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东山指的是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北部,东山再起讲的是一个历史典故,故事的主人翁叫作谢安。

  谢安出身高贵,家世显赫,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指的是王羲之家,“谢”指的是谢安家,王谢两家是东晋两大豪门。

  谢安一家子都是高官:父亲是吏部尚书,哥哥是军区总司令,弟弟是监察部部长。谢安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来不用为衣食住行发愁,家里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

  谢安是有钱又有闲,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他与王羲之等公子哥,整日东跑西颠,游山玩水,放浪形骸。一天,几个哥们带着仆人,带了酒肉,来到了会稽山兰亭,大家吃啊,喝啊,玩啊,闹啊,吃完喝完,王羲之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一首《兰亭集序》,结果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朝廷多次邀请他做官,但都被其拒绝了,搞得皇帝脸上无光。

  第一次拒绝。

  谢安十六岁的时候,朝廷给他发来了offer,任命他为史志办主任,工作内容是修修史撰撰文,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啊,工资高不说了,而且还不累,五险二金,公费医疗,公费旅游。

  然而,谢安谢绝了!说他要的不是银子,他要的是自由,世界那么大,他要去看看。

  第二次拒绝。

  朝廷不依不饶,史志办主任你不愿意干,那么我就给你一个更大的官—尚书郎。尚书郎就是皇帝的秘书,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份工作前途无量,一般领导的秘书提拔最快,和做了火箭似的。

  但是,谢安又一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世界真是大,我还没看完。

  这次朝廷有些恼火了,架子也忒大了吧,难道东晋没人了吗?有的官员建议直接封杀谢安,永不录用,但朝廷顾全大局,没有听从建议。

  东山再起。

  有这样一种人,平时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然而某天突然正经起来,会令所有人刮目相看。谢安就是这种人。

  玩着玩着,谢安四十了。这时候谢家出了点情况,他当组织部长的老爹死了,当军区司令的弟弟打了败仗被罢官了。老谢家的权威一落千丈,急需一个带头人重振谢家雄风。

  这时候,谢安带着使命出马了。

  时代也需要他出场了。因为这时候前秦攻打东晋,前秦大军八十万,投鞭可断流。而东晋只有区区八万,以八万敌八十万,无异于以卵击石啊!东晋人心惶惶!

  这时候,朝廷认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这次谢安毫不推辞,很爽快的答应了,国家需要他时,他义不容辞。

  谢安认为前秦兵力虽多,但都是新降之兵,人心不齐。而晋军人数虽少,但同仇敌忾,可以以一当十。

  但打仗不是耍嘴皮子,必须严阵以待。谢安亲自坐阵东山,精心排兵布阵,他任命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大将,临战之前给了他一个锦囊,告诉他如此如此,谢玄领命而去。

  第二天,双方决战于淝水。此时的谢安,正在家里与好友下围棋呢,他安之若素,似乎外面激战正酣的战争,与他丝毫没有关系似的。

  然而好友却没这么淡定,听到远处的嘶喊声,内心升起一股恐惧之感,手心里都是汗水。

  “我说老谢,你这么有把握吗?咱们可只有八万来人啊?”

  “没事,半渡而击你听说过没有?等敌人渡河渡到了中间的时候,咱们大军截而击之,肯定能胜利的,你就瞧好吧!”

  好友半信半疑。过了一会儿,有下人送来战报,谢安瞧了一眼,就扔在了一边,表情淡然。好友急坏了,站起来问:

  “老谢,咋样啊,战况如何啊?”

  谢安没回答,他把战报递给了好友。好友一看,哎呀妈呀,胜利了,敌方夹着尾巴逃跑了!

  “老谢啊,你真乃神人也!我不下了,我要给家人报喜去了!”好友一溜烟走了。

  等客人走了之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激动的一下子跳了起来,接着又跳了几只迪斯科,因为太过兴奋,鞋底都跳掉了。

  老谢这家伙挺能装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