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戏种登北京大舞台 艺术职业教育为小剧种输送人才

20日晚京剧《红娘》演出剧照。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小姐呀小姐你多风采,君瑞呀君瑞你大雅才……”20日晚的北京长安大戏院,随着京剧荀派名家许翠在《红娘》中的精彩演绎,持续了20天的“艺术职业教育戏曲教学成果展演”圆满落幕。

“艺术职业教育戏曲教学成果展演”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京剧、昆曲、评剧及难得一见的地方剧种如锡剧、蒲剧、高甲戏等,在20天里轮番登场,52个剧种的90多个剧目汇演长安大戏院。

京剧《时迁盗甲》剧照。主办方供图

据悉,展演组委会此次从全国报送的58个剧种114个剧目中精心挑选了64所院校的52个剧种99个剧目。本次展演剧种涵盖了京剧、昆曲、评剧、豫剧、河北梆子、晋剧、黄梅戏、越剧等,也有很多难得一见的地方剧种参演,例如新疆曲子、锡剧、蒲剧、绍剧、高甲戏、滇剧等。以学校为演出单位,以剧目为演出单元,以剧种为演出项目,力争做到一校一戏、一品(剧种)一戏。

从改编到原创、从古典到现代,经典故事、历史风云、百姓生活等多种题材涵盖其中,参加展演的剧种纷呈,文武兼备,行当齐全,戏码多样。其中,既有表现现实题材的《焦裕禄》《红色浪漫》等新创优秀剧目,又有《女杀四门》《三岔口》《刘海砍樵》《打神告庙》等经典保留剧目,参演学生演员们个个亮出绝活,表演大放异彩,彰显了新生代戏曲演员的新兴力量。

一个剧种的盛衰,与它是否拥有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戏曲人才息息相关,青年更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军,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据悉,参加本次展演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才12岁。通过专业学府的数年学习,他们有着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着更为丰富的横向对比经验,有着创造人物、塑造角色更为丰富的手段和认知,对剧目、人物、表达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思考,也为这次展演的舞台呈现带来惊喜。

高甲戏《探牢》剧照,高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办方供图

例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参演京剧《时迁盗甲》是一折以武功见长的戏码,相较其他剧种,剧情只截取了中间一段时迁盗甲的始末,用“丑”这一行当从时迁的行为、动作、心态、话语等方面把这一滑稽的形象表现得让人难忘:演员从几米高处翻下,在跳闪腾挪中,常常给人以合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此外,北戏的评剧、龙江剧、花灯戏、皮影戏、北京曲剧等也同时参演。

新疆曲子剧《挂画》剧照,“新疆曲子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办方供图

中国戏曲学院参演京剧《锯大缸》是一出武旦看家戏,非常吃功,剧中的“旱水功”目前在舞台上出现得很少;同时,这出戏繁杂的武打技巧对于女演员的气力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沈阳市艺术学校携《雁荡山》亮相长安大戏院,全剧不用唱念,而是糅合长靠、短打武生的传统技艺,运用音乐和舞蹈语言,创造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目前中国戏曲种类共348个,但开办戏曲教育的学校不到70所,所开展的教学剧种不足60个,而且大部分剧种是广大观众所不熟悉的。此次展演成为了一次统筹艺术院校戏曲专业教学和展示的契机,利于加强“地方小戏种”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