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面反光镜,照出了各国国情与人情的差异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人带去难以磨灭的记忆,不少人为此留下了个人化的书写。魏磊杰则将视野扩展到全球,邀请身处16个国家的21个人写下他们的观察,汇编成疫中日记《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做这样一本书的想法,缘起于魏磊杰朋友圈此起彼伏的激烈争论。今年3月,武汉尚未解封,防疫形势依然非常紧张。在这位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展开了争论,争论演变成争吵,最终到了互删和拉黑的地步。魏磊杰觉得,这些争论虽然出自“知识分子忍不住的关怀”,却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做些实际的事情。“我觉得当代知识分子,面对灾难的时候,仅仅做一些口舌之争,那存在的意义就太稀薄了。”他决定要编一本书,从全球视角、他者眼光,来更全面地展现疫情给政府和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像滚雪球那样,魏磊杰通过朋友圈子找到很多身处海外的人,形成一张大名单。其中很多人无法持之以恒写作,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出了。留下的21位作者中有20位是华人,一位阿根廷人,他们大都在海外留学或访学,也有一些是在海外工作的律师、教师。
21位作者身份各异,年龄不同,魏磊杰鼓励大家写下最真实的感受,不用过多考虑文笔,因为“真实最打动人”。如今呈现在书中的每一篇日记都各有特点,真实自然,就像朋友间面对面的闲谈。
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招聘研究员周俊的“知日侧记”,对日本社会的观察理性而深入。他观察了日本各级政府的运作方式以及政府权力的限度,比如,首相只能向全国教育机构发出停课请求,是否停课要由各地学校自行决定。他也写了不少趣事:日本国民被认为高度自律且被民智成熟度颇高,但疫情当前,依然谣言四起,其中影响最大的谣言是“因为中国卫生纸厂停工,日本马上快没有卫生纸了”。这个谣言引发了抢购卫生纸的风潮,最后政府不厌其烦辟谣,加之超市把堆积如山的卫生纸放在门口显眼处,才逐渐平息了谣言。
为了稳定民生,日本政府给国民每人发放10万日元补助。但一些黑社会头目表示,自己不会申请补助,也不建议手下的人去申请,“不想被人说碰到点困难就依赖国家,这种行为在道上是会被鄙视的”。周俊解释,日本政府文件把黑社会称为“暴力团”,但黑社会则自称为“任侠”“极道”,在历史上,这些人有些类似于梁山好汉,杀富济贫,锄强扶弱,同时目无王法。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李燡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记录了危地马拉的民俗。在危地马拉“抗击新冠疫情”大型歌舞演出中,作为当地名流的李燡被邀请上台表演。主办方表达“危中友好,不畏疫情”的方式,竟是让30个人挨个与他亲吻。最后他一再请求,这一流程才简化成轻触嘴唇的简易亲吻流程。危地马拉有100多万玛雅土著,他们的医疗观念和现代人不同,普通病例普遍都求助萨满巫师。但危地马拉的第24个确证病例,恰巧是本地公认“法力”最大的西班牙洋萨满,消息传出,玛雅人被震动了,当地土著纷纷开始投奔公立医院。
在危地马拉被隔离时,李燡曾在填表时写自己喜欢宠物,令他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官方给他送来了一条叫“玛雅”的狗,让他在隔离的宾馆里不要太过寂寞。后来,政府又送给她一条名为“胡安”的狗。胡安是玛雅的爸爸,玛雅走了以后,胡安一直郁郁寡欢,所以政府要求李燡也同时照管一下胡安,要不就把两条狗全部带走。这种做法,让李燡感叹当地政府办事的人性化程度。
欧洲大学学院国际法博士生杨肯则在佛罗伦萨见证了意大利式的“封城”。因为疫情严重扩散,政府下令不得出门,但可以遛狗。为了能够出门放风,“心思活络”的意大利人在邻里间发明了“小狗共享服务”,有人租不到狗,就把毛绒玩具狗拖上了街,或者干脆用拖把做成狗的形状蒙混过关。
因为荷兰丈夫不幸感染“新冠”,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安宁度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她曾因为当地医院迟缓的检测和治疗而光火,也因为年轻的丈夫最终挺了过来而转悲为喜。这一切都被她以细腻忧伤的笔调记录了下来。
看到日记中展现的各国防疫措施,魏磊杰感到,疫情是一面奇妙的反光镜,照出了各国国情与人情的差异,因此,“很多事情上,环球是无法同此凉热的。”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
魏磊杰 主编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