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算力”全开

      (上接第一版)

      ■ 新型生产力“流入”半导体制造等千行百业

      上下游、大中小、产学研用深度交融

      “以前,如果要为自然资源部门算个账:中国有多少个大棚?用人力算,算一年也算不出来。但现在,通过像‘珞珈三号01星’这样的智能卫星,只用几分钟就能把天上的运行数据和发现的新型目标变化特征,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会场上“星光璀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大规模卫星集群的数据处理,需要大规模的算力集群,而武汉大学联手武汉“双算力”中心,既可以算得快,还算得准。

      “通过使用武汉超算中心的算力加速,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网格计算规模突破天花板,达到千亿级,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算法的速度。”李元元说,这些就是有效对接科技供给和算力市场需求的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科技成果不上书架就上货架”的理念,协同产业界一道勇闯算力“无人区”。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时空组学主任科学家张勇说,华大自主研发的时空组学技术是一项同时具备高精度、大视场的空间转录组技术,仿佛一个超广角的百亿像素的生命照相机。它将认识生命的分辨率推进到了亚细胞尺度。目前,华大正在联合武汉超算中心,将时空组学的分析过程在国产化设备上进行适配,同时对其中的核心算法等进行了优化,整体分析性能提高超四成。“我们相信,基于华大时空组学技术和武汉‘双算力’中心,武汉将能打造一个‘新生命科学’的创新中心,抢占BT+IT(生物经济+数字经济)千亿级市场。”

      在武汉,算力既能“算天”——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将算力用于长江流域定量降水监测预报平台,还能“算”芯片——芯片设计企业九同方用算力进行仿真设计,基于鲲鹏的仿真精度和速度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记者现场观察到,在湖北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有三峡集团这样的央企,有达梦数据库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政府平台企业,有新型研发机构,有高校、科研机构,算力“水”“电”仿佛有魔力般,把产学研界融合在一起。

      “算力产业既要自立自强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算力“水”“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加强创新合作。

      与会嘉宾认为,湖北省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地理中心和网络中心,武汉在算力建设方面敢为人先,是华中地区算力中心的创新圈,未来将实现从算力基建高速建设到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