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家校责任边界 家长群需要“静静”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他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这也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和热议。
11月10日,“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亲子阅读……”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一年级家长群里布置的作业,却受到家长的点赞。一退一赞之间有何区别呢?
不满情绪可理解
11月3日,“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发起关于家长群的微调查,600余名家长参与其中,有64%的家长认为家长群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压力”或“负担”。
孩子上一年级两个多月,每当家长群里传出消息提醒声,秦先生就有点紧张:孩子又被点名批评了?还是老师又发布了新的作业,或对作业有了新的要求?
“每次都得仔细阅读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怕做漏、做错,第二天被点名批评。”秦先生说,“辅导作业时,我和孩子不再是爸爸和儿子的关系,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不仅要检查错误、订正、签字,还得教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拼读。”
微调查中,26%的家长认为家长群变成了“作业群”,每天要完成教师安排的各种任务或作业;31%的家长怕错过群里的信息,或没能及时回复教师发送的消息;13%的家长害怕教师在群里公开孩子的作业和成绩;14%的家长觉得群里都是教师说了算,自己只能被动接受。
压力大、承担了教师应负的责任,是江苏那位家长退群的主要原因。针对“家长退群”事件,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劲松认为,家长吐槽的现象是学校教育越位到家庭中造成的。
“一个人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得到教育,3类教育有各自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家长本应进行的是家庭教育,但是工作一天回到家,忙完家务还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家庭教育被学校化了,家长因此出现不满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李劲松说。
换个角度发信息
如何化解家长在群里的不满情绪?龙翔小学的张老师有妙招:从来不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学生。
每次学生获得奖励时,张老师都会把学生照片和受表扬的原因发到家长群里。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榜样效应;二是引导家长思考,自己的孩子为何没受到表扬。对于犯错的学生,他不会在群里公开批评,而是私信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此外,每逢班级开展活动,张老师会挑选学生照片发群里,让家长们知道孩子情况。“一些一年级的新生家长,还不适应孩子身份的转变。把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发家长群,可以起到幼小衔接的作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从而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张老师说。
微调查中,只有1个家长群的家长占比仅有14%,有2个群的家长占比达25%,有5个或以上群的家长占比达31%。其中有2%的家长认为家长群没有作用,其他家长认为家长群是布置作业、学校发布相关的通知、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以及报名、收各项杂费的平台。
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初一年级设置了两个家长群,一个群班主任用于发布各种信息,一个群则是各科任课教师在其中,方便家长交流沟通;红旗小学利用一对一的教学交流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作业信息、考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不在微信群中发布其他信息;新闻路小学一年级建有一个班级群、一个家长群、一个收费群;方旺中心学校有一个通知群,一个家长交费和交流群,一个数学教师群,教师会在群里分享当天的数学知识点……群策群力、家校共育,这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愿意看到的情景。
相互体谅莫“越界”
近年来,教师承担了很多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的事务,耗费了时间、分散了精力。这一背景下,一些教师把督促孩子做作业的事交给了家长,从而造成了“越位”。同样,家长在家长群会感到“压力大”也是出自焦虑,害怕孩子完成不了任务或者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导致被批评,有的家长甚至向孩子施压,造成恶性循环。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各司其职。
目前,龙翔小学教师正探索让一年级学生自己记录每天的作业。一年级学生还不识字,教师就让孩子尝试用拼音记录作业,还可以巩固拼音知识点,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逐渐把家长们从作业中解脱出来。此外,教师们尽量布置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完成的作业,如亲子阅读、亲子绘画等,不把家长变成一个作业监督员,而是让他们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陪伴孩子成长。
对于家长群的期盼,有21%的家长希望家长群是布置作业和接收学校和教师信息的地方,28%的家长认为这应该是家校交流和反馈的平台,26%的家长希望在家长群里能解决孩子学习及生活问题,18%的家长希望能从家长群里汲取到家庭教育方法。
李劲松建议,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来安排作业、活动,让学生有能力完成。具有专业教育知识、经验的学校教师,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作为家长要放平心态,根据孩子的情况设定目标。同时,家长应该理解和体谅老师的工作、压力,通过家校共育,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蔡晓磊 余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