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发大水,我和妹妹拽着母亲推着的自行车后座,拼命奔逃
那年发大水,我和妹妹拽着母亲推着的自行车后座,拼命奔逃。地处九河下梢的城市,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水网密布。小的时候,记忆中经常发大水。那时候的河道没经过有效治理。不像现在的河堤,靠水的一面都是用石砌成的,经得住河水的冲刷,坚固得很。
我家附近那条河,我小时候的河堤,是用土砌成的。旱季的时候,可以看到,河堤两面都长满了杂草。所以,一到夏季,河里一涨水,人们就开始紧张起来。最怕发大水。虽然大多都是有惊无险。但是有几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好像是上世纪一九六三年的那回发大水。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至今难以忘怀。
北方人都说七下八上。说的是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是主汛期。但是那一年,刚进夏天,雨就哗哗啦啦的地下个没完。大人嘱咐最多的是不许去河堤上玩。总听见大人们议论水又涨了多少。言语中透着惊慌。
直到有一天说是水快平槽了。人们更加慌张。在我家不远处,来了好多解放军安营扎寨,据说是一个师,身强力壮的民兵们,不用谁组织,都跑到河堤上,和解放军一起日夜奋战。用麻包装上土,加高加固河堤。
一天夜里。雨下得特别大。还刮起了大风。大人们担心大堤的安全,也担心堤上抢险的军民们的安全。都不曾睡觉。我们小孩子不管那么多,困了就睡了。睡得正香,突然咣咣咣的锣声响起,而且是很多面锣一起敲。深夜的锣声,穿过风声雨声传到人们的耳朵里,显得分外刺耳。
有人在喊,“大水漫堤了快跑”!人们早有准备,背着包袱,拽着孩子和老人,一头冲进风雨里,惊慌失措的人流,朝着高处涌去。一时间,孩子哭,大人喊,乱成一团。我和妹妹睡得正香,被突然响起的锣声惊醒,又被母亲一把从床上拽了起来。母亲推着一辆自行车,她让我们俩拽着自行车后座,冲了出去。
我们俩刚从热被窝里出来,被大雨一浇,又被冷风一吹,浑身颤抖,上牙和下牙直打架。风中传来母亲的喊声:“抓住了,别松手”。那时候,只要一松手,肯定就和大人走散了。
天很黑,我和妹妹拽着自行车后座,深一脚浅一脚的跑着。那时候的路灯,是那种像一个大圆盘子似的铁片子做灯罩,外面是绿的,里面是白的。圆盘子中间有个灯口,上面拧着一个小灯泡,高高地挂在电线杆子上,发着微弱的光。而且路灯之间的距离很远,基本上是有聊胜于无。风雨之夜的路灯下,到处都是奔跑的人们晃动的影子,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
母亲带着我们俩跑到一座大桥上。大桥上挤满了逃避洪水的人。母亲支好了自行车,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块塑料布。那时候人们遮雨很少有雨衣,大多都用塑料布。我和妹妹个子小,周围的人们,都伸出手,大家共同撑起了塑料布。没想到,一块塑料布,竟让十几个人免遭了雨淋。人们把我和妹妹挤在中间,感觉不那么冷了,累及了的我们俩,站着趴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点击(最多18字)
天亮以后,雨早就停了,天也放了晴。往家的方向望去,到处汪着水。听大人们说,洪峰已经过去,河里的水位也有所下降。放眼望去,是整齐排列在河提上的一排排装满泥土的麻包,挡住了漫堤的河水。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那些和洪水奋战了一夜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兵们,耗尽了体力,横七竖八地躺在泥泞的堤坝上睡着了。
母亲抖了抖手中的塑料布,小心翼翼地盖在了两个战士的身上,其它人也纷纷的把手里拿着的塑料布盖在了熟睡的战士们身上,然后轻轻地离开了,生怕惊扰了疲惫的战士们的梦。那时候,听姐姐读过一篇课文叫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说的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我觉得,躺在泥泞的河堤上酣睡的解放军叔叔和民兵叔叔,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这次发大水,却牢牢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了一段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
好了,麦仁姨的故事讲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谢谢大家!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