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中学教师付玉民:爱诗词的数学老师 40载炼就温柔的“老黄忠”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付玉民,北镇中学教师,中共党员。曾获滨州市优秀教师、滨州市优秀班主任、滨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滨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曾在滨州市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中荣获“滨州市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和“山东省高中数学优质课二等奖”;教学论文《如何形成解题思路》发表于《数理化学习》上。

  让学生当主角,将课堂设计成“找茬大会”

  自1983年开始,付玉民登上讲台40年了。当年,那个青涩懵懂、活力十足的18岁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黄忠”。今天,临近退休,付玉民仍担任着数学教研组长,还上着两个班的数学课。

  付玉民爱说:“说实话,没干够”。他说,自己最享受的时刻,就是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豁然开朗的神情,脸上疑云消失变开心一笑,嘴里发出“奥~”的声音。面对孩子们偶尔的淘气、调皮,他的口头禅是:“谁来帮我管管这帮孩子啊……”语气里有丝丝无奈,更多的是温柔。

  1985年,他就定了目标:每天手写一份详案,每周精研一套试题,每月命制一份考题,每月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学期读一部教育理论著作,每学期执教一次公开课,每学期争取外出学习交流一次。

  在那时,他就认识到:课堂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老师只是导演。于是,他把黑板交给学生,将每堂课的重点问题、举一反三的内容让学生扮演、点评解题步骤及思路,自己只负责总结。两三年后,付玉民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不满足于接受知识,开始挑战权威。

  怎么办?

  居高临下强行灌输?还是积极适应变化,再次改变课堂教法?

  付玉民选择了后者。针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题,他将课堂设计成“找茬大会”。每到如此环节,学生们都很兴奋、专注,比赛似地指出:“算错了”“步骤啰嗦”“没有文字说明”……

  此时,付玉民会如此引导:“为什么老师会算错?”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跳步了”“公式错了”时,他感到改变是有价值的。

  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近30年,传帮带成绩突出

  做学校数学教研组长近30年,他带领的团队教学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在他的办公室,教育教研文化氛围浓厚,教师们切磋磨砺,快速成长。

  他的“青蓝结对”徒弟王艳滨是其中代表。他很佩服付玉民的专业素养、做人处事的原则,认为这对自己影响终生。

  王艳滨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付老师让我在小黑板上每天写一则论语,比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让我尽快适应课堂教学,付老师全身心、无保留地给予指导,手把手地指点,耐心帮助,总结得失,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

  王艳滨备战市公开课,付老师带领团队听了他的每一次试讲,一句话一句话地修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最终,助他获得一等奖。在与师傅学习共事的日子里,他不敢懈怠,不断精进,收获了成熟稳重,懂得了静心思考,涵养了教育情怀。

  如今,王艳滨循着师傅付玉民的足迹,成了一名优秀教师。王艳滨个人荣获“滨州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所带班级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中学校省级优秀班集体”,任教近两届学生中有8人考入清华、北大,多人考入“C9”、“985”等名校。

  充满“本领危机感”,向着教育家的梦想前行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在恍惚之间物走星移。从“小付”到“老付”,付玉民努力做带领学生求知的“老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老父”。

  付玉民常说:人老了,本领危机感越来越强。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学习电脑课件制作,出题编辑都自己动手。每年高考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在电脑上下载高考试题仔细研究,看看自己的教学是否偏离高考的方向、重点。

  他珍惜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积极参加每年的市备课会、潍坊备课会。2021的高考试题压轴题与市二模压轴题方向一致,是一个极值点偏移问题。付玉民将其作为重点,在班上从浅入深仔细的讲解。结果,很多孩子都顺利的答出了最后一道导数题。当年,北中重本线数学是94分,而付玉民所任教的27班超额7人。

  付玉民爱诗词、爱文学,他曾多次跟在2018级马晓峰老师的班级上语文。当时,马晓峰老师每天晚点让学生们背诗词,付玉民也跟着一起学。班上,有个活泼的同学叫李新延,他称呼付玉民为“老付”,俩人经常诗词问答。学生赵甜田送他一个教鞭,上面刻有诸葛亮的出师表,他喜欢得不得了。毕业合影时,学生王瑞主动和付老师合影留念。他鼓足了勇气说:“付老师,你不仅仅是老师,也是教育家”。付玉民很感慨,孩子说出了他的梦想:做教育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努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正是付玉民40年来的追求,明天,他将继续奋斗,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爱与智慧装点教育的春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