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太多怎么学?你可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

  “我到底应该怎么看参考书啊?”

  “参考书有十几本怎么办?”

  “读书进度太慢了,老感觉自己读不完。”

  “这知识它不进脑子怎么办?”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书读百遍,真的能其义自见吗?不懂之书,经过不厌其烦的反复阅读,真的就能理解读懂吗?再换个角度看,即使真的能将书读懂,又有多少时间给你去读上“百遍”呢?

  从小到大连一本书都未曾读完的人不在少数,读一本书还能解其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如今,半年多时间要读完上述十几本书,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要求读懂会用甚至融会贯通,无疑是雪上加霜。显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不适用的,掌握方法才是关键,让阅读变得有效率。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目录是书中思想观点的高度提炼与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书的主旨和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结构布局,清楚各章节内容,以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最快了解一本书的方法。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参考书目主要考察的是什么,对书的内容框架有基本的认识。所以刚开始读书时要先把目录仔仔细细看几遍。

  考研留给大家的备考时间其实并不多,十几本参考书目如果本本都要“字字斟酌”花费的时间,那么多半的备考时间都会在阅读上,留给背书及做题的时间并不多。

  正所谓“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做事要抓住事物的关键,从而带动解决其他环节。要学会通过泛读,广泛吸收专业知识,查漏补缺;通过精读,加深记忆与理解。从而,提高读书效率,不做无用功。

  阅读完参考书目后,大致阅览一下每一本参考书目,通过泛泛地阅读,积累大量的信息。当下的你或许无法立刻记住书本中某个词汇或理论的具体含义,但至少自己粗略地知道有这样的存在,,在心中埋下了“种子”。当你第二遍精读时,“种子”便发了芽。同时,带着问题去阅读,也有利于加深记忆与理解。相比于漫无目的地读书,其产生的效果亦是事半功倍的。

  以教促学,以“教”的方式,逼迫自己自觉,甚至是开心地完成有意识的主动学习。

  这里有一个非常好有用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大家,就是【费曼学习法】,运用费曼学习法,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且记忆深刻。

  【费曼学习法】即向不熟悉知识的人解释该知识,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及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不能简单解释某知识的地方并记录,回头查看资料来源并研读自己薄弱的地方,直到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