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0所缓解“大班额”“择校难”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0所缓解“大班额”“择校难”

  ——聚焦2018民心工程记者一线行系列报道之三

  12月14日15时许,市区民族小学内,上体育课的两个班级,正在塑胶跑道上拔河,虽然当天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但孩子们的小脸儿上却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明亮的白炽灯,统一的书包橱,老师通过电子白板实现多媒体授课。透过教室窗户,记者看到了学校的新面貌。

  “过去是低矮破旧的楼房,教室内的地面都是红砖,设施也陈旧落后。”民族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张凯说,“新建校区,无论在环境还是设施上,都很优越。”

  对于新校区,不少家长都做了功课,师资力量、校区环境、接送问题都让他们觉得很不错。“教室宽敞、整洁,多功能厅设备齐全,还有足球场和篮球场……”家长邱宇告诉记者,他的孩子2018年上小学一年级,教学环境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完善,让孩子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

  曾经,城市学校挤,农村学校空;名牌学校挤,薄弱学校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均衡”最关键的问题是“师资”均衡。

  对此,承德市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机制。双桥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教研员王文静说,“现在所有教研员几乎每天都会到各学校听课、研讨、交流。”以英语课为例,他们制定了“青蓝工程”,每两周都会组织各学校新上岗、转岗、新转入的英语老师,参加半天的集中教研活动,期限为两年。最大程度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全区英语及其他学科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双桥区还实施了小学7个联盟校建设,以促进联盟校校际间领导和教师的流动,使联盟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以优补差、以强带弱。

  拥挤、老旧是很多人对水泉沟小学的印象,部分班级“人满为患”。由于校园面积小,体育项目开展受限,每天的广播体操也是分年级、分批次完成。

  这所拥有多年历史的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576平方米,学校软硬件设施已远远低于市区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为了改善学生的就读条件,2018年7月,学校进行了教学楼加固、教学设施提升、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工程,暑期开学后已投入使用。

  12月17日上午,水泉沟小学的一间普通教室内,两排桌子对面摆着,桌子上放了很多模型,20多名学生站在桌子的两边,手中拿着各类器材,原来,这是学校2018年新增的艺术创作教育课。“我们对于这样的课程十分感兴趣,比起传统教学更有意思。”六年级学生贺晨说,下午放学后,他们还会有很多社团活动,比如葫芦丝、围棋等,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

  2018年以来,承德市持续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校舍提升工程。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主城区学校建设工程,全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60所(含中心城区13所),新建改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

  目前中心城区13所学校中5所学校8.5万平方米已经全部竣工,新增学位1.12万个(小学4590个、初中6600个),竣工率100%;5所学校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已开工学校1所,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已进场进行测绘等项工作;其余7所学校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

  随着一批新改扩建学校的投入使用,承德市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有效缓解“大额班”“择校难”等问题。(记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