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8年、和近2万名幼儿打过交道,这位上海市特级园长最想跟幼儿家长说……

“每个儿童天生都是有力量的学习者。

Ta不是别人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然而,这种力量,

会被一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削弱。

我们成人要看到并始终信任儿童的力量,

学做温暖而有力量的支持者,

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学习力,

让它可持续、可生长。”

5月14日晚,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园长、冰厂田教育集团理事长姚健一袭白衣,走上上海图书馆“特级教师开课啦”的讲台。

面对数百名来自全市的幼儿家长和幼教老师,这位上海市特级园长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呈现了一个被很多人“看到”了却并没有被真正“看见”的儿童世界。姚健期待家长:“发现和相信你的孩子所具有的学习的力量,去更好地支撑和激发这些力量,让这种力量,真正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

儿童的学习力量从哪里来?

有38年一线工作经验、和近2万名幼儿打过交道,姚健眼里的儿童,人人都是有力量的学习者。她认为,只要成人走进真实生活中的儿童,就能发现他们有最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最优秀的观察学习者,他们不仅有充满哲理和勇气的提问,也拥有天真却强大的逻辑,儿童用整个身心来学习,对所有的事物投入最淳朴真挚的情感。这一切,都让儿童成为了天生有力量的学习者。

然而,现实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后续学习中产生“无力感”,孩子曾经拥有的如此强大的学习力,都去哪里了呢?

“这种力量会被一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削弱。”姚健强调,想要让这种力量可持续、可生长,关键在于成人是否能够始终信任儿童学习的力量,并为儿童的学习提供适宜的支持。

让儿童的学习力量可持续生长

家长能做什么?

试着理解和走近孩子的视角

珍惜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你怎么上课废话这么多,一直说废话,改也改不掉。”这是一位爸爸对儿子的批评。在姚健看来,这样的批评大概率是“无用的”。因为儿子根本不知道,上课时哪些话是废话,哪些话又是有用的话。

姚健认为,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不能看到孩子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感到无力,是因为家长没有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视角去看待事物。成人常常会从自己的视角来说话和做事,并默认幼儿就能听懂。其实,这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她建议家长少说“准时上学”“好好吃饭”“专心做事”这样的抽象规则,而是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逻辑,试试看从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将命令式的沟通转化为儿童能够准确把握的话语:“我们七点四十分一定要离开家了,否则会迟到!”“吃饭时双手放在桌上,不要把米粒掉在桌上”……亲子的沟通也许就能更有效,孩子也能感到自己被尊重。

讲座PPT展示了一间间看起来杂乱的教室,引得台下不少家长“会心一笑”,“这不是我家中常见的景象么!”然而,下一张PPT却让大家震撼:一个个城堡在教室里拔地而起,原来刚才的凌乱,是为了构建“孩子们心中的城市”。

“请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倒腾或者捣乱,千万不要为了一个整洁的房子去限制孩子。”姚健说,每个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学习能力重要的组成。而且儿童和成人不同,他们一旦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眼睛看一看,而是会想办法用自己的各种方式把它研究个彻底,往往会令家长抓狂。其实,家长要理解孩子,他们并不是刻意破坏和捣乱,而是被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驱动。她建议家长可以做两件事:第一,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个“混乱”的边界,比如列出危险物品、贵重物品以及不适宜的区域,并讨论混乱之后如何收拾整理。第二,家长在“抓狂”或者“发火”之前去观察和了解一下孩子们究竟在“倒腾”什么,很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要从珍惜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开始。姚健说,大部分家长都曾被儿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打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提问越来越少了,部分初中生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了“不懂就问”的勇气。

因此,学前阶段一定要珍惜孩子的提问。冰厂田幼儿园就曾发起过一个主题活动,全园老师和家长一起记录、讨论、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勇于提问是一件骄傲的事,也让家长都能真正意识到,欣赏、重视、理解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多么重要。

身教重于“言传”

和孩子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说话的口吻和妈妈一模一样,葛优躺的姿势和爸爸一模一样,给爷爷奶奶上课的话语都跟幼儿园老师一模一样……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对这一现象的总结是:“你的孩子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

“学龄前儿童不是靠听道理来学习,而是通过观察来学习。”姚健告诉家长,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是十分优秀的观察学习者,他们的观察学习并不是直接或者全部模仿成人所做的事情,他们会试图弄清楚你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然后再选择性地学。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凡是想让孩子做到的,家长说一百遍都不如自己做一遍。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一课。姚健希望父母们能匀出一些网课、培训班的时间,带儿童走进自然、走进各种环境,一同眼看耳听、身体感知、手动操作,体验各种事物。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境或难题,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儿童所谓正确的答案,不要急于去纠正孩子看似天真的逻辑,而是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支持,甚至就干脆默默等待,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积累经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方法。

“当然,这样做家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经历去陪伴,但你一定要相信,这是值得的。”姚健说,事实证明孩子经过深层的研究性学习,未来更能够自主地应对小学甚至中学的学习,因为他们在学前阶段已经打下了思维品质的良好基础。

夸奖也有学问

帮助孩子让经历变成经验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怎么夸却是很有学问的。在姚健看来,“宝宝,你真棒啊!”“你做的太好了!”这样的泛泛而夸是无效的,因为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的不关注和敷衍。想让夸奖产生更好的效果,家长需要更用心,要陪伴、关注孩子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夸奖过程中的亮点,而不是“好”这个结果。比如夸奖孩子的画,可以夸奖在表现内容上有新创意,很专注地完成了作品,用色造型都很漂亮……

“家长每一次用心的鼓励,不光是为了让孩子高兴,更是对他们品质、能力的强化。”姚健说,长此以往,家长会发现你所看重的这些品质,在孩子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心理学上不断“正强化”的结果。

陪伴幼儿的学习成长,父母既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儿童有权利参与和决策和他有关的各种事务;又不能无为而治,要通过点拨,引导孩子将经历变成有意义的经验。姚健建议,家长可以不定期将手机里拍摄的孩子的视频和照片,和孩子一起回看。回看过程中,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那段经历,一方面很自然地引发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反思的深度会逐渐增加,两三岁的孩子可能只说得出心情、描述看到听到的事物,五六岁的孩子就可能会发表一些观点,提出一些问题。经年累月坚持下去,孩子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渐渐养成反思品质,这是他未来持续发展非常宝贵的推动力。

走进儿童的世界,

探究“童年的秘密”,

你是不是还想了解更多?

记者获悉

上海教育电视台将播出本次讲座实况,

来源 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