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闯荡好莱坞
闯荡好莱坞,从没有台词的小角色开始
【“去美国留学那年,我正由一个年轻的少女,跨入一个成熟女子的门槛。我带着对生活和知识的渴望,怀着对另一个社会、另一种生活的好奇心,来到了美国最疯狂的城市纽约。”刚得到一个中国电影演员的最高荣誉,抛下一切名气、地位、观众的喜爱,变回“什么都不是”的状态,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但陈冲做到了。当然,她承认她的辛酸:从在国内得到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到在美国餐馆里打工;从演没有台词的小配角到奥斯卡的奖台,这些年的甜酸苦辣能装好几箱。】电影蜜蜂
记者:在获得巨大的荣誉之后,你毅然选择出国,当时只是为了拿学位还是有其他的考虑?
陈冲:为了拿学位,也渴望去了解生活的更多形式,更多可能性。当时我感觉,如果死守着这些荣誉,所有的可能性都会慢慢死掉,包括荣誉本身。我母亲当时公派到美国做科研,正好我学的也是外语,主修英美文学。从1980年开始,外院的一些同学就开始说这些事情了,等到81年的时候,很多同学就都已经出国了。在学校的两年,我读了很多英美文学的经典,也很想在那个语境中去亲身感受。
记者:听说当时你听到猫王的名曲《lovemetender》,更激发了你出去看看,在世界的那一边怎么会产生那样的歌和歌手?
陈冲:对,我惊讶于歌是可以这样唱的,觉得他的歌声那么动人。那时我的词汇量里还没有性感这两个字,其实他是很性感的。我听他歌的时候他刚去世,但也因为人不在了,歌声更浪漫。
记者:你的外公是文革时去世的,你们家在那个时期也吃过不少苦。在面对这些的时候,你的思考方式却保持着理性客观,没有因为所受的打击而变得暴躁偏激。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陈冲: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就体现在这种矛盾中。痛苦跟美好、爱与恨一样激烈、一样难忘,而且并列存在。不管家里和自己受了多少苦,少年时代的我向往革命、向往进步、向往阳光。这是人的本性。其实,那时的主席像章就好像是今天的ipod,手机、电子游戏。只是收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可贵,而不是整天想更新。
记者:出国后最大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陈冲:生存的压力。为了给自己挣到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不得不去打工。当时对钱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从小就是家里负担一切衣食住行。然后到了上影厂训练班,拿到的工资都交给妈妈,用的时候才向她要。到了美国后,洗盘子、当保姆、当家教、餐厅的领位、图书管理员、演小角色,我什么都做过!因为年轻,会向前看,你会觉得,我不会一辈子做领位、不会一辈子帮人家带孩子、不会一辈子做图书管理员,所以不在乎。
记者:1985年回国,在春晚上引起风波,短短几句话,招到不少讥嘲与谩骂,是你完全没想到的吧?当时你说的是:“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所以就系了一条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现在来看这个事件是一种什么感觉?
陈冲:当时我确实很激动,可能有点语无伦次,但是并没有出格到严重伤害大家的感情。我想“现在中国”和“红腰带”也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当时不想说得那么严肃,希望气氛轻松一点。我当时想,自己出国几年,连中国的客套话都讲不来了,还能在中国生存吗?后来我回上海都是悄悄的,很少接受采访,生怕又讲错话。
记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虽然你没有全程亲历,但一定能够感觉到。
陈冲:这30年的变化是惊人的,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幸运,能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这样的动荡和发展。我们在文革这样的非常时期成长,在可悲、可笑中学到人性的真谛。成年后又经历改革开放,享受开垦自己园地的机会。这30年里,中国从一个闭塞、贫穷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政治、经济的重量级国家,让每个中国人都觉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