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再单一“以分数论英雄”
许多家长碰面,聊起孩子,第一个话题就是:“我儿子这次考试全班第一”“我女儿今年考上了重点高中”等等。
每年招生季节,家长也会千方百计打听各所学校的升学率,最高的那一所,就是他们最想送孩子去的地方。
“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依然大有市场。教育有识之士认为,“它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重要‘瓶颈’之一。”
打破瓶颈,势在必行。就在今年9月,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探索新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此举被认为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转变的标志。在这个大背景下,杭州市下城区紧跟步伐,果断地成立“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为全国首家区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一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破冰之旅”。
作为勇敢的“吃螃蟹者”,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跨出的每一步,对全国其他城区而言具有标杆和示范意义。这两天,来自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北师大等的专家和学者、全省各地市教育局局长300多人,汇聚中国杭州教育创新大会,就“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展开重点探讨。
专家们的探讨,本质而深远,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是宏观的引领;而对更多的人来说,他们还关心,这样一个“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孩子、对孩子所在的课堂和学校,又会产生什么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下城区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可以找到许多答案。
突破
1
音乐、美术等非中考科目,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被全面关注
尽管课程表上写着是自修课,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老师接踵而来,理直气壮地把自修课一一“瓜分”,因为这些都是属于中考科目。
从星期一开始,不少爱好绘画的学生就在期待着上美术课,谁料前一天却通知改上数学课。
碰到了下雨天,体育课无法进行课外活动,索性就改成了其他课程。
诸如此类现象,初中生应该并不陌生。就在前一段时间,下城区教育局在对学校进行专项督导时,也发现有几所学校“悄悄地”改动着课程安排。
客观地说,学校的举动似乎也面临“两难”,在以中考、高考为评价主导的体系下,教学行为只能被动围绕这根“指挥棒”。
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探索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和“学业水平测试”处于并列地位的,在监测数据库中,还有“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监测”和“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监测”等监测项目,主动引导学校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项目,监测的内容不但包括语文、数学等核心课程,也有对其他音乐、美术等,还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监测涉及学生心理状态、身体素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全面发展的其他重要领域。有关信息经整理分析后,监测中心将及时向相关学校反馈,促使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突破
2
成绩中下甚至靠后的学生不再是中高考的“淘汰者”,而会受到更多关注
“学校教育质量怎么样,看看高考、中考成绩就最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再进行监测?”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次大会上,专家作出了明确回答:高考、中考能说明的是“教学”质量,它只是“教育”质量的其中一部分。
中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是以有利于大学、高中选拔优秀的新生来设定目标。一旦学生被选拔出来,考试的目标就实现了。选拔之后,必有淘汰!这种选拔性考试,最大的不足,就是对被淘汰的那部分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往往难以观测到。
然而,关注全民素质,不仅是关注不断走向高一级学校的优胜者,更应关注那些未通过考试而走向社会的普通工作者。教育质量监测,就是要把从以往的关注部分,扩大到关注全体。
从去年开始,杭州新添的一场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抽测”,重点对“后三分之一”学生进行抽测,并纳入评价初中的标准,不再以“中考有多少学生考进省重点”为单一硬指标,打破了曾经“只顾一头”的价值观。
下城区进行教育质量监测,任何监测行为的对象“锁定”所有人。不仅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是监测对象,连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居民都可能会收到中心发放的教育调查问卷。中心将通过有关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准确把握和分析教育质量状况,为学校改进和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提供准确和有效的依据。
突破
3
对薄弱学校、普通学校来说,他们有了和名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有些家长尽管知道孩子学习基础差,但还是挤破脑袋想把孩子送进“高手林立”的热门学校,除了有让“给孩子多点压力或许会往前冲”的想法外,更多的原因,还是担心孩子在薄弱学校,老师们也会缺乏上进的动力,孩子则更容易被“破罐子破摔”。
教育质量监测的出现,将让这种担忧成为多余。在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其中有一大亮点数据就是“校、园发展性督导评估”,该数据一改以往教育督导、抽测中对某一随机时间点的测试,而实行“全程跟踪”。
就例如,监测中心成立后就首先对初一新生进行学情调研,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学业情况,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中,对他们的学业水平进程全程跟踪监测。学校与学校之间有生源不同,有硬件设施的不同,有起点不同,评价学校的发展,不能单纯地横向评估,纵向评估在某种程度上更有说服力。“发展性督导评估”就是一种纵向评估,看“增量”,看自己和自己比发展的步子有多大,哪所学校最大。对每一所学校来说,大家都处在同一公平的“起跑线”上。
突破
4
对学生、老师还是学校来说,这不是教育质量“排队”,而是教育质量“诊断”
以往许多抽测、考试,最后都会有一个具体的分数出来,这对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意味这是一次“排队”。
在大会上,与会专家特别提出,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作用在于进行“教育质量诊断”,而不是进行“教育质量排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和评估,更不是对具体学校和特定学生的评价,是站在教育管理的层面,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状况的宏观把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
就在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后,下城区就在几所学校中开始“大练兵”:如在对凤起中学进行督查时,了解到该校近年来学习质量增量较大的重要原因,是它的学习管理年段化,初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初二重在防止两极分化、初三全面准备复习迎考;刀茅巷小学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这些成功的经验,在经过整理分析后,就可以通过监测中心,让全区更多的学校得到共享。
据了解,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库,一共有“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监测”、“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监测”、“学前教育评价监测”、“学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监测”、“教师专业发展评估”、“课堂教学调研与教学环节检查”、“轻负高质专项督导”、“校、园发展性督导评估”、“区‘两基’年审”等数据模块。
目前,监测中心正在研制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内容包括社会基本公认的学生应具备的若干项素质,比如:德育、美育、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等。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加入个性化的评价内容。这是体现评价内容多个维度。这个评估标准还体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客观测量、纸笔测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行为记录等。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郑锦杭 陈剑琦 记者 张向瑜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