而精读,让孩子爱上阅读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怎么正确地阅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有思考的精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洞悉主人公的思想情感。

  这个需要细嚼慢咽,最大化吸收营养精华。

  寒、暑假是最最适合精读的时候,建议至少精读2本以上,不要怕麻烦,孩子掌握了精读的方法,也就学会了读书思考。

  学龄前孩子:多问问题+多画

  幼儿园孩子读物基本还是以漫画、绘本为主,建议在带孩子读书时可以指着慢慢读给孩子听,有利于孩子养成一字一句读书的好习惯,这对低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来说很重要。

  家长在在孩子读的过程中,多问一些问题,比如:

  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具体指向到一朵花,一个动物)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颜色?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它的表情,能看出它是高兴,难过,生气还是害怕?

  

  它为什么害怕?答案你在书里面找到了么?

  你最喜欢图上画的什么?为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给它涂什么颜色?你愿意把它画得更漂亮吗?(可以让孩子在书上涂画上再创作)

  小低年级:圈点勾画+摘抄

  小低年级,主要圈点好词好句,便于加深记忆,熟读甚至背诵。

  鼓励孩子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好词好句等写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这个要感谢胖豆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她一直要求班里的孩子,定期写“小白本”,就是让孩子把读过的书,书名,好词好句,好段落摘抄下来。

  

  (胖豆二年级摘抄的好词)

  PS:这个小白本,是学校发的,因为胖豆有一次丢了,胖豆爸深夜给儿子做了个电子版,有需要的亲,文末见领取方式。

  因为是学校老师的任务,胖豆这几年都坚持下来,其实摘抄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还能经常复习翻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我们小时候的老师交给我们的最朴素也最实用的道理。

  PS:圈好词好句的笔,最好彩色荧光笔,透明可见字。

  中年级:列提纲+批注+思维导图

  中高年级,除了圈出好词好句,还需要在阅读时标记重点、提炼大纲、标注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对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有意识的进行记忆。

  列出文章或书的大提纲,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其中思维导图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深思熟虑的信息组织方式,不仅仅让他们记住,让他们思考,更让他们链接到各种阅读的内容。

  高年级:鼓励再创作

  小高年级精读一本书,多问问题+再创作必不可少!

  多问问题:可以是孩子读完,自己列问题,读的过程中有哪些疑惑,记录下来,可以跟家长探讨,也可以自己上网查阅搞清楚。

  也可以是家长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回答,比如:

  1、能不能用2、3句话精准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定要要求言简意赅,精准提炼关键词,这对做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最好不要让孩子噼里啪啦跟讲故事一样,跟你把大量情节都复述一遍,小低年级这样做没问题,小高年级,必须要学会提炼归纳。

  2、书中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请摘抄下来。

  3、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你同意吗?如同意,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如果不同意?说出你的观点!

  ......

  

  读完这篇文章或书,整合鲜有知识点再重新输出,再创作,包括续写、扩 写、缩写、改写、读后感等形式。

  细心的亲们应该已经发现了,无论是学前,还是高年级,精读似乎都离不开动笔。

  读书好比化铜,化铜是很费气力的事,作文好象铸器,铸器就不太费力了。

  只要铜化成铜液,倒进模子里,便铸成一个个器物。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意思是:读书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长进。

  会读书的人,要精读,下的都是笨功夫。

  “不动笔墨不看书。”

  

  泛读和精读各有利弊,需要结合着用。

  精读相对费时费力,肯定无法做到篇篇文章、或者每本书都精读。

  但一定要定期,或者有选择性的指定挑选一些好书训练孩子精读。

  尤其是寒暑假,特别适合精读经典作品,再让孩子思考,提炼,总结,再创作。

  一个精读下来,会胜过几十个“随便看看”。

  精读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内化提升的过程。

  阅读方法正确了,书也挑对了,大量阅读也有保障了,剩下的就是静待语文花开了,阅读开出的花会很美。

  别急,耐心点,花期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