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给学校雕像戴了口罩,超长检讨书引热议

  有时候原本人畜无害的我们没有过脑子说出的一句话或者心血来潮的一个举动,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不太好的影响甚至伤害,也会给我们自己留下一些遗憾。

  近日,江苏某大学里的一个学生就心血来潮地做了一件让自己悔之莫及的事情。

  

  这段时间学校处于封控中,学生们基本上只能在校园里活动。这天,小王同学准备去吃午饭,在路过一座雕像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给雕像戴上口罩。他走进草坪,踮起了脚,然后雕像的脸上就留下了一抹蓝色。他可能还退后一步看了看自己的“杰作”,然后就离开了,只留下小提琴手尴尬地站在那里。那个场面,也瞬间变得滑稽起来。

  结果这一幕被学校的监控抓取了。然后小王就被老师找去谈话了,并写了一封长长的检讨书。

  

  小王同学做了深刻的反省,他说自己当时只是觉得好玩,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写了满满一张纸,态度很诚恳。

  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网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大学生做这样的事显得很幼稚;有人认为这是行为艺术,无可厚非;有人的注意力有点偏,说小王的字写得不够好看,建议练字。

  

  不管怎么样,雕像戴上口罩之后可能会让人觉得怪怪的,觉得破坏了其原本严肃而庄重的气氛。

  

  江西某中学里的雕像也被戴了口罩,然后学校在举行校庆的时候就把它摘了,可能也是觉得那样不够严肃吧。

  要是这个口罩是一个小孩子给戴上的,或者地点是公园里,也许大家就会觉得没什么,还可能会认为挺可爱的。(完)

  

  “吃一堑,长一智”。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呢?

  首先,要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或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式。比如在博物馆、电影院等公众场合肯定不能大声喧哗,在课堂上最好不要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在商场买完东西付款应该排队,在校园里穿着大方得体为好,等等。

  其次,要注意对象。跟不同的人相处,有时候我们将说话的语气语调和声量、交流的方式等做一些调整才能让交流更顺畅。就拿老师来说,对同样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说不同的话,比如,对比较腼腆内向的学生可以柔和点说“你今天能写完的吧”,对比较调皮又常常拖欠作业的学生可以语气坚定地说“今天一定要完成”,对以前从来没有拖延作业的学生可以轻声说一句“快点写”,等等,这样做的效果应该比统一说一句“怎么还不交作业”好得多。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里只是表达这个意思而已。

  

  还有,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形象等等。

  总之,我们平时说话做事如果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冲动,就应该会少一些遗憾,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