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箱写“盼平安”,京师实验中学“小”动作传递“大”情怀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加油,我们在一起”“盼平安”……这些写在救灾物资上的温暖文字见证着一群教师和学生的满满爱心。记者了解到,根据统一安排,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成为一个救灾物资空投转运点,学校干部教师分类打包,部分毕业生也赶回学校帮忙。从8月1日晚接收第一批物资至今,这所学校已累计接收七八类、万余件物资。

  成为救灾物资空投转运点的任务来得很突然又在意料之中。“有的学校是成为人员的安置点,有的学校是作为物资转运点,有统一安排,学校也可以自己申请。”京师实验中学校长吕娜告诉记者,考虑到学校操场正在翻修,十分平整适合直升机降落,学校申请成为了救灾物资空投转运点。

  “即使假期,学校每天也有3名教师值守。7月31日晚上接到任务后,值班的老师第一时间就开始查找适合放置物资的地方。”吕娜告诉记者,提前安置好放置地点之后,8月1日晚第一批物资到达学校时,非常迅速地就放置了起来,“有食品类的,比如面包、饼干、火腿肠,还有生活用品、医药等等。”

  救灾物资越来越多,人手也越发显得不够。“物资是有进有出的,除了直升机和无人机投递物资,还有各种车辆来这里运走物资。”吕娜说道,本身学校处于假期,老师们并不在学校,有的老师正好出京了,有的老师自己就被大雨困住了,“能到校的老师都尽可能来了,但因为物资到来的时间不确定,需要人通宵等待,人就显得更加少了。”

  在学校亟须人手的时候,家住附近的学生们迅速行动起来。“人手不够,有的老师就在班级群里发消息,需要人帮忙。有的老师给住得比较近的学生打了电话。一下午就来了十几个学生,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连初三毕业的学生都回来帮忙了。”回想起当天的情景,吕娜很是欣慰,“学生们都想来出一份力,有的家长还要带着孩子一起来帮忙。后来工人到位了,我们就不让学生再来学校帮忙了。”

  学校老师认真确认转运物资情况。学校供图

  8月2日中午12点半左右,该校14岁的初二学生王子文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我第一时间就答应了要去帮忙。我们家离学校特别近,家门口就是学校。”王子文告诉记者,这虽然是自己第一次当志愿者,但是十分高兴能提供一些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这都是北京的事儿,我们还都在一个区呢。”

  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杜泽铠在班级群里看到了老师发的信息,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学校。彼时,他甚至不知道要去学校帮什么忙,“老师既然都说了需要帮忙,我肯定要去。”

  女生力气比较小,帮忙在物资箱上写字;男生力气比较大,可以和老师一起抬物资箱;大家一起合作给各种物品打包……忙碌而充满意义的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学生在物资箱上写下各种温暖的话。学校供图

  “我在学校还看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写祝福语。”王子文告诉记者,拿起笔写下这些温暖的文字时,自己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更多的感悟。一直在搬箱子的杜泽铠同样累并快乐着,“初三毕业之后我还没有回过学校,线上跟老师聊微信倒是很多,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下雨的时候就在群里提醒大家别乱跑。”谈及这次在学校帮忙打包物资的经历,杜泽铠表示,自己并没有想太多,当时就想着回来帮忙,“在学校三年的时间,我们也一直在向雷锋学习,学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可贵,我觉得我们都要践行这种精神。”

  学生在物资箱上写下各种温暖的话。学校供图

  门头沟丁家滩受损比较严重、解放军来这里帮助疏通道路了、大部分村子已经恢复联系了……作为门头沟区“小小主人翁”,王子文和杜泽铠也时刻关心着家乡的点滴动态。

  “孩子们本身就住在山区,教会孩子们如何避险就是学校要做的,这项技能他们要掌握。”吕娜告诉记者,同时学校也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们传达“主动向前一步”的精神,“学校在成为空投物资转运点的同时,也在主动跟各个部门对接,比如我们这里安置了10台供水车,还给司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吕娜表示,学校里的外籍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积极参与雨后的清淤工作,“我们会把所有信息及时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班级群传达出去,告诉我们的学生,灾害面前,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出一份力,哪怕是在社区参与清淤也是在做贡献。”

  编辑 巫慧

  校对 翟永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