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回来了!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盐城黄海湿地

  近日

  生态摄影师李东明在盐城黄海湿地上

  发现了“鸟中大熊猫”勺嘴鹬

  在滩涂上觅食

  后众多鸟类朋友也在此栖息

  

  候鸟秋迁季即将到来

  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盐城黄海湿地

  迁徙大军正在途中

  群鸟翩飞,蔚为壮观

  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绘了一幅生态画卷

  候鸟秋迁破纪录

  8月4日下午,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与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前往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开始了该调查点2023年秋迁的首次鸟类调查。

  结果让人惊喜:水鸟总数达113000只,是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设立以来最高的纪录。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27个物种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

  濒危物种大滨鹬37700只

  其次是蒙古沙鸻27600只

  以及黑腹滨鹬18880只

  

  此外

  此次调查还重点关注到

  极危物种勺嘴鹬至少3只

  (其中至少两只为繁殖羽)

  濒危物种小青脚鹬200余只

  候鸟大军组成部分

  盐城黄海湿地的秋迁候鸟大军主要由鸥类和鸻鹬类组成,鸥类常见的有黑嘴鸥、红嘴鸥、遗鸥、黑尾鸥等;鸻鹬类常见的有反嘴鹬、黑尾塍鹬、红腹滨鹬、大滨鹬等。

  目前到达湿地的“先头部队”中,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白脸琵鹭、黑尾塍鹬、红腹滨鹬、大滨鹬、大杓鹬、白翅浮鸥等。

  

  

  

  

  在这些鸟类中

  就有我们的“小勺子”——勺嘴鹬

  略显呆萌的外表和极其濒危的数量

  让其成了当之无愧的“湿地明星”

  全球仅有600只左右

  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勺嘴鹬是鹬科勺嘴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只有14~16厘米,大概只有人的拳头大。它的嘴巴是黑色的,形状像个迷你饭勺。

  

  李东明摄于2023年8月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最佳观测地点:条子泥湿地公园

  作为长距离迁徙型候鸟,每年春天,在南方结束越冬的勺嘴鹬会在北迁途中匆匆经过沿海一带的湿地,其中有近200只左右会在条子泥湿地停留,停留数天即离开。7月起,不同批次的勺嘴鹬又将相继回到条子泥,它们会在这待两三个月,在这持续觅食增肥,确保有充足的能量飞到越冬地,并要将红棕色繁殖羽换成更适合越冬的冬羽。等到霜降前后,它们会陆续飞往越冬地。

  候鸟为何偏爱盐城?

  盐城黄海湿地

  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的重要驿站

  每年数以千万计候鸟在此

  过境、停歇进食、换羽、繁殖

  为继续迁飞补充能量

  

  生命树 摄影:李东明

  在浩瀚黄海的滋养下

  盐城孕育出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

  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

  海岸型湿地

  

  李东明摄于2023年8月

  这里有着众多底栖生物、植物和昆虫

  都是候鸟的美味佳肴

  此时的盐城黄海湿地

  仿佛成了一张大餐桌

  等待着“贵客们”的到来

  

  李东明摄于2023年8月

  爱鸟护鸟我们怎么做?

  “先头部队”已抵达,迁徙大军也将飞临黄海湿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爱鸟护鸟我们该怎么做?

  尊重鸟类习性,与野生鸟类保持距离,不人为干扰鸟类的生活、不破坏鸟类的栖息地、不随意投喂食物。

  自觉规范野生鸟类观赏和野生鸟类摄影行为,顺应鸟类活动节律,提升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做到绿色出行、文明观鸟、生态摄影。

  观鸟时,要注意避免穿那些容易发出摩擦声、色彩鲜艳与背景反差强烈的衣服,可以穿暗色的衣服,比如迷彩、暗绿、棕色、灰色等。

  不随意救助病鸟、伤鸟、雏鸟,因特殊情况确需救助的,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不捡拾、不接触死亡野鸟。

  水天一色,人鸟和谐鸟类生存栖息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盐城黄海湿地栖息享受这里的良好生态环境甚至选择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