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恐怖入侵儿童读物 血淋淋封面不堪入目
新华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任沁沁 何丰伦)封面是血电影蜜蜂淋淋的脑子,右下方写着“让你毛骨悚然的颜色”,翻开内页,“脑子撞得稀巴烂”的插图不堪入目。这是《可怕的科学之非常实验》给人的观感。而另一本《鸡皮疙瘩》的封皮上写着“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
暑期,各大书店青少年读物畅销书架上,各种“恐怖读物”以触目惊心的图文,引得青少年频频驻足。
在北京一些图书大厦,孩子们围坐在玄幻、恐怖、惊险等类型书架前,席地“品读”,而经典名著少儿版、少儿科普书籍、新型儿童文学作品书架前,读者不多。
广西南宁市新华书店的一位畅销人员极力推荐《黑贝街的亡灵》,“销量很大,一天至少能卖出二三十套。”
记者打开这本书,看到这样的文字:“妈妈杀了我,爸爸吃了我,兄弟姐妹围在餐桌捡我的骨头,埋在冰冷的石墓里。”
对于习惯了“仁义礼智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教育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描述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
记者在广西的南宁、柳州和桂林的青少年宫随机对128位小学生进行调查,超过72%的学生表示曾经阅读《可怕的科学》一类的图书,45%的学生已经拥有或者希望购买此类图书;70%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讨厌谁,很可能把他的名字和死亡方式写进“死亡笔记”中。
“死亡笔记”是日本心理悬疑推理漫画《死亡笔记》中虚构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杀人笔记本。该书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发行。
今年初,俄中部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堡,一名15岁的小女孩从13楼的家里跳楼自杀。当地警方在小女孩的房间里找到了四册《死亡笔记》。
“恐怖读物”的入侵,让中国的家长们普遍担忧、反感。
柳州市柳南区的胡女士发现,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就在日记本中写下“我恨同桌的刘某某,我要吃掉她的脑子”。“我真担心孩子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胡女士说。
除了“恐怖、黑色、血腥、厌世”,少儿读物里也出现了“色情”元素。“美女、俊男、枪火、利刃”“我想为‘哥哥’生宝宝”“丰乳翘臀,身材尤为火辣”这样的语言赫然在目。
一些传递真善美的故事被改变以吸引眼球。安徒生童话中经过努力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竟成了“盘中烤鸭”;“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交欢,王子因恋尸癖好才爱上公主;“睡美人”成了复仇的女巫。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这些良莠不齐的篡改作品、内容低俗的非法出版物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广西民族大学博士杨天保说。
出版物不同于商品,还具有启蒙思想、传播文化的功能。
“优质的出版作品,可以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哗众取宠、劣质娱乐的作品,戕害的是国民的心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尤其是儿童书籍,更应该对负面元素敬而远之。
夏学銮指出,儿童正处于思想启蒙、智力开发的阶段,尚不具备判断标准,未确立成熟的价值观,如果受到劣质低俗文化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出版业者切勿急功近利,忘记文化使命。”
《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作者、美国儿童阅读专家安妮塔·西尔维常常反问自己:“我的这些书真的能教育他们、娱乐他们吗?这些书又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文学素养?”
欧美国家早已开始制定并严格推行儿童读物分级制,多年前,避免儿童及青少年过早接触不符合年龄和心智程度的“成人化”信息。港台地区也先行一步推进并逐步成熟。
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
2012年底,日本成人消遣读物《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以儿童读物在中国上架。终因充斥色情、暴力内容,出版方被停业整顿。
“目前,中国儿童读物市场还是鱼龙混杂的状态,真善美的价值观没有得到彰显,缺乏健康完善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夏学銮说。
杨天保指出,出版社不能因为谋求销量和利润,将恐怖、血腥、暴力的书籍上架销售。“屠杀、蹂躏等传递的完全是社会负能量”。
夏学銮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监管、严格分级儿童读物、严禁粗制滥造品味低俗。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对生命的教育。”他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谦恭礼让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