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风流朱五狂”,朱湄筠白担了一场虚名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有一首关于张学良的打油诗在民间流传: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诗作的作者叫马君武,他为何要写这首诗呢?其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对张学良不抵抗而心生愤恨。
众所周知,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便开始在东北横行霸道,而作为张家继承人的张学良并没有担负起保卫一方平安的责任,以至于整个东三省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因为这个历史原因,一时间张学良成为了“众矢之的”,当然骂他的人也多了起来,而这其中马君武写的这首诗就成了张学良一生的“痛”,在晚年时,张学良还提起了这件事情,并且说,最不喜欢的就是那句“朱五狂”。
的确如此,要说赵四风流,张学良无法否认,因为他的确和赵四小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赵四原名赵一荻,又名绮霞,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后,真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张学良邀请她到奉天(沈阳)旅游,这之后赵四就再也没有回家了,她父亲赵庆华便在报上发表声明。
其内容为:“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事情,概不负责,此启。”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
在报上都这么说了,其父亲赵庆华也觉得丢脸,一个大姑娘和一位有妇之夫私奔了,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最后赵庆华辞官归隐。
赵家觉得颜面扫地,赵四小姐的名声也自然一落千丈,她也成为了风流的代名词,当马君武写出这句诗时,赵四是沉默的,沉默的原因不言而喻了,她本身就和张学良暧昧不清。
另外一位出现在这首诗里的“绯闻女主”就没有那么沉默了,那就是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胡蝶,胡蝶在民国时的影响就像现在的一线女星,有点风吹草动必然引得众人“吃瓜”,关于这位女星的“绯闻”也实在不少。
虽然民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年代,但是并不代表女性不在乎名声,著名影星阮玲玉就是被流言所伤,从而自杀。
当漫天的流言铺天盖地而来时,胡蝶的亲友们也纷纷指责她,胡蝶完全被这些流言给整懵了,她根本不认识张学良啊,怎么会有这些流言放出来呢?
面对报纸上的花边新闻,胡蝶感到非常委屈,张学良丢掉东北时,她还在天津,与张学良没有任何交集,于是胡蝶在电影界人士的支持下,在报纸上发表了声明,称自己并不认识张学良。
胡蝶没有说假话,她确实没有见过张学良,甚至后来张学良与她有见面的机会,她都婉言谢绝了。
胡蝶与张学良并没有过深的交情,那诗中的朱五呢?
朱五原名叫朱湄筠,一个女子叫这个名字,可见其家世与容貌必然是出众的,她是朱启钤的五女儿。
朱启钤在北洋政府中,曾出任过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直至代理国务总理,是当时的社会名流。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再加上朱湄筠靓丽的长相,以及良好的教育,这简直就是妥妥的“白富美”,朱家与张家还是世交,往来也颇为密切。
1930年朱湄筠嫁给了朱光沐,而朱光沐则是张学良的贴身秘书,他们结婚时还是张学良主持的婚礼,她的夫君朱光沐也是一位优秀的才子,毕业于北大法学系。
而且他们夫妻可以说是琴瑟和鸣,即使朱光沐跟随张学良东奔西跑,也不忘家中娇妻,时常书信往来。
之后,张学良因为政治原因被软禁起来,朱光沐去了宋子文身边,要说朱湄筠和张学良有关系吗?关系当然是有的,可是并不是那种暧昧的关系。
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时局之下,朱湄筠也没有立刻澄清,所以流言也没有断绝过。
只是有一次在一个聚会当中,朱湄筠遇见了马君武,她保持了优雅,并没有发火,她笑意盈盈的走向马君武,并且对他说,你认识我吗?我就是你笔下的朱五,谢谢你的诗作让我名扬天下。
马君武一听朱湄筠如此说,顿时有无地自容的感觉,逃也似的走出了聚会现场,他写这首诗时,其实是出自爱国之情,他愤怒日本人的猖狂,更愤怒东北沦陷,以及张学良的不作为,至于写出“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完全是道听途说,赵四是真,胡蝶、朱五则全是臆想。
晚年时,张学良曾说,他最不喜欢那句朱五狂了,因为张家与朱家是世交,两家关系甚好,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允许开过分的玩笑。
历史这玩意总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就像流言,说多了,说久了,就会让人以为是真的。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