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惊现高达??冷静,那只是我方挖掘机
最近,《南华早报》放出了一条相当魔幻的新闻:
《China’s military is using spider excavators to build roads near Indian border》
翻译过来什么意思呢?
“中国军队正在使用蜘蛛挖掘机在印度边境附近修建公路。”
蜘蛛挖掘机?
80后90后游戏玩家嘴角浮现出一抹会心的笑容。
难道你说的,是《红色警戒》中那个“一切坦克的克星·矿车噩梦·步兵秒杀者·不吃尤里不吃辐射跑得还贼快一溜烟就不见的终极蛇皮走位恶心怪”——恐怖机器人(俗称蜘蛛)?
不是。
《南华早报》指的蜘蛛挖掘机,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全地形挖掘机。根据他们形容,这种挖掘机“在轮胎上具有四个液压支腿,并具有两个锯齿状延伸部分,可以站立并越过障碍物,越过沟渠和溪流并在接近垂直的地形上作业。”
通俗来说,就是有四个轮子四条腿,能翻山,能过河。
图:山地坡度已经在45%左右,普通车辆根本开不上去
这种吊炸天的越野能力到底有什么用呢?
根据《南华时报》报道,法新社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已经在边界部署了一百多辆工程车辆。
而印度,只有三四十辆。
虽然一百多辆肯定不全是全地形挖掘机,但是这基建能力、投放能力已经拉开了差距。根据咱们网友的爆料,这款挖掘机效率爆炸高,吊打印度挖掘机。
图片来源网络,知乎用户@杨超越黑粉头子
我把这条新闻拿给周围的男生看,发现他们都眼角噙着热泪。
也许他们想起了六岁那一年,第一次在商店橱窗里看到雄伟的卡布达巨人和高达模型的下午。
“卡布达,启动超级变换形态!”
“奈何共军有高达!”
“汽车人,变形!”
“我来组成头部!”
无论多老的男人,看到挖掘机变身那一刻,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体内的中二之魂不受控制地熊熊燃烧起来,不允许他们这样平庸地活下去。
他们说,机甲是男人的浪漫,如果没法在虚拟世界中驾驭原型机,那就只能在现实世界里寻找替代品。
而挖掘机粗犷凌厉的线条,孔武有力的肌肉,伸缩自如的肢体,满足了男人对机甲的幻想。
开着小轿车上下班接孩子买菜,那是生活的苟且;真男人的诗与远方,是开着肌肉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任风霜雨雪在车身刻下一道道岁月的伤痕。
啊,那该死的甜美。
我承认我低估了男人的八卦能力。
他们只是对三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不感兴趣,但是凭借一张挖掘机模糊不清的图片找到生产厂家和来龙去脉,他们比FBI的猎犬还要嗅觉灵敏。
目前官媒还没有报道中印前线上是否正在使用全地形挖掘机,但是这届网友从官媒《国防时报》最近在B站发布的一个视频的背景里,找到了全地形挖掘机。
图:看我给你们用最显眼的框框起来了
求得实锤的男人们,就像被自家爱豆撒糖的小姑娘一样心花怒放。
他们开始认真地思考,是人手一台,还是人手两台?要不要配齐全地形钻孔机、全地形拖拉机?要不要考虑下一步量产人形自走机甲?
《国防时报》估计也懵了,怎么就莫名成了一档追星节目呢?
这期视频和全地形挖掘机根本没关系,讲的是海拔3800米的高原地区炊事班野外作训比武。炊事班戴着头盔背着枪,噔噔噔切菜,哐哐哐爆炒,最后端出一盆盆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看那诱人的大肉片子,让我深夜点起了外卖。
解放军叔叔们在高原地区闲情雅致地做饭,而那边厢,印度已经为运输忙到焦头烂额了。
上个月,印度一辆奔往前线的重卡,刚刚压断了一座桥。当地工人已经提醒过司机了,这桥不结实,但是司机着急赶往前线,车上全是前线需要的重型机械……这下好了,彻底不用赶路了。
而这座桥,距离实控线还有整整64千米。
长久以来,中国军队一直以“土鳖”自称,没想到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我们开始过地主日子了。
在军迷圈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梗,非常适合放在这里讲讲——“奈何共军有高达”。
国军粉和共军粉为当年孟良崮战役争得不可开交,一位PS大神把高达模型剪切到了孟良崮战役的老照片上,并赋诗一首:
“孟良崮上虎贲垮,千里驰援有天霞;非我见死不想救,奈何共军有高达!”
言下之意,土共的优秀战术和动员能力,我已经讲了一百次懒得再讲了。你就当我们是靠开挂推平国民党的,笑笑过去得了。
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成了半调侃半自黑的军迷黑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直到21世纪初,解放军的装备还落后世界一流军队一大截。中国军迷们大多望着别人家的宝贝眼馋。
航母?没有。隐身战斗机?没有。大型导弹驱逐舰?没有。
那你们有什么呢?
中国军迷们默默地掏出那张表情包——“有高达啊。”
图上文字为反讽
从表情包里的高达,到青藏高原上真实存在的“高达”挖掘机,中国制造走过了一段很艰难的路。
2001年,徐州重工接下全地形挖掘机的研发任务。
这种机械是欧洲Kaiser公司首创,中国一直想仿制,但是因为液压技术不过关,一度只能搁置。但是2000年后,徐工终于在液压技术上有突破了,总后勤部的大佬们主动找上门谈合作。
2004年,一个叫赵讲讲的年轻人来到徐工实习。他还没满20岁,只能给车间里的老师傅们打打下手。这个孩子名字里有两个“讲”字,但是生活里一直是个有点沉闷的人。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亲身参与了一项伟大工程。
这台挖掘机研发时,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掌握全地形挖掘机技术。中国是亚洲第一个进行挑战的。研发过程全靠逆向工程拆解,实验失败时,挖掘机甚至走着走着就劈叉了。
军方对徐工的要求更高,测试场地不是操场不是公路,也不是小丘陵小山包,而是直接拉到青藏高原、新疆天山测试!
我摘录了一段随行记者的文字,大家感受一下当地自然条件有多恶劣。
试验区是一个风口,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早晚温差大,老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风雨大作。夜里,经常是狂风暴雨夹着雷电,肆意的撕扯着厚厚的帐篷,大有把帐篷掀起的架式。营区旁边一些野狗遇到我们就没有离去的意思。一到夜里,风声、雨声、雷声、狗叫声,还有狼叫的声音,混成一个交响曲。在这里,你可以一天体验到一年的四个季节。当你早上还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时,到正中午,会热得你恨不得脱得只剩下单衣裳,但这只是表象,在内地这样做也许可以,可在试验区却万万使不得,因为稍不小心,也许只要几秒的工夫就会让你感冒,感冒发烧致命的,一旦得了脑水肿、肺水肿,弄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
自然条件,远远不是最艰难的阻碍。真正惊心动魄的战场,在商战上。
与全地形挖掘机研发工程同步的,是徐州重工的改制进程。2003年春,徐州政府向海内外发布消息,出售徐工机械大部分股权。
消息一出,国内外三十多家企业和基金闻风而至。
当时的徐工,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集团,年收入154个亿。它还肩负着一部分军用项目的研发,全地形挖掘机只是我们知道的一个。
而徐工最后签订的意向合同里,要把85%的股权卖给美国凯雷公司(背后是世界第一的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如果徐工卖了,工程机械领域中国将丧失主导权,甚至会把军事机密暴露给美国人。
商务部顶住压力,否决了收购合同。凯雷公司立刻带着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来到北京,游说各方势力。
凯雷第二次拿出的合同,要求收购50%股份,单价上涨六分之一。
商务部再次否决。
凯雷第三次拍出合同,收购45%股份,单价在上次基础上再涨11%。
商务部没有否决,但是这份合同被拖了一年半也没能执行。2008年7月,徐工和凯雷公司联合声明,协议期已过,收购合作中止。
就在漫长的商战厮杀中,2006年,徐工的全地形挖掘机终于通过了军方的验收。
当年,全地形挖掘机就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甚至因为测试效果太好,两台样机还被新疆军区留下了一台。
当年在车间实习的赵讲讲,也通过了考核,成了徐工全地形挖掘机的服务工程师。从此之后,西藏羊八井,新疆天山,泥泞不堪的作训场,苦寒的高原山脉,挖掘机开到哪里,赵讲讲就跟到哪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是不知道徐工这个神秘项目的。
直到2010年上海宝马车展,徐工决定带着全地形挖掘机参赛。
那一天,赵讲讲坐在他熟悉的老伙计里,表演了原地起升360度大回旋。
世人才知道,原来中国已经悄悄掌握了这门技术。
2015年,全地形挖掘机登上《挑战不可能》舞台。
赵讲讲要驾驶11吨重的步履式挖掘机爬上四米的高台,在从另一侧下降安全返回地面,整套动作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
更大的问题是,他恐高。
每次上升到极限高度时,驾驶室会严重倾斜。这时人在两层楼高,和地面的连接却只有一根机械臂。赵讲讲看着底下,头晕目眩,手脚麻木,几乎无法进行训练和挑战。
为了登台,他自己训练了一个月,每天剂量在六小时以上。八月的高温让他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成一层盐花。
最终,他在撒贝宁和现场观众的注视之下,倒计时结束11秒前平安回到地面。
现场响起烟花。
这是沉默的赵讲讲第一次带着全地形挖掘机出现在全国普通人的面前。
等到这一天,他用了人生最黄金的十年。
赵讲讲背后的徐工,这十年更加坎坷。
早在1994年,徐工就响应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合资浪潮,和美国卡特彼勒成立了合资公司。
当时卡特彼勒占股六成,徐工四成。但是让徐工没想到的是,卡特彼勒利用这六成的控股权,让合资公司高价购买自己美国母公司的设备,把利润转移到了美国。卡特彼勒趁机债转股,把自己的占股比例扩张到了85%。
可以说,2005年收购徐工,只是卡特彼勒最后的临门一脚。
如果收购成功,徐工也许就会像曾经的国内电机行业龙头大连电机厂一样,被外资迅速吞并、消亡,成为历史中的一朵小浪花。
幸好,徐工没有倒下。
2008年收购案终止之后,徐工自行成立了自己独资的挖掘机械事业部。而在这之前,因为卡特彼勒的干扰,徐工甚至不能生产自己的挖掘机。
现在的徐工,走的是一条大国重器的路子。
国内最重的挖掘机“神州第一挖”,来自徐工。这是一台700吨极的液压挖掘机,身长如蓝鲸,体重相当于500辆小汽车,一铲子能铲50吨煤。
全世界最重的起重机“世界第一吊”,也来自徐工。这是一台4000吨级的起重机,一次性能把一座800吨的吸收塔吊起来。
研发过程的辛酸,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我们能看到的,是徐工用12年的时间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前五。
距离曾经想要收购它的卡特彼勒,徐工只差两个身位了。
徐工现在的产品线有多少?几千件?上万件?
我不知道具体数量,但是我能确定,那台陪伴徐工走过最艰难岁月的全地形挖掘机一定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有网友说,徐工后来之所以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和全地形挖掘机带来的信心有很大关系。
你如果不信,我给你看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在建国70周年阅兵式的彩车游行里。
江苏省派出的车叫“江苏智造”,而车上只有三个最醒目的模型:“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蛟龙号”深潜器,和车尾的全地形挖掘机。
也就是说,在他们心目中,这辆全地形挖掘机,是代表了徐工,代表了江苏,代表了中国智造的。
第二个细节,你们知道徐工也有自己的电商网站吗?
这个设计隐约有点廉价淘宝风的电商网站,不叫“徐工网”,不叫“挖挖网”,而是叫“螳螂网”。
螳螂网的来源,就是全地形挖掘机的外号——“钢铁螳螂”。
而这个外号,是2017年大大视察徐工的时候取的。
你品品,这个分量有多重?
你看,即便后来徐工造出了700吨的挖掘机,4000吨的起重机,但他的心里最重要的,还是当年那台张牙舞爪的小螳螂。
它引领着徐工成长,也见证着我们这个国家一个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升级。
也许有一天,徐工会成长为世界第一的工程巨头。
也许有一天,徐工会有更多更精巧的玩意儿。
但这台全地形挖掘机永远值得纪念。
如果挖掘机是属于男人的浪漫,那这台挖掘机,就是一批沉默寡言的工程师送给共和国的钻戒。
如果浪漫可以度量,它至少,是玛丽莲梦露那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