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享彭城 | 徐州三中,一个书香满溢的校园什么样?
世界读书日是书的节日,也是读书人的节日。在春光中感受阅读的力量,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已成为不少徐州中小学的日常。
4月11日,记者来到徐州三中。走进校园,与学生攀谈几句便发现,他们思维清晰、谈吐流畅。仔细了解后得知,在徐州三中,为了把“书香”融入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让读书成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学校作出不少努力。
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保持图书馆书籍的动态更新;打造高品质“班级书柜”,是每个新学期的重点工作;将不同形式的活动穿插于日常,增加阅读的魅力……谈及为何如此,副校长潘峻峰的话引人深思:“青年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觉得其基本路径即是多读书、多实践、主动思考,从而不断积淀凝练提升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想。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同时思想又是一个人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而这座桥,就是阅读。”胡杨老师多年从事徐州三中高三年级语文教学,从2008年至今,已经带了十届高三毕业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建立书香校园,首先就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书都是精挑细选,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高二年级语文老师陈兴丽说,学校分学科推荐了各类读物,“就拿教材来说,它很薄,也很厚。一本教材,其实只是个敲门砖,它带领我们建立一个系统,带领我们求甚解。”
读原版《红楼梦》,以思维导图、人物小传、主题演讲、情境演出等多种形式表达读后感,既为语文教育输送营养又积淀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徐州三中高一年级开展的《红楼梦》主题阅读活动。
2022年6月参加高考阅卷工作后,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马杰老师对语文教学和阅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读书活动要走向深入,除了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还要将阅读融入学科课堂,开展高质量的深入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胡杨老师表示,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就必须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正是深信这个理念,每年,学校都会制定书单,采购书籍发给老师阅读,要求每个老师撰写阅读计划、读书笔记、教育随笔,并定期组织老师开展读书会和比赛。
怎么读也是个问题?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校读书氛围更浓,徐州三中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常态化系列活动和沃土文学社、原创诗歌朗诵会、学生辩论赛、诗词书签等特色活动紧密结合,将不同规模的活动穿插于日常,鼓励学生以读、研、演等方式沉浸式体验……阅读教育正以其“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独特魅力,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底蕴深厚的徐州三中。
春天正是读书天。深植于钟灵毓秀之地的徐州三中与新中国同龄,人的70岁是古稀之年,而她的74岁,因时时能读、处处可读、人人悦读,正是桃李芬芳,正要迎风再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