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变卖鲁迅藏书,晚年还是只能吃稀饭和咸菜,可怜又值得敬佩

  朱安最被人诟病的,是她准备变卖鲁迅遗物。

  可从未有人了解,她做出这个决定时的走投无路。

  

  一、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

  1944年,作为鲁迅遗孀的朱安,已经走投无路,每日只能靠着吃咸菜喝稀饭为生。

  答应要给她寄生活费的许广平,久久联系不上,而一直给她生活费的周作人,劝她变卖鲁迅藏书。

  思考几日后,朱安决定登报放出消息:即将拍卖鲁迅遗物,包括他生前的手稿。

  这个消息一出,无数人蜂拥而至。

  有人抢购藏书,有人劝她住手,还有人谩骂……曾经,她是无人问津的存在,如今,似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是,这名声实在不好听。

  

  远在千里之外的许广平,得知消息,安排了好几批人来劝朱安,希望她不要拍卖先生的遗物。在这个过程里,朱安彻底被激怒,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

  “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批判朱安,说她不独立、不自主,是个靠别人接济的寄生虫,可从未有人理解过她背后的挣扎,更无人懂——朱安其实也是个识大体的女子。

  二、把丈夫当成天,哪怕丈夫不爱她

  朱安没上过学,嫁给鲁迅后,也没成为人妻,而是被当成赠予母亲的礼物,一直跟着周老太太生活。

  鲁迅和周作人闹掰后,朱安也再没给过周作人一家人好脸色。

  在她心中,鲁迅是自己的丈夫,丈夫都不喜欢的人,她怎么可能笑脸相迎?

  鲁迅去世后,周老太太也接连病了。

  

  老太太不怕别的,就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媳朱安无法活下去。

  最初,朱安的生活由鲁迅照料,每月按时给生活费。后来鲁迅去世,周作人、许广平接替了照顾朱安的任务,但他们之所以尽心尽力,全是因为老太太还活着。

  最后,老太太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要求周作人把给自己的零花钱,在自己去世后,全部给朱安。

  她对朱安说:“我死之后,原本他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会继续付给你。这份钱是属于我的,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一定要收下。”

  原本,朱安是要拒绝的,因为丈夫和周作人闹得很僵,可最终,她妥协了,因为活不下去,也因为老太太慈爱且悲悯的目光。

  老太太是善良的。自己行将就木,却还是放心不下这个跟了自己38年的儿媳。

  说完这句话的当天下午,老太太安详去世。

  

  三、生活艰难,靠稀饭咸菜为生

  婆婆死后,朱安的生活开始彻底变得困顿起来。

  从周作人的自述里得知,最初他给朱安每月100元联银券,后来物价上涨,增加到200。

  可银联券是日本人发行的货币,在当时能买到的东西非常少,此外,因为战争,物价飞涨不说,能买到的米面都是掺了沙子的,甚至有些都发了霉。

  如今国泰民安,可能难以理解那时的动荡和艰难。总而言之,朱安不断把鲁家宅院出租出去,当掉家里的东西和一些金银细软,绝不是因为奢侈,而是为了活着。

  

  晚年的朱安,体形消瘦至极,身边也只有一个一直跟着的佣人照顾。两人每天只能靠着喝稀饭吃咸菜勉强度日,而且无人问津,无人来访。

  到了后来,朱安已经没有钱也没有动心典当了,此时的她,只能向邻居借钱过日子,甚至一度欠款到了4000元。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动鲁迅的藏书、书信还有手稿。

  战火纷繁,朱安一个人守着鲁迅的7万册藏书,没有动半分念头,甚至他的手稿、书信都保存完好。

  朱安曾给鲁迅好友内山完造写过信,信里有这样一句话:

  “生活费也似的高涨,我的债务也一天天的加高到四千余元,这真使我无法周转!我今年也已经六十六岁了,生平但求布衣暖菜饱饭,一点不敢有其他的奢望。”

  很多人把朱安当成奢侈的女人,靠着鲁迅的供养,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可实际上,作为鲁迅的正室,她的日子并没有好过。

  66岁的小脚女人,没有享受过一天丈夫的爱,却把丈夫的物品保存完好。

  婆婆去世后整整一年,朱安过的都是这样艰难的日子,只是,越到后期,日子越过不下去,甚至连跟着她一起的王妈,都开始打算起鲁迅的遗物了。

  结果朱安的反应,却是火冒三丈。

  “大先生的东西,能随便动吗?就是饿死,也别打大先生的主意。”

  这是朱安的原话。

  只是,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因为周作人也上门找她,希望她先卖一点鲁迅的藏书来应急,否则可能真的要捉襟见肘了。

  周作人说,卖藏书不碍事。

  

  四、登报卖书,却久久未动

  有人问:为什么是朱安保留鲁迅的藏书呢?

  因为鲁迅生前,朱安就是他的藏书馆管理员。

  只要他想查阅什么书,就给朱安写信,朱安就给他翻找,然后寄过去,等看完了又寄回来,朱安又为他保存好。

  藏书对于鲁迅,就像是生命一样重要。但朱安的生活来源,全仰仗周作人,所以,当周作人开了口,朱安也就知道,日子艰难到了一定的程度。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开头那一幕,朱安登报打算变卖鲁迅藏书。

  

  而一个月后,许广平收到消息,赶紧给朱安写信,希望她不要出售鲁迅的藏书。但是半个月后,她还是没有收到消息,只能先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声明,上面写着:

  “按鲁迅先生终身从事文化事业,死后举国哀悼,故其一切遗物,应由我全体家属妥为保存,以备国人纪念。况就法律言,遗产在未分割前为共同共有物,不得单独处分,否则不能生效,律有明文规定。如鲁迅先生在北平家书确有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广平等决不承认。”

  于此同时,许广平安排了三个人前往北平劝说朱安。在战火纷繁的年代,此举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但是,鲁迅的遗物要紧,因此,这三个人还是欣然前往。

  等这三个人和朱安当面聊天,才得知,朱安并不是个不识大体的女人,甚至她至今没有动鲁迅的遗物。而此时的朱安,也才了解,许广平是因为被日军抓捕,才断了和她的联系。

  得知许广平被捕,朱安最关心的,还是海婴安危。用她的话说:“大先生就这块肉了,可不能出事了!”

  后来,许广平得知朱安的状况,也开始理解她的做法,甚至推测出这一切幕后推动者是周作人。

  

  对于朱安而言,她深知自己如果饿死了,鲁迅的遗物可能全然归属周作人,那就真的所剩无几。如果是这样,不如先登报打算变卖,博取关注后,再来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

  而许广平则下定决心:“即使自己饿死,也绝不能让朱安没饭吃。“

  此后,她与朱安常常通讯,给朱安的生活费也没有断过。而得到经济资助的朱安,能够不被饿死后,也拒绝了好心人的捐赠,因为她要维护鲁迅先生的名誉。

  五、不止许广平,朱安也值得敬佩

  朱安是值得敬佩的。

  哪怕许广平给了她资助,她的日子也只能维系温饱,甚至算不上吃得好。

  1945年,《世界日报》对朱安是这样写的:

  “有多半个小米面的窝头摆在那里,一碗白菜汤,汤里有小手指粗的白面做的短面条,另外是一碟虾油小黄瓜, 碟子边还放着两个同是虾油腌的尖辣椒,一碟腌白菜,一碟霉豆腐。没有肉没有油,没有一个老年人足够的营养。”

  但是,朱安已经知足了。

  她把自己视为先生的遗物,所以一辈子安安静静等在周家老宅里,也守护着鲁迅先生的遗物,让它们没有少一件。

  她唯一的抗争,也是因为真的过不下去了,但人到尽头,她也没有绝地反击,甚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滋润生活,为了维护先生名誉过着艰苦的生活。

  大家都称赞许广平和鲁迅的爱情,忍不住,朱安对鲁迅的付出,也是沉重的。

  许广平是鲁迅的真爱,朱安是鲁迅的责任。

  

  很多人抨击鲁迅,为何不为了真爱离婚,抑或是不为了责任放弃真爱。

  说这样话的人,要么是还未曾经历世事艰难,要么是没有足够的同理心。

  离婚,是把朱安往死路上逼。被丈夫休妻的女人,在过去是没有活路可走的,那些传统社会里离了婚还过得很好的女人,都是幸存者罢了。

  而放弃真爱,是把鲁迅往死里逼。鲁迅后来的作品,大部分也是许广平一手操办,才得以流传。

  两个女人都是伟大且值得敬佩的,而在处理感情事情上,换个人在鲁迅的位置,也未必能做得比他好。

  朱安和许广平都相处甚好,外人就别揣测她们之间的怨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