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我国37年的日本间谍,窃取百条机密情报,直至2016年才被发现
综述最近几年,谍战剧比较火热,尤其是抗日战争有关的谍战剧,观众特别喜欢看,看到那些日本的间谍被我军抓到,并且把他们枪决,看着特别解恨和过瘾。当年,日本野心勃勃地发动侵华战争,为了要占领我们国家,日本派出了许多间谍,以各种身份打入我国重要的部门,获取重要的情报。我们对间谍深恶痛绝,因此一旦有日本间谍被我们抓到,一定会给他们最严厉的惩罚。
自古以来,就有间谍的存在,很多相关的史料中,也有对间谍的记载。在我看来,之所以有间谍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竞争的关系,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个人的企业,就连街边的小吃店铺,都存在竞争的关系。竞争者们为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就会使用一些手段,获取对手的信息,这就有了间谍的存在。
潜伏37年的日本间谍以日本为例,他们不仅在战争年代派出许多间谍来我们国家,就是在和平年代,依然有日本间谍在我们国家,其中有一个间谍在我国潜伏37年,窃取上百条机密情报,直至2016年才被发现。
这个潜伏在我国37年的间谍名叫阿尾博政,他是1930年生人,成长于日本全面侵华的时代,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被老师灌输了极端的思想,因此他对中国特别的仇视,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帮助自己的国家,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带着这样的思想,阿尾博政在1959年的时候考入了日本自卫队,因为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他被上级领导安排进谍报部门,从事情报工作。
在自卫队的情报部门,阿尾博政学到了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一直都保持着出色的成绩,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情报人员。这时的日本政府,依然对我国有着非分之想,依然不愿意放弃侵占我国的利益,于是决定把阿尾博政派到中国来做间谍,获取我国的各个领域的重要情报。
1972年,阿尾博政只身来到中国,为了不被人怀疑,也为了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化装成一位经济学家,这样的身份不仅可以掩人耳目,还能接触到我国的许多高层人物,便于他收集情报。随着来中国的时间日渐增长,阿尾博政的人脉圈也扩大了很多,他开始进行间谍活动。在很多人看来,阿尾博政外表儒雅,为人谦谦有礼,一点攻击性都没有,谁也不会把他往日本间谍那方面想,甚至有许多国内的经济学家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这就是日本人的卑鄙之处,他们不仅会伪装,而且利用他人的善良,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这种人真的是太可怕了。阿尾博政借助自己的身份,经常和一些高层人事交谈,而且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和心理学,不着痕迹的打听出一些机密事件,让人一点都察觉不到他的刻意与用心。阿尾博政不仅通过人际关系打听情报,他还会利用人的贪婪,用金钱去收买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利用特殊的手段,把这些有价值的情报传回日本。
最终落网有句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尽管阿尾博政把谍报工作做得十分隐秘,但是多多少少也会留下蛛丝马迹,而且当时我国的反间谍能力也在逐渐加强,终于在2016年的时候,把阿尾博政这个间谍抓到了。当时,阿尾博政派遣他的人去飞机制造厂偷窃信息,在进行的过程中,被我们的相关人员发现,不仅把在场的人抓到,还顺藤摸瓜的把阿尾博政这个隐藏已久的幕后大佬给抓起来了。
阿尾博政被抓捕后,相关部门通过对他的调查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实的日本经济学家居然是一名间谍,已经在我国潜伏37年之久。据阿尾博政交代,他在这37年之中,获取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总共有150多条,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回了日本。了解这些后,工作人员真是痛心疾首,上百条的绝密情报,而且还都是涉及军事和经济这两大重要的信息,这给我们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结语其实,从抗战结束后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现今社会,阿尾博政并不是第一个被日本送来中国做间谍的人,当然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我们通过这件事,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身边的日本人或者外国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那些从事重要行业的核心人员和高层,更是要多一些防备心,因为那些间谍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间谍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在前面说过,只要有竞争,就会有间谍的存在。进入高科技时代,间谍获取情报的方式也在不断提升,例如电脑黑客,远程遥控,木马等,都会盗取一些重要的信息。另外,间谍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那些外表看起来柔弱的女性,没准就是间谍,她们利用自己的美色和男人的弱点,获取绝密信息,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防备心,不要让敌人利用了你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