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东高考状元王端鹏,总分749分,差一分满分,后来如何?

  从1952年我国第一次实行高考到如今,已有超过六十年的时间。半个世纪以来,高考实现太多学子的梦想,也让太多青年黯然离场。

  虽然也有质疑声,认为不该以一次成败论英雄。然而国情当下,高考无疑是对所有学子最公平、最能不顾出身跨越阶级的选择。能在高考中技压群雄,得到一块含金量高的“敲门砖”,也算得上成功的捷径。

  像是2004年,山东省理科的高考状元王端鹏。出身普通的他,寒窗数十载,高考考场上一举考出749分的好成绩,比满分仅差一分,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时间转瞬即逝,当年毁誉参半的高考状元,如今发展如何?是否众望所归?

  

  每一年的六月,骄阳似火,处处都是青春飞扬的酣畅淋漓。对于国人来说,这个月的特殊意义众所周知。随着考场最后一门的铃声响起,意味着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划上句点。

  2004年的这个夏天,对于烟台二中实验班的王端鹏来说也是如此。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念着重点中学最好的班级,却也在考完最后一门科目时,舒了一口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年学海作舟,当下终见回报。

  6月25日,终于等到成绩出炉。王端鹏似乎胸有成竹,平静得一如往常。与他的淡定闲适截然不同,父母早就等在电话旁,看着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紧张地等待着放榜的时刻。

  虽然王端鹏成绩一直拔尖,这个时候,为人父母没有不紧张的,哪怕是学霸的父母。

  焦灼的等待后,两人围坐在电话机旁,屏息凝神。王端鹏按下成绩查询的最后一个案件,不过片刻,机械的女声一字一句地报出他的成绩。“语文...数学...总分749分。”

  

  电子播报毫无情感,然而不过一瞬,父母的激动难以复加,甚至涌上几欲落泪的冲动。两人都是老师,没有谁比他们更明白这个成绩的不可思议。

  高考满分不过750分,放眼全国,考生只要能过700分,便能称得上佼佼者,名校任其挑选。更何况是百年难遇的749分呢?

  对比起父母的激动,学霸总是有着格外冷静的情绪。

  语文132分,数学149分,英语142分,理综300分,考场总成绩729分。再加上之前获得的奥数比赛一等奖,在国家政策下再加20分。这才得出749分的傲人成绩。

  分数出来后,一家人短暂地激动过后,就将其抛之脑后。这也是王端鹏家庭的传统,分数代表的是过去,不是未来。

  

  当父母正准备和他讨论大学的去向和未来规划时,不曾想王端鹏已经在脑子里完成了成绩分析,他自言自语道:“数学这一分不该扣的。”

  在后来披露的细节里,可以看出学霸的复盘能力确实一流。王端鹏数学丢得那一分,是解题中遗漏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步骤。主观意识强烈的语文科目,这个成绩无可厚非。至于英语,那8分据说是听力失分。理科不用说,永远可以相信学霸的缜密与逻辑。

  那一年,王端鹏众望所归拿下山东省理科状元。这个成绩,足够他随意挑选任何一所他想去的高校。

  就在他和父母还未讨论出结果时,想一睹状元风采的媒体蜂拥而至。面对热火朝天的媒体,王端鹏丝毫没有迷失。他只接下几个短暂的采访,便投入到对新生活的规划和思考中去。

  

  在他眼里,热度是暂时的,人生才是自己的,时间应该用来策划每一步去向,而不是去满足大众的一时好奇。

  王端鹏的冷静难能可贵,然而天不遂意,即便他一再试图远离喧嚣,新闻沸沸扬扬报道着王端鹏的成绩和生平时,诋毁也随之而来。他神话般的成绩让人艳羡,嘲讽他“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的声音也从未间断。

  诚然,抛开居心不明的揣测外,这些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高考教育的弊端一直都在,只会考试,生活低能、身体孱弱、心理病态的状元也不少见。

  但王端鹏不是,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他的家庭教育,无一不是对这些恶劣揣测的有力反驳。

  王端鹏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其父母都是教师,家庭也只能称得上普通工薪阶级家庭。

  

  与大众猜测的“神童”“天才”不同,王端鹏的小时候,并没有过于出彩,以至于后来他成为高考状元,他的邻居们才诧异地发现,状元竟然就住在隔壁?

  每一对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都会对孩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王端鹏很幸运,有一对开明的教师父母。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格外遵循科学,也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揠苗助长,也不疏于引导。

  幼儿时期的王端鹏,有着那个年龄段特有的学习热情,记忆力极好。父母闲暇时教他的儿歌古诗,他总是一学就会。小小房子里,常常听到他稚气满满的读书声。

  等到上学的年纪,王端鹏的学习天赋逐渐显露出来。他对每一科目都兴趣盎然,脑子像是海绵一般,源源不断地汲取着书中的知识。其中,数学是最让他感兴趣的科目,每当他专注于解题时,总能在其中获得超乎寻常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即便如此,少年时的王端鹏也并未过于出彩。他成绩稳定,在班上算是优等生。然而诺大一个山东,像他这样的优等人不计其数,他们的未来或许不会太差,但也泯然众人。

  就这样,王端鹏一路走来平平淡淡。他的父母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耐心引导,也尽可能地给予他宽松的家庭氛围。如果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王端鹏有足够的幸运,接受过最好的家庭教育。

  他们对王端鹏没有过高的期望,甚至更偏向于孩子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将来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路的资格。在王端鹏的成长中,父母在侧,他们的相处方式是陪伴、引导、平等相待,没有任何的强制、教条、成绩至上。

  除却学业上的指导,身为教师的父母更明白一个孩子的人生,不只有学习。

  

  生活中,他们会带领王端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他懂得自立自理和责任;学校里,他们积极支持王端鹏与同学交流,参与兴趣小组,疏导他成长中不时迸发的情绪。

  古人有言嘲讽,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今太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体育锻炼。在他的家庭里也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

  王端鹏有段时间身体孱弱,一味沉浸在书海。他的父亲见势头不对,便每日带他晨跑,周末将他赶出书房,引领他爱上体育锻炼。

  成长无小事,王端鹏家庭普通,父母却在自己能做到的领域,给予他最完善的成长经历。

  当王端鹏中考考上芝罘区第五名,成功进入烟台二中学霸集结的实验班,他身上投注这父母苦心的优势,潜移默化中显现出来。

  

  中考是道坎,分流过后,比得不再仅仅是成绩。面对高中的新生活,压力随之而来。有些人心生懈怠,有些人茫然惊惧,也有人在新的起点崭露头角。

  王端鹏就是后者。如果说小学初中的他是优等生,此时的他便是让人望其项背的佼佼者。文理分班后,王端鹏的理科优势霸气显露。每一次考试,他总能以巨大的分数差异遥遥领先。

  同时,学习以外的他发展均衡,一改学霸给人高冷的印象,担任着班上学习委员,人际交往游刃有余。业余时,王端鹏兴趣爱好也极为广泛,篮球羽毛球都是他的心头好,偶尔还会参加一些辩论会。

  出于兴趣,高中三年他参加的竞赛也不少,获得过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等。后来高考加的20分,也是来自他全国奥数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高考成绩尘埃落定,状元名声毁誉参半时,王端鹏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一路走来昂首挺胸地抵御流言。他不是天才,却也不是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749分,全国的高校任择其一,这反而让王端鹏犯了难。诸多学校与专业意义呈现于眼前,该如何抉择。

  或许有人会说,自然是选热门专业,未来便于找工作,赚大钱。但并不是人人的梦想都在同一个纬度。像王端鹏这样的学生,自然有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更仔细考量。优异的成绩意味着曾经的努力开花结果,未来,正从眼下的选择开始。

  眼见王端鹏犹豫不决,父母一如往常,给予了他最好的支持。曾经每每遇到王端鹏陷入烦心事时,他们总会耐心倾听,分析和指引。如今也一样,他们将填报志愿的苦恼放在一旁,带着王端鹏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当被眼前的困境所困扰时,不如看看这大千世界,未尝不是疏通胸中郁结的好办法。

  

  一家人放下负担,游览名胜古迹、遍观大好河山。其间,他偶尔脑子里冒出的想法,父母也会给予及时的回应。

  广阔的天地,开阔的视野,果然让王端鹏一扫烦忧,放松下心情,不再摇摆不定。旅行结束,高考志愿书上,王端鹏端端正正地写上清华大学四个字。

  是的,他最终决定顺应内心,填报自己有兴趣并愿意为之努力的化学专业。专业冷门,可少年的热切之心,拳拳炙热。

  作为国内顶尖大学,清华汇聚这来自五湖四海的高智商学霸。即便如此,高考749分也是极为罕见。

  为人低调谦逊的王端鹏进入大学,再没有提及曾经的分数和荣誉。当他踏进清华的那一刻,昨日之日再不可留,也不需要回头。

  

  而在奔向未来的道路上,他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少年人的蓬勃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自信道:“我的实力不需要用一张成绩单去证明。”

  正如他对自己的准确定义,大学期间,他在自己的专业如鱼得水。高效率的学习能力成为他身体的本能,使得他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专业实验,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

  对于心心念念的化学专业课,他更是孜孜不倦。书本上繁复枯燥的符号和公式,在他眼里,不亚于自由遨游新世界。理科是探索与创造的学科,学者的手和大脑,更像是造物主一般的神奇。

  他享受探索的过程,也热衷以此创造新的物质。因此,本科期间他就参与过诸多科研项目,拿过不少奖项,绩点综测一直稳居全系前列。同时,多年养成的习惯,他深知劳逸结合,学习与健康齐头并进的重要性。

  学习之外,他延续着高中时父亲耳提面命的休闲习惯,参加过学校的篮球社,羽毛球社,也参加过辩论社的多场重量级辩论,无一例外地在场上口齿清晰,逻辑缜密,无人可敌。

  做一个人才,或许只需要出类拔萃的专业知识。但人生不只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享受生活,懂得情感的“人”,更不负来此一遭。王端鹏理解得透彻,也做到了知行合一。

  四年后,王端鹏以优异的成绩如期毕业。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科研人,他没有立即转身进入社会,而是选择继续在自己深爱的学科深造。

  

  优秀的人总是璀璨生辉。王端鹏四年奋斗,毕业时高绩点,履历亮眼,不出意料地收到各大高校争相递来的橄榄枝,其中不乏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

  尤其是杜克大学,化学专业的学子无一不知。作为全球顶尖的高等学府,它的化学专业囊括高、精、尖的理论与科技,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也是每一位化学人终其一生渴望的学术天堂。

  一心想在化学界有所建树的王端鹏深思熟虑后,应下邀请,远赴重洋进入杜克大学攻读化学硕士学位。

  这这期间,身在异国他乡的王端鹏不是没有思乡,但接触到化学的高分子领域,其中未知的奥迷深深吸引着他,让他废寝忘食醉心与此。

  

  几年后,王端鹏的成绩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硕士毕业,他应邀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

  世界顶级高校无缝衔接的邀约,无疑是对他的成绩和优秀最好的肯定。然而国内的舆论从未停歇,从他高考状元的荣誉开始,诋毁和流言如影随行。

  作为一个化学高材生,从他留学美国,各种恶意猜想就港澳剧环绕在他身上。他是不是背离祖国,要效力美国?是不是不敌资本主义的侵蚀,已经入籍美国?清华是为别国培养人才的地方吗?

  科技为主的时代,王端鹏这样749分的高考状元,化学科研领域科研新秀,他的价值对于国家发展来说,不言而喻。

  

  一句句捕风捉影的话难免流传些许到他耳边。可高考时分就深谙媒体吸睛之道的王端鹏,怎会在几年后对此有所介怀。他不顾流言,一心一意投入在自己的专研中。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很快,王端鹏即将博士毕业。正如大众猜想,王端鹏的专业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价值极大。那他收到来自美国知名的化学研究院的任职邀请,也在预料之中。

  该研究院请欲聘请王端鹏为高分子化学研究员。字字句句,言辞恳切。除此以外,研究院承诺王端鹏入籍美国,享受全部的福利待遇,并且保证年薪过百万。

  当时的美国,无论是科研环境和福利待遇都远胜国内能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的优渥,让出身普通人家的王端鹏不少没有动摇过。

  

  然而他的家庭教育不仅教会他做一个完整的“人”,也教会他足够的文人风骨。古人况且“位卑不敢忘忧国”,更何况如今有能力报效祖国的他。

  留学多年的他果断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在心爱的化学领域担任研究员,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祖国正是有这些胸怀大志,将爱国铭记于心的有为青年,才愈发强大。未来的世界版图上,也终将更加光彩夺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