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柳州日报》聚焦三江:独一无二 让你心峒;前程如画 乡
独一无二 让你心峒
——完美交出“殷实、厚重、出色”答卷的独峒镇
无人机航拍的独峒镇侗天湖茶园晨景
在独峒镇唐朝村,几名绣娘在交流绣艺
在独峒镇独峒村,人们在侗画节上展示侗族农民画
在独峒镇岜团村,人们在观看斗牛比赛
无人机航拍的独峒镇知了村梯田
无人机航拍的独峒镇玉马村高宇屯风力发电机群
独峒镇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侗族农民画、月也、琵琶歌舞、芦笙、侗笛和斗牛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独峒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县“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抓好“两茶一牛”特色产业发展,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侗乡大地上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之际,独峒镇在团结奋进中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答卷。
独特!发展茶叶油茶 打造高端品牌
一捧三江茶,一份侗乡情。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和云贵高原余脉丘陵地带,有着悠久茶叶种植和茶文化历史,人工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产茶区”,有着“中国早春第一茶”的美誉。
在三江县独峒镇,有一处名为大塘坳的地方,又名侗天湖,处在三省(区)交界之山巅,宛若上苍赐予人间的天湖,又如一颗璀璨的水晶。有一个独特的茶园,所产的茶,十分独特,那就是侗天湖茶园。
侗天湖茶园是自治区最大有机富硒茶生产基地,在海拔1000至1150米的高山之上,每年冰封2个月,茶叶终年在云雾中生长,具有富硒茶、有机茶生长的先天条件。茶园低纬度、高海拔、温差大、多云雾、无污染的优良生长环境,造就了这里的茶叶口感优良、营养丰富,还拥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天湖冰芽。
“每年产精品茶50吨。”柳州市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丽芬说,侗天湖茶园每年为300户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茶树2万多亩,促进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近年来,独峒镇大力发展茶产业,全镇茶园面积3.4万亩,成功打造“天湖冰芽”“八协红”等茶叶高端品牌,在林略、高定村流转林地3000多亩,打造成高标准茶园示范基地,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其中“八协红”还成为“国礼”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三江茶叶的佼佼者。
在大力推进茶叶发展的同时,独峒镇还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新种植油茶面积1.5万亩,油茶林低产改造面积1.4万亩,还通过整合各村集体林场资源,以整村推进的模式,建成干冲、八协、唐朝、高亚、里盘、玉马6个500亩以上油茶种植基地,有效拓宽村民增收途径。
独有!独峒小黄牛 电影盒子 产业促增收
独峒小黄牛是独峒镇长期养殖的地方独有品种,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养殖小黄牛早已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
“养殖基地已经建好,正等待验收。”11月19日,独峒镇岜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凌告诉笔者,目前独峒镇岜团村小黄牛养殖基地已建好,村里正在建设小黄牛养殖项目建设基地的饲料加工厂和有机化肥加工厂,基地内设有10个牛棚,可养殖存栏小黄牛500头,项目建设总面积67亩。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全村肉牛养殖业向集群化、规模化迈进,推动养殖业发展,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王凌说,基地将按照“公司+农户”模式来管理经营,附近村民可到基地种草、喂牛,增加家庭收入。
独峒镇党委书记吴道乾表示,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独峒小黄牛养殖产业化发展,先后培育林略、干冲、玉马、岜团4个独峒小黄牛养殖基地,同时带动独峒镇及湖南、贵州比邻乡镇小黄牛产业发展,不仅将独峒打造成为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最大的小黄牛交易中心,还成功打造出“独佳峒品”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借助电商物流渠道,形成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有效促进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独韵!多彩农民画 绘就新生活
簸箕画、服饰、扇子……各种类型、色彩鲜艳的画作,挂满了墙壁。15日,笔者走进设在独峒镇政府大院内的三江独峒农民画博物馆,一幅幅大小不一的精美侗族农民画令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侗族农民画题材鲜明、造型夸张多变、色彩或纯朴或鲜艳,独具地域性与民族性和谐统一的韵味,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和特色。
作为侗族农民画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独峒镇不仅有着“广西民间艺术特色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侗族农民画还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农民画小镇联盟等。
独峒农民画博物馆馆长杨基艳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独峒镇侗族农民画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先后涌现出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侗族农民画师,其中杨共国、杨庆宜被列为自治区级三江农民画传承人。
如今,三江侗族农民画已成为三江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独峒村一个村就有100多名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创作,增加收入。
“平时我忙完了农活,就来这里作画卖,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杨庆宜说,他右手有残疾,就用左手画,侗族农民画让他甩掉了贫困帽,绘就了新生活。
目前,已有2000多幅侗族农民画被作为国礼送各国使馆收藏,500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3万多幅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38幅侗族农民画进京参加了“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其中的4幅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有20多幅入选首届全国农民画展……侗族农民画,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独秀!发展特色旅游 打造闪亮名片
“独峒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拥有优良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将独具味道。”独峒镇镇长陈东说,独峒镇将继续依托农民画博物馆、岜团风雨桥、“款”文化、中国传统村落和“百节之镇”优势,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村民增收,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届“金秋相聚岜团桥旅游节”和两届农民画文化艺术节,逐步形成斗牛、侗笛等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目前,独峒镇正着力打造产业+旅游特色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民俗观光、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大桂林旅游圈和高铁、高速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初步打造完成“三村(高定、林略、岜团)、两节(旅游节、艺术节)、一桥(岜团风雨桥)、一湖(侗天湖)、一画(侗画)”旅游知名度,基本形成“岜团—林略—侗天湖—高定”休闲旅游经济带。
与此同时,还将大力推动侗天湖(大塘坳)景区、岜团风雨桥生态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以即将开通的旅游环线二级公路为支撑,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侗天湖景区的规划设计,打造三江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此外,还将依托后盾单位帮扶,推动“唐朝刺绣”走上世界舞台,将侗族刺绣打造成为一张闪亮的独峒名片,为唐朝村的绣娘们年增收超过60万元。
奋进!团结一心 谱写新篇
独峒镇党委书记吴道乾表示,今后独峒镇将充分利用桂、湘、黔三省(区)边界区位优势,以“款治”“联治”“法治”为抓手,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模式,为独峒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江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石榴花开,绽放独峒大地。独峒镇将继续在三江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独峒镇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上,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独峒镇党委、政府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干在实处,用实干实绩实效诠释忠诚,团结和带领5万多独峒人民继续牢记嘱托,踔厉奋发,感恩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团结奋斗,奋力谱写独峒镇高质量发展的华丽新篇章。
来源:柳州日报
前程如画 乡村巨变
——铺就产业兴旺幸福路的“交通枢纽”程村乡
无人机航拍的程村乡泗里村,贵广高铁、
焦柳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相互交会
生态产业园
在程村乡泗里村,村民在微田园内种植草莓
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产业园区,
几名工人在车间里包装茶叶
无人机航拍的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新貌
70载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70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干部群众用实干绘就了一幅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小康、从落后到进步的壮美画卷,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向成立70周年迈进的征程中,程村乡解开三个发展“方程式”,呈现出一幅交通强乡、产业富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美丽新图景。
解开交通“方程式”:“两高两道”铺就幸福路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一条条纵横交织的产业路、硬化寨道,犹如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将浔江之畔的一个个村寨紧密连接在一起。宽敞干净的道路上,不时有小轿车、载货汽车疾驰而过,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铺就了当地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幸福路。
笔者眼前的这幅景象,得益于近年来程村乡做好“乘法”解开交通强乡的发展“方程式”。当地充分利用“两高两道”区位优势,狠抓乡内道路建设。内外交通路网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为程村乡插上发展的翅膀。
程村乡党委书记吴珍玲介绍,近年来,三江县不断推进交通路网建设。2014年,贵广高铁三江南站正式运营;2017年,桂三高速全线通车,并同步建设程村、融安、融水、大良、柳州等5条连接线;2019年,全县农村畅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三柳高速、贵广高铁、焦柳铁路从位于三江县中部的程村乡纵横穿过,程村乡可谓交通便利,路网四通八达。特别是近五年来,程村乡结合扶贫村实际情况投入2000多万元扶贫资金,共修建产业路15条,硬化寨道3500余米,修复水毁道路65余处,同时兴修水利工程16处,建设、维修安全饮水工程12个。
“要想富,先修路。”屯屯通硬化路造就了程村乡的幸福升华。如今,程村乡屯屯通硬化路的建成,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青山之中、浔江之畔,一条条硬化路将村、屯如长藤结瓜般串在一起,使当地群众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三江县柳庆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柳庆对此深有感触。王柳庆在程村乡从事油茶、罗汉果种植产业多年,在王柳庆的记忆中,曾经的产业路是一条宽约60厘米的泥路。采摘下来的油茶籽和罗汉果要卖出去全靠肩挑手提,运输成本高、耗时长,销售利润也低。现在,多条“交通大动脉”途经程村乡,约6米宽的硬化路通到田间地头,王柳庆再也不用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现在道路通了,周边的收购商都会开汽车直接到我们的产地收购农产品。今年罗汉果大果每个能卖1.3元,老板都抢着要呢!”王柳庆高兴地细数程村乡交通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他的合作社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正带动着越来越多村民共同增收。
解开产业“方程式”:多元发展 工业花盛开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很多问题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程村乡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做好“加法”,解开产业发展的“方程式”。该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辖区内推进多个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如今,程村乡辖区内有三江侗族自治县工业园区和生态产业园,共有45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同时,当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大力做好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工业之花在程村乡盛开。
三江侗乡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当地稻田出产的“高山稻鱼”肉质鲜美、鱼汤清甜,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为做大做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自2017年起,三江县以承担建设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标准创新,“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广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院士工作基地”落户程村乡。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程村乡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种稻养鱼、油茶林等富民产业,积极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鱼+螺”综合种养模式。五年来,程村乡建成大树村夏村山背塅、佳林、泠漕、四马屯等4个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共计900余亩,参与农户已发展到860户,每亩可助农民增收4000元以上。
“田中有稻、稻下有鱼、水中有螺、泥中有鳅、坑上有瓜果”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渔粮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1+1>2”的收益让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谈到稻田养鱼,程村乡大树村村民莫玉荣露出笑意:“我家种了四五亩优质稻,还在田里养鱼,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很好,稻谷丰收,卖鱼也有一笔收入。”
程村乡大树村村民唐新光至今仍对自己是第一批响应稻渔综合种养号召的人颇感自豪。他将外出打工村民的闲置土地流转开来,实施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并通过电商、农博会等渠道帮助村民推广和销售农产品,收益可观。“如今,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我们乡已全面铺开。”唐新光说,大树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核心区面积增加到500多亩,许多当地农户经营农家乐,为慕名前来的游客提供美味稻鱼宴。
今年,程村乡还以“党员+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全乡致富带头人带动3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罗汉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每亩可增收1万元。同时,程村乡着力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泗里村通过公开招租出租空闲大棚种植草莓,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解开环境“方程式”:风貌提升 乡村换新颜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程村乡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做好“减法”,解开乡村人居环境的“方程式”,使乡村风貌环境逐步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走进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眼前所见处处皆景。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黄墙蓝瓦错落有致,与碧水蓝天相互辉映。屯内塑胶篮球场、停车场、风雨长廊、吊角凉亭、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公共厕所、太阳能路灯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居民们或三三两两在风雨长廊下闲话家常,或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屯内妇女们还自发组成了广场舞队伍,在篮球场上随歌起舞,呈现出一道亮丽的新农村风景线。
这样的乡村人居环境,让大树村村民冯丹丹连连点赞:“整个村现在美丽、干净、整洁、明亮,乡亲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加舒心惬意。”
大树村党总支部书记唐麟介绍,近年来,三江县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结合创建自治区文明村镇活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成为“三柳高速”风貌提升示范带样板村之一,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整条“三柳高速”风貌提升示范带的建设。
2021年,夏村屯完成全屯的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灯光球场完成改造升级,新建寨门和文化长廊,辖区内的排水沟渠整治清理完毕。通过“三清三拆”,脏、乱、差的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三微”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的乡村小景点,全屯的整体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仅要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塑乡村振兴之“形”,大树村还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筑乡村振兴之“魂”。该村把基层党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机结合,组织乡贤、党员成立屯级公共事务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划定村庄环境责任区,让群众成为村屯长效管理的宣传员、执行者和管理者。
“现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运动、议事,逢年过节还可以开展娱乐活动,乡村生活丰富多彩。因为乡村风貌提升,我们大树村都成附近的‘网红村’了!”唐麟自豪地说。
据了解,五年来,程村乡积极推动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作,全乡共完成改厕300多个、改厨250多个、改圈70余个;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共拆除危旧房及废旧棚106户,发放补助资金70户,共90.5万元;统筹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加强道路管护,美化亮化人居环境,逐步实现“村庄整洁、堆放有序、环境清洁、管理长效”的整治目标。
来源:柳州日报
编辑/罗建彤 校对/龚普康
审核/谢以科 监制/龙晓琴
投稿邮箱:cyq999666@163.com
sjxw8891@126.com
联系电话:8612982(三江融媒体中心)
8611950(风情三江)
风情三江
微信号:sjcyq999666
声明:以上内容,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