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核心话题统囿”式作文题+写作指导+4篇高质量范文

  原标题:2023高考作文:“核心话题统囿”式作文题+写作指导+4篇高质量范文

  01

  原题回放

  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02

  审题指导

  第一、解读材料、确定作文类型的问题。

  根据材料,审话题——我们总是在途中,——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途。”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有所作为

  第二、确定话题的问题。

  1.核心话题:在途中A

  根据上面的解读,我们清楚了该材料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在途中”。这样,我们就明确了该材料作文就是核心话题统囿多通道体。

  2.组成关系型话题:在途中A与有所为B

  3.加上关联词语,就是中心论点:在途中要有所为。

  第三、通道选择方面的问题。

  1.话题向度:怎么做。材料提供了三通道:

  A1.“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A2.“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A3.“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这样,实际的论证通道我们可以推导了出来:

  Ⅰ.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才能有所斩获。

  Ⅱ.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才能有所斩获。

  Ⅲ.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才能有所斩获。

  Ⅳ.上面三个论证通道任意排列组合。

  03

  优秀例文

  01

  也说“在途中”

  人生途中,大多数人都在朝着目标奔赴——或金钱,或地位,或幸福。然而这目标之外,途中的见闻才真的构成我们的人生。这“在途中”,才是真正需要我们的珍惜与郑重所在。

  一味追求“终点”,会使人忘记途中的风光。这个终点的目标是易变的,就如很多人为事业与前程努力,待想起心中真正在意的家人,却发觉“子欲养而亲不待”,最终失去心中所求,也误了本可以与家人共度的途中。

  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追求目标与理想,而是在一条追梦之路上,我们该在意的恰恰不是“梦”而是“路”,因为“途中”才是塑造我们,决定我们是谁的。李白诗仙的超逸潇洒,决不来自于他对仕途的向往,而是来自他少时受“铁杵成针”的启迪所付出的努力,更来自他游历名山大山途中所收获的阅历与想象力的培养。同为唐代,杜甫历经离乱、仕途坎坷、国家动荡的人生之途与李白迥然不同,也造就了他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人格。李白与杜甫均求仕不成,他们的夙愿未能得偿,但他们不以此而钻入牛角尖,而是着眼中人生途中或美好开阔的风光,或苍生百姓的疾苦,于是一个酝酿出谪仙般浪漫绝世的才情,一个煎熬出圣人般揽天下古今的胸襟。

  当今国家的发展日益蓬勃,却有不少人在途中深感迷茫,似乎自己无法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助力,眼前展开的只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庸庸碌碌的一生,既无李白才情,又无杜甫胸襟,当何为?

  请看途中。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梦寐之地,但只要人始终在途中,汗水与脚印会镌刻下我们前行的意义。除了站在潮头、山巅的人,还有太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就像一株小草,但没有小草对脚下的扎根,就没有树木赖以生长的原野,没有小草珍惜光阴地孜孜释放出氧气,就没有动物们的繁衍生息。正因小草郑重地对待脚下的路,这片原野才生机勃勃。一株草,就如一个人,似乎不起眼,但正是每个在途中的人,他们珍惜生活,走好了每个平凡的“途中”,才使社会得以前进。这份组成性的重要无可替代。

  木心说,纵然是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只要在途中,便是去路可待,来日可期。清惜眼前的路,清重脚下之行,因为这途中之路,便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02

  也说“在途中”

  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可以轻易地被资讯、邮件占满。然而,人生是需要回归自我,沉淀思考的。从信息的泥淖里拔身,我们需要“在途中”的精神状态。

  何为“在途中”?“在途中”是脱离既定目的,自由看待人生的精神状态。梁遇春:“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在途中”让我们放松身心,给予精神足够的空间,于天地间自由徜徉,任思想萌芽生长。当我们在地铁里刷手机时,精神便被手机内容限定,思想格局便局限于方寸;同样在行旅中,先贤孔子于周游列国时沉淀厚重的思想,杜甫于壮游时立下报国之志,于中年羁旅时看到人间疾苦,终汇聚成笔底斑斓。“在途中”的身体状态无法确保“在途中”的精神状态。易感的心境,敏锐的洞察,广泛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博观而约取”,才是“在途中”。

  “在途中”离开了目的的枷锁,自由的精神因而得以创造火花。自然的精微必由自由的“在途中”精神方可觉察。当欧洲贵妇开着茶话,贵族装着绅士,农民忙于劳作时,谁能放下此时的目的,回归本真的自我?莫奈便任精神飘荡,于是察觉出自然间瑰丽的色彩,以色彩的奇幻,来写实,扩充了自然与艺术的精神边界,灵魂里从沉闷的时代里突破。对周遭事物的观察,所得到的丰腴与灵感,便是“在途中”给予人类的最大的礼物。

  “在途中”轻松的身心,暂脱离尘世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对人的一次充电?一日劳作后,公交车里十分钟的对外观察,总是能让人放下压力——因为脱离了当下,从人生的角度看,一切不愉悦、疲惫是如此渺小。

  我们当今的生活,好比坐车到了一个个站点,却只在站点里徘徊,而抛弃车外本更辽阔的世界。为了获得“在途中”的精神状态,我们要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拿得起,放得下,不在一个站点里度过本该丰富的人生。它需要自由、达观的心态,亦需要不限于任何一事的大生命格局。总能跳回列车,重回“在途中”,人生才会发展。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罗曼·罗兰如是说。总能向前看,总能以人生为价值的本位。不永远“在途中”,但总能回到“在途中”,人生才不以一点为终点,而总是有更广远的目的地,驱动我们不断前进。

  03

  也说“在途中”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苏轼诗句所述,我们的存在是如此短暂,在平地起珠峰的世界变换中,我们之于天地正如蚍蜉之于我们。在宇宙进程中,一切意义也好似变得虚无了,那我们的存在呢?可我认为,意义不在路的终点,而正在路途之中。

  海德格尔曾以向死而生来论述他生存论的核心,在一切事物的消亡中,一切终将失去他的意义,可在这随时“将死”的人生中,正是意义的所在。我们的终点是一样的,而这一样的终点正是通过不同的达到它的路途而暴发出它不同的光。有人一生行善,有人无利不欢,而这些各色的人走向路途的终点后,他人生的意义由此总结显露,意义正蕴藏在人生每一刻的路途中。

  终点从来只是对路途的总结概述。国家的扶贫攻坚,最终扶贫指标的完成是对其中一个个扶贫的经过而总结的,不是最终的欢呼构成了扶贫,而是扶贫切实的一个个脚印不断的为这一事业注入新的意义。

  我们平常或总想达到什么结果,年级排名、奖状证书,这一对终点的眺望时常会造成我们对当下脚步的无视甚至忽略。到达结果,也许这与一切预想的终点相差甚远,但这无意义了吗?如郎平曾说,人生即燃烧,只要努力过了,最后即使失败也是光荣的。回想你路途上的风景吧,那沿途的才是你行程的意义所在。

  回到途中,脚下真真切切的路正是一切。未来从不是既定的,纵使有再完备的目标与计划,现实也总将他打得一团糟。巴黎公社的失败,苏联的解体,这些本应是人类最先进的社会主义事业却走向了失败,但这也是伟大的失败,他的意义不在于未实现的共产主义的失败,而正是革命探索道路的现象构出了他的意义,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前辈在途中亲身示范给了我们。

  关注路上,正如尼采的那句,道德本身就是道德的奖赏。路途本身就是路途的奖赏,存在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从望向虚无的终点回到望向途中的脚印正是唯物主义的体现,关心你途上的每一处花,风景自会向你敞开。向死而生,每一刻都在前往死亡的途上,所以每一刻都要活出途中的真实。

  04

  也说“在途中”

  与最终的目的地相比,途中总显得那么漫长而无趣,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更是如此。人们难再忍受那驶向终点时无聊的车程;而对于“运输中”的快件人们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拿到手里,就差发明出“任意门”将所有“途中”全部消除了。

  诚然,有时在途中不过显一种无意义的消耗,而消除它会令我们更快到达想去的地方。可我却觉得,除了作为一个漫长的路途外,在“途中”远有更深的意义。它教会我们等待与忍受,它告诉我人生不能总是连续的唾手可得的惊喜,满足,更多时候是熬过那重重叠叠的路途。古时人们上京赶考要走过重重叠叠后的进京路,而如今的我们只是坐在舒适的车里便可“日行七万里”;古人要忍受着思念,跨越千山万水见到所爱之人的路被我们一个飞信,视频对话就可解决。在这样“轻而易举”中我们似乎忘了,原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漫长的等待到达,原来想要的并不能及时得到。我们的心毛躁了,再容不下途中的等待了。

  于是“碎片化”阅读大肆盛行,人们再难找到那端起一碗茶细品诗书的悠然;人们再难忍受那功成名就中间的埋头苦干,于是网红追求一步登天而不愿潜心打造基础的人越来越多;匠心渐渐褪去,取代到的是流行与潮。正是对于途中越来越难以忍受让我们只想于想要的渴望的想去的零距离。

  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看待“途中”。途中并不意味着全部枯燥,在我们超着目的地全力行走时“途中”是用我们的期待与笔耕不已书写的遍布鲜花的诗。正如人生这场路,不全是我们想要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地或理想的人生状态,也总要我们途中不断的赶路。可我们要耐下心来,把每一段“途中”走好,而不要意味只图着每段旅程都如我们的意。

  愿我们能在飞速行进的世上再品“在途中”的宝贵,走下自己的旅程。

  

  ▍撰文:考霸姐姐

  ▍编辑:考霸姐姐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 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考霸语文等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