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教架起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日前,在上海市首届汽车维修行业擂台赛上,19岁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一新生高逸婷闯进前20强,进入决赛。
近两年,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成功推荐20多位汽车专业毕业生入职特斯拉;在沪一家高新生物医药企业,一位中职起步的员工工作半年后就当上了小组长……随着《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布,上海职教架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始显现成效。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以前,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上职校,觉得没前途。但如今,在上海,有23.4万职校生在读,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已悄然发生变化。
数据显示,上海有81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约10万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20所,全日制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高职学院)13所,在校生约13.4万人。
2016年中考,马旭峰以590分的高分选择了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简称二工大)的“中本贯通”机械工程专业,引发媒体关注。如今,他已成为二工大一名本科生,正在为实现工程师梦想而努力。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职业教育的门槛和热度都在不断提高。2020年,上海中考报名人数为8.4万人,39所学校58个专业参与“中本贯通”招生,其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8分,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分数线最高,达到了561分,而同期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也为478分。
“职校蛮好的,学门技术受益一辈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家长和学生都在改变。周瑛和儿子谈了几次,发现孩子想做财务工作,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方向。“我们选择了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的中高贯通会计专业,职业教育让孩子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让学生有傍身之技
今年,上海市医药学校再度扩招。这是一所中职学校,去年招生800多人,今年的中考投档人数达1102人,创下近年新高。学校的“王牌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更是扩容一个班以上。
学校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带头人徐阳讲出了内在的门道。在科创板所在地上海,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硬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全球排名前10的生物医药公司,已有8家在上海设立了研发或生产中心。今年,上海还拿出20平方公里土地,重点建设5个市级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这些利好消息,释放出对相关人才的新需求。上海市医药学校直面“需求导向”,开启“全程仿真式”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时就有傍身之技。
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产业地图“导航”下,不少院校都走上了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改革新路。
“我们的学生大多先从特斯拉服务中心的新车质检做起,熟悉车型情况后可转做维修技师,或者到超级工厂做流水线技工,以后会慢慢晋升为服务工程师。”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主任李丕毅介绍,这几年,学校每年都会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体系,力求让学生毕业后一展所长。
“今年学校的就业率是98.57%,与往年持平。其中80%左右的学生在上海就业,平均薪酬5000元左右。”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就业办王独伊介绍说,“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受就业市场影响比本科院校小一些。”
工匠成长的基石
记者梳理近年来全国大国工匠以及上海工匠名单,发现很多工匠都有职业教育经历,职业教育成了工匠成长的基石和梦想起飞的地方。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沪东造船厂技校的电焊专业,毕业后进入沪东船厂,由此踏上了成长之路。”2001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维护系统部高级技师张冬伟进厂后跟着师傅学习,钻研电焊技艺。仅4年,张冬伟就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据了解,上海职教既有家政、养老、护理、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等民生事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产业专业,也正在抓紧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
最新统计显示,上海中职共有123个专业500余个专业点,专业点在一、二、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4%、19.9%、78.7%,基本符合上海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要求。
在高职领域,与“上海服务”对应的学前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49%;“上海制造”对应的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21%;与“上海文化”对应的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22%;与“上海购物”对应的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8%。
“上海建设一流职教,就要做到层次高移、类型凸显、机制灵活、团队优异。”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邬宪伟说。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认为,上海职业教育未来要在课程开发、办学形态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突破,让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的上海职业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