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理科,分高也没用!新高考对“文科生”不友好?听老师怎么说

  高三第一次省内多校联考,我所带的政史地班,学生的赋分全部高于原始分,其中第一名的学生,政史地的原始分都是77分,赋分之后,全部是94分,我发了一个微头条,结果被很多人“酸”了一把,大概的意思就是:选政史地组合,专业受限制,考得再高也没用,报考的时候就知道了。

  作为老师,而且一直跟踪新高考的老师,我当然知道这个问题,而且我的每一个学生也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现实,但是这难道是劝大家不选纯文的理由吗?

  有人说,新高考对于传统的文科生很“不友好”,文科生报考非常吃亏,这种观点,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从尖子生来看,文科状元“消失”了,北大清华被理科生“霸占”了

  在没有新高考的地区,都有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而在新高考地区,只有一个状元,而且这个状元,一般都是选择物理的侧理科的状元。

  原来文科生在660分左右,就可以上北大清华,今年的北大清华最低投档线(除去定向招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686分,这个分数在全省最低是254名,而这254人中,247人选择物理,243人选择化学,226人选择生物。

  我们虽然不清楚这254人有多少人选择了政史地的“纯文”组合,但是很明显是不多的,因为到了672分,才出现5个选择政治的学生,这说明传统文科考上名牌大学的难度更大了,因为理科的专业都有限制物理或者化学、生物选科,而文科的专业,多数都是不限制选科的,理科生“侵占”了部分文科专业,挤压了文科生的“生存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山东第一年新高考,因为提供20种组合,相对于原来的文理2种组合来说,选择政史地组合的生源,不仅远低于物化生组合,也低于原来的文科生的实力,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选“两理一文”或者至少“一理两文”,基本上没有选择纯文的,而选择纯文组合的学生,在语数外三大主科上并不占优势,一般都是数学比较弱的。

  当一个学生语数外成绩非常优秀,选择纯文组合,他的成绩同样可以通过赋分到达680分以上,假如语数外平均在135分以上,政史地赋分到90分以上,对于顶尖的学生,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所以,这个表格,并不能代表新高考排斥文科生,但是部分文科专业被理科生抢占,肯定是存在的。

  第二,中等生,纯文组合选不到“好专业”

  其实,每个人对于好专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我觉着都可以理解为好专业,比如我以后要学习外语,为什么要选择物化生去和尖子生“硬拼”?这个时候选择政史地专业,也可能会赋分更高。

  比如,有个网友说,自己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政史地赋分297分,但是因为语数外成绩不好,最后高考考了674分,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其实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结局,如果孩子选择了其他组合,他又想学习外语,能不能考这么多分数?这很值得怀疑。

  但是,你考了674分,实际上也可能就是640分的水平,这个时候你却抱怨自己无法报考计算机专业,这当然觉着吃亏了,因为你已经赚了学习和赋分的“便宜”了。

  第三,低分生,纯文很可能上不了本科

  今年山东省的一段线是449分,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本科线,原则上这个线上的学生,有20%的学生是上不了本科的,因为高考是按照1:1.2的比例划分的,所以当投档结果出来之后,可以看出,选择政史地组合的学生,低于500分基本上上不了本科,甚至是连民办本科也上不了。

  从这一点上看,文科生确实吃亏了。但是,原来文理分科之前,文科的分数线不也高理科生50分吗?这是因为大学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并不意味着对文科生不利。

  而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如果选择物理或者化学,能不能考到500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新高考选科,不存在对谁有利,对谁不利的问题,如果有,也是极小的影响, 比如一个选择物化生组合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想去北京大学,而选择了北大的历史系,这种可能性也有,但是这种选择对他有利吗?我想多数人是不会这么选的,所以,当你实力最够强大,你选择政史地,裸分能考到660分,赋分就很可能赋成690分,同样可以选择北大清华。

  新高考选科,要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选科,单纯强调某一方面的影响,是不对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