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科技助力少先队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

  未来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张冰清)伴着欢快的音乐声,两位同学站在屏幕前,时而静心沉思,时而高高跃起拍击屏幕,台下的同学们目不转睛,随着每一次的拍击发出喝彩……这是发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二年一班教室里的一场“比赛”,参赛的同学需要快速判断从屏幕上落下的词语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通过拍击正确的词将分数收入囊中。在欢快的氛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近年来,类似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校园中。各地学校都在积极尝试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少先队建设,致力于在数字化德育背景下,将数字化先进手段的优势,转化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工作。

  2月3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其中特别强调,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加强新时代少先队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界已经展开了行动。6月19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一起教育科技联合举办的“2021年少先队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实践专项研究课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少先队学科建设势必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如何高质量开展少先队的活动、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助力新时代少先队建设等时代新命题也成为了当下很多学校、地区乃至全国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

  政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举的新时代少先队教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少年儿童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少先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更好地通过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让少年儿童持续接受共产主义道德的感召,真正把工作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成为了当前少先队政治教育的核心。

  对此,上海市少工委主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表示:“要站在团队衔接的实践角度、站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连续性的规律角度,通过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让《意见》中对少年儿童培养、少先队建设等命题提出的新时代要求切实落地。”

  

  上海市少工委主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

  因此,教育科研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学校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应当积极创新方式,将枯燥的科研结论转化为老师们可以执行、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真正做好孩子的政治启蒙教育,贯彻落实好少先队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年研究》主编刘俊彦表示:“在坚定不移强化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的同时,要注重把科研课题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成果。”

  然而,如何让少先队教育深入人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命题。

  近年来,在团中央、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相关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少先队专业硕士的培养、辅导员在职深造途径的拓宽、少先队学科教研员的设立,都提升了少先队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尽管如此,理论与现实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对此,刘俊彦表示:“专项课题要突出科学性,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带动一批学校、培养一批人,成为促进少先队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一支力量。这样才能使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关于实用性,刘俊彦表示突出科研的实用性是要求不能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要在立项之初,就考虑到课题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年研究》主编刘俊彦

  科技助力少先队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过去二十年,我国青少年人口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青年人口比2000年的峰值人口数量减少了9000万,这进一步为少先队建设下来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的质量和重要性与日俱增。

  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的一代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入少先队建设工作是当代青少年更加容易、也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而客观上,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弥合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鸿沟,缩小边远地区和核心城镇孩子的教育资源差,并且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十三五”收官时,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由2015年的69.3%上升至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科技在教育、少先队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少先队网络建设、拓展少先队教育阵地,利用计算机、Pad等信息化设备开展日常工作管理。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杨现民表示:“网络阵地是不可或缺的,要利用互联网助力打造少先队网上精神家园。”

  以青岛市实验小学为例,在学校推出的“红领巾图书馆云端借阅管理系统”中,上线了海量的借阅书目、阅读数量等数据。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帮助少先队辅导员了解少先队阅读兴趣,反映少先队队员思想意识与价值观,作为少先队思想考评依据之一。

  虽然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杨现民也指出,在过程中学校面临着四大难题:首先是教师的数据意识相对保守;其次是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较低;再次是产品技术保障的不到位;最后则是,难以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体系。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杨现民

  针对当前少先队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已经有社会企业开始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弥补公立学校引入大数据、老师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助力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将由‘高质量资源’‘高质量课堂’‘教育质量评价’三个维度来实现。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表示。

  首先,一些布局多年的企业,利用先发优势,构建起了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的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满足政治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让老师可以轻松地在资源库中找到丰富的教案、题目、拓展资源等,以匹配不同学段、学习水平的学生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其次,通过硬件技术支持、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老师对学生探索时间爱你的引领,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讲述及灌输,而是充满趣味、互动和科技感的干质量课堂。

  最后,依托线上的大数据分析,生成客观的教育质量评价,利用数据作为老师经验的补充,更好地指导老师对资源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过程。

  “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开展少先队信息化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有效影响少年儿童。一起教育集团在教育科技方面有深厚积累,研发的少先队系列活动课程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引导性、趣味性都很强。”

  刘俊彦也坦言,要通过高效合作,把科技、信息、有趣、吸引力、影响力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成为少先队课题专项的重要特色。

  当前,通过科技助力少先队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利用更高效的技术手段,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最后,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刘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