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育思政”新模式
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美育从“美”的感性层面浸染心灵,思政从“德”的理性层面塑造行为,二者围绕“审美”和“育魂”两大功能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效应。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好践行课程思政的任务和使命,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紧扣美育主线,探索“美育思政”新模式。学校优化美育思政路径,深化美育思政内涵,深刻挖掘美育中的思政元素,将美育引入思政实践,用艺术的形式促进思想引领,注重培养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挖掘身边的好素材,创作新时代的好作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好故事;坚持知识传导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借助美育的柔性力量化解传统思政教学的僵化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将课内外的美育教学互融互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好。
一是在美育浸染中让理想信念升华为信仰。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以艺术作品的形式传承,让师生在艺术中浸润,锤炼政治品格,赓续红色血脉。
二是在德育熏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背、学、悟、做”等环节让学生潜移默化、努力践行。
三是在文化传承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学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利用“可爱的阜新”“阜新年鉴”“阜新市志”等地方和校本课程,结合阜新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四是在多元评价体系中释放教师美育思政的育人活力。学校在岗位聘任、绩效考核中,提出思政教育方面的要求,促进教师将个人艺术修养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学生素养、颂扬时代声音的美育思政教学能力。同时,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确保“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创设计等形式中的具体实施。
紧扣美育主题,创建“美育思政”新阵地。一是因地制宜,把思政课堂搬到黄家沟、孙家湾等红色教育基地,推进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孙家湾南山的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里,教师白珉从追忆百年历史的阜新特殊工人首燃特支“烽火”讲起,向学生讲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和迫害,阜新煤矿特殊工人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反迫害、求生存的殊死斗争,一个个故事、一件件文物带给学生深刻的思考。
二是发挥智慧黑板技术优势,在思政课上建设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看视频、观图片体验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通过观看央视一套电视剧《大考》,感受伟大抗疫精神,向新时代最美抗疫先锋学习。
三是充分发挥公众人物示范作用,积极宣传“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深入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提升文明城市、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的师生知晓率和参与度;借助反映时代呼声、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朗读者》等节目,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等并进行艺术展示。
四是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思政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开展“美育思政”主题网络活动,比如清明节“网上祭英烈”、三月“学习雷锋、做美德青年”、十一“向国旗敬礼”等签名寄语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博客”活动,发动全校师生积极登录校园网站,开展“新闻播报”“校园生活”“主题征文”“教师园地”等一系列活动;以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光荣感教育、责任感教育等。
紧扣美育主旨,挖掘“美育思政”新亮点。一是将课程建设作为德育特色校创建的载体,建立“全面育人基础课程”“全程育人延展课程”“全员育人共享课程”的课程体系,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进取精神。
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打造高一必选课、高二选修课、高三以讲座训练咨询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比如,心理健康美育微课“一切从‘新’开始”“做个最好的自己”“父母是你特别的朋友”等课程,都让学生获益良多。
三是跨学科融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审美对象、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不同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认知,而且具有艺术形式的教学方法还能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展现课堂教学魅力。比如,美术鉴赏课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等内容为载体,融党史题材与艺术之美为一体,讲述一部部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
从“素描”“色彩”“水粉”到“美育读本”课程,从美术班试点到美育与德育融合整体推进,学校既重视学生美术专业发展,也强调学生基础学科的全面均衡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校从学科立美、德育立美、课程立美、文化立美等途径入手,整体推进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倡导审美与做人、求学的统一,实现了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