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讲文言文公开课,问题设计精准才会获得好评
笔者因为教研员身份,听过许多节公开课,这里面也包括语文课中的文言文讲授课。其实我内心是特别赞成选择古文来讲公开课的, 特别是对一些新手教师来说。古文知识点都是固定的,不像现代文,会碰到许多提前完全无法预设到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新问题,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总之公开课选讲文言文,安全系数更大一些,特别适合没经验的语文老师。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有些语文老师选讲了文言文,却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这就不得不提到文言文公开课中常见的“坑”,许多教师认为公开课上把古文讲得越细越好,于是教师以“译”为主,教师代替学生搞机械式翻译,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就是翻译。过多的结构分析,过度的动画观赏加空泛讨论,过度依赖多媒体等等,一节看似解决了颇多问题的公开课,学生收获却寥寥无几,这说起来确实让人尴尬。
上文言文公开课,应尽量减少逐字逐句翻译全文的环节,语文大纲曾提出三种学生疏通文意的办法:根据上下文意思理解,借助课下注释,查字典。这三种方法中没有一项指出让教师代为翻译的,所以教师要试着放手,只把名句拿出来作为范例翻译一下,再加上精准赏析即可,实在没必要面面俱到,吃力不讨好。
文言文教学活动一般有以下这些: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学习生字新词,听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课文,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时要以学生为主,学生能翻译的,老师就不要讲),问题探究,全文小结,布置作业。疏通文意时,教师要抓重点,问题探究时,教师更要学会抓重点。
记得在一次赛课比赛中,一名女教师讲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问题探究阶段,老师用课件一下子抛出了十几个问题,像滁州地理环境的特点是什么?西南诸峰的特点是什么?狼牙山的特点是什么?自号醉翁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问题抛出之后,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该教师手忙脚乱地刚处理到第九个问题时,下课铃响了,后面还有两个环节没展示出来,一堂没有闭环的公开课,效果可想而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