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放榜,各大学霸高分刷屏网络:不要忽视成绩普通的孩子!

  最近的朋友圈被各种“高考查分现场”刷屏。

  看着那些拿了高分、即将走进名校的学霸,益美君忍不住替他们开心。

  拔得头筹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想到,还有很多孩子考不上名校,甚至考不上本科。

  看看录取率不难发现,今年近1300万考生,“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少数。

  

  还记得那个连续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吗?

  今年他还是没有如愿考上清华,他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

  大部分人,拿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分数,考上的是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后找到的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在当今全民内卷的大环境下,观念需要改变。

  一份高考成绩单,绝不能定义孩子这一生是否优秀。

  2005年,面对央视镜头,一名高三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我觉得像我一样的差生,也可以做到不气馁或者不放弃。

  郑智化有一句歌唱得很好,也许有一天我们再相逢,睁开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男孩的这番发言引起了一场哄笑。

  

  男孩名叫钟生明,出生在农村。

  他的父亲没有文化,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知道种庄稼供儿子读书。

  然而钟生明不仅是一名差生,还是一个“问题少年”。

  已经读到高三的他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丝毫没有紧迫感,一有时间就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经常一上就是通宵。

  通宵玩累了,第二天他直接不去上课。

  被班主任抓包,他也不在乎。

  晚上接着翻墙上网。

  

  有一天钟生明被学校保安逮住,直接给他送去了校长室。

  第二天,他的农民父亲也被叫来学校。

  班主任、父亲轮番求情,就怕他的档案上留下污点。

  然而他直接甩下一句:

  “我随便学校怎么处分可以了吧!”

  

  钟生明绝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

  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

  清醒。

  他知道自己学习不行,所以早早地就开始琢磨着挣钱。

  那会儿网游兴起,钟生明竟然靠着代打月入2万。

  他的老师,一年到头也攒不下2万块。

  所以,他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出那句: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那年高考,钟生明落榜了。

  但在2010年,一向“沉迷网络”、敢想敢干的他赶上了第一波电商风口,迅速积累了大多数同龄人一生无法触及的财富。

  益美君并不觉得这是打脸,而是悲哀。

  唯分数论有多可怕?

  其实事后看,钟生明的那番话很正确。

  不正确的,是他的身份。

  因为传统观念是:

  读书不行,这辈子就废了。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扼杀。

  

  做了多年老师的董宇辉曾在直播时对家长说:

  有些青少年的问题,本质上是父母把孩子当作考试的工具。

  父母负责挣钱养家,孩子负责好好考试,一心一意地扑在学习上,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

  考好了,皆大欢喜。

  没考好,疾风暴雨。

  这实在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观点。

  每个家长都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笨或傻,但我们总是容易被一张成绩单蒙蔽,从而否定孩子的其他。

  前些天,电视剧《人世间》刚拿了大奖,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再次被人提起。

  这个角色如此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太有烟火气。

  他很普通,很没出息,但他也很纯良,拥有极其可贵的品质。

  

  周秉昆从小就活在哥哥和姐姐的“阴影”下,他是老周家最没有出息的那个孩子。

  高考恢复,哥哥和姐姐考上了北大,他则成了一名普通工人,还娶了一个寡妇。

  周秉昆平庸到亲生父母也对他视而不见。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周秉昆对父亲发火的那段剧情:

  周父带着儿女挨家挨户拜年,家里两位高材生让他面上有光。

  反观周秉昆这个小儿子,竟干了些让父母“丢脸”的事。

  周父的那句“你小时候学习就不好”彻底伤了他的心。

  现实中的“周秉昆”,或许没有逆风翻盘,或许不能给父母长脸。

  但他的善良、孝顺、仁义、忠诚……也不能被忽视。

  

  那个暂时没出息的孩子,需要被父母认可。

  因为无论当下还是以后,成功教育的定义已经改变:

  一个孩子能取得优异成绩固然是好事,但他能一直坚定地过好这一生,更是重中之重。

  去年,一条北大学霸跟二本普通毕业生对话的视频引发了无数年轻人共鸣。

  高考时,她们一个考了670分,一个考了530分。

  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然而经历过几年社会锤炼后,他们都将自己定义为了“普通人”。

  因为,单靠一代人努力就能实现阶层跃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更因为,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下,不可能人人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在另一个名为“承认自己普通之后,活着容易多了”的帖子里,很多人聊到了自己的“普通”。

  有人说:

  “985毕业,进入大厂后,我以为自己飞黄腾达,高人一等。

  进来之后发现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作,为了挣钱生活罢了。”

  有人说:

  “三十几岁一事无成,做着普通的工作还利用所有业余时间看书打算考研,就是为了让自己跟所谓的那些普通人不一样。

  但这不就是普通人才会有的想法吗?”

  还有人说:

  “从来都觉得自己很特别,直到一个男孩走进了我的生活。

  热恋时他说,你让我知道原来我的感情也可以有新意。

  分手时男孩说,其实和你这段感情跟我之前的恋爱没有任何区别。

  我才明白自己原来如此普通,普通到另一个普通人都不会觉得我是特别的。”

  ……

  尽管看起来很丧,但他们都认同一句话:

  意识到自己的普通那一刻,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高考成绩公布,注定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得好的兴高采烈,孩子没白费这12年寒窗苦读。

  没考好的自怨自艾,觉得辜负了12年努力。

  其实大可不必,高考只是漫长人生里一个重要选项,但它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关掉手机,然后走进街巷看看人来人往,平凡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

  分享这么一句略显丧气的话,不是为了灌鸡汤。

  而是希望这届年轻人不要走进“比较与被比较”的陷阱,那才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别人或许可以偶尔评价一番我们的人生,但对这一生拥有真实感受的,只有我们自己。

  普通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份普通。

  益美君希望父母们能够明白:

  无论孩子成绩如何,年满18岁的他们即将奔向自己的人生。

  从此寒来暑往,只有默默祝福!

  也希望每个少年将来都能认同这句话:

  我很普通,但我也真的很好!

  出品|益美传媒

  作者|青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