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作文大面积出现网文句子,老师看懵了:清醒点吧

  很多简短的句子很美,要是写进作文,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

  或清新雅致,启人心智,比如“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或者简洁浅白,又典雅深沉,如“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或朴实无华,余味悠长,如“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或浅浅淡淡,又芬芳明媚,如“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或含蓄隽永,蕴含哲思,如“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这篇作文《仪式之美》在几百字里就引用了八月长安、老舍、张爱玲三个人的话,最后得了56分的高分,还被印出来当作范文。一般来说,过多地引用他人的话会让人觉得文中没有多少内容属于作者自己,但相比很多语言干巴且啰嗦、内容杂乱无章的作文,这篇考场作文还是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文中的句子用得还是很恰当的。

  上文中引用很多句子可能会让人诟病,但应该没有人会对其中的某句话产生反感,而有的句子被引用就会让人觉得“很尴尬”,甚至恨不能把那个句子从作文里抠出来,这里的“人”自然包括“老师”。

  

  这类句子主要来自网络文学。比如“骄阳尚好,风过林梢,那时我们正当年少”。

  

  比如“少年不惧霜与雪,彼方尚有荣光在”。

  也许不是每个老师会反感,因为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引用恰当就无可厚非,有的老师不知道这些句子的出处,但是一定有一部分老师不希望看到那些句子。

  

  一个英语老师听见学生写了《天官赐福》里的句子,当时就“头皮一紧”;一次期中考试作文题是“我心中的楷模”,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在阅卷时看到大面积作文写偶像爱豆和引用网络文学里的句子,当时就有点“懵了”;有的老师希望学生“清醒点”,不要引用那些句子。

  

  为什么有的老师不希望学生这样写呢?

  究其原因,可能是很多作文都在机械引用,那些句子和上下文不连贯,和整体风格并不合拍;可能怕学生看多了快餐网络文学而逐渐丧失深层阅读的能力,担心学生沉迷那些书籍或者网络从而把它们奉为经典;可能更希望学生能开阔视野、储备知识而不是局限于那些小情小爱,等等。

  

  有的学生可能就说了:在比较大型的考试中,作文阅卷的时间一般很短,老师就是匆匆看个开头结尾、看看中心思想和论点是否明确且正常、看看书写就给了分,对作文里的东西基本上不会细细追究,更不会在意某句话,那我花几十分钟写篇作文,难道还不能写自己喜欢的句子?难道我就不能自娱自乐一下?

  

  其实很多老师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还是反对网文走进校园、进入作文。对此,一个老师说:“学校是学知识明哲理之所,不是来搞地摊文学的地方。”

  

  老师担心也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临大敌,有的老师也在尝试做些沟通或者改变。比如,明确哪类读物不可带入课堂,不能出现在作文或者集体讨论中;推荐一些好的文学读物,还可以让学生集中阅读;围绕经典读物开展小演讲活动;分类准备一些名人名言并推荐给学生。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