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董希文先生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董希文(1914-1973年),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开设油画工作室培育人才。曾创作过《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画。董希文早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杭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9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术研究院并投入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并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使画风发生了转换,于1946年举办了"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他最喜爱北魏的画风,《哈萨克牧羊女》中就吸收了北魏艺术中刚健奔放的线与形的表现,基本上用冷色线和平涂的淡色块作装饰性处理,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了这一淡雅俊逸的作品。1946年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预科主任、油画教研室主任、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教师,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世纪40年代,董希文在重庆
董希文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系,次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到越南,同年回国。1942年赴重庆,次年去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同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逝后在中国美术馆及拉萨举办遗作展。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文画辑》、《董希文画集》等。发表论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素描基本练习对于彩墨画教学的关系》等。
董希文-苏联人民演员涅雪香-77x55cm-高丽纸水墨-1957年
董希文艺术特点
董希文很重视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也十分重视深入生活。他说:“即使很有艺术经验的人,一旦关起门来,绘画上总是很快地走下坡路。”1948年他创作了《哈萨克牧羊女》,可以看出作者创作取材于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感受,而对形式的探求完全是出于对生活诚挚的感情。看了这幅既富丽、又柔和,极具装饰美的作品,没有把古代壁画生搬硬套的痕迹,倒是把兄弟民族地区风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十分感人。
董希文 开国大典 草图 18.5x30.5cm 纸本铅笔 1952年
董希文 开国大典 230×400cm 布面油彩 1952年(1971年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9年1月,董希文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北平解放》,其表现手法近于传统壁画,目的是把人民获得解放的无限欢欣的情景叙事诗般地表达出来,构图饱满、情绪热烈。这年底,董希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参加土改斗争,创作了《解放区生产自救》。这幅画和他数年后到西藏体验生活并创作的《千年土地翻了身》,可以看出艺术家对土改后的农民和翻身农奴,有共命运的感情,其喜悦是何等真挚。作品画风朴素,充满了艺术家对劳动人民的深情。
春到西藏
另一幅以藏民新生为题材的杰作《春到西藏》,画面上既是自然界景色之春,更洋溢着翻身农奴心中之春。董希文以翻土耕地作为揭示主题的契入点,对劳苦人众的翻身解放,倾注了深厚的感情。1971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指示在接待室悬挂董希文的油画《春到西藏》,其影响可见一斑。
董希文 百万雄师下江南 200x420cm 布面油彩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2年,38岁的董希文在北京西总布胡同一间普通的房间里,以高昂的热情,精湛的艺术技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独立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热情讴歌人民革命的世纪杰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喜爱,当印成年画后,发行量达100多万张。他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时说:“在带有装饰性处理的这幅画里,尽力表现出富丽堂皇,把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的一个庄严而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他没有局限于人眼看到的实际场面,而是采取了从天安门城楼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门广场和大片蓝天展现在观众面前。为了开阔视野,他把按一般透视规律应该看到的一根廊柱抽去,使画面顿觉敞亮起来,展现真正的泱泱大国的气象。画面上只有毛主席站在中央,其他人都在偏左方。在构图上的成功创造,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言,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色彩运用上大胆地用碧蓝、大红、金黄组成基调,用蓝、棕、绿调和。按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用对比色,又统一协调,这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力。《开国大典》在色彩构思上卓有成效地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民族气派,为油画的民族化走出了一条新路,影响深远。
董希文 百万雄师下江南 200×466cm 布面油彩 1960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还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百万雄师下江南》。为此他曾画过蓄势待发、表现部队整装待命的构图稿。但最后采取了这个乘风破浪即将登岸的画现。他说,这幅画必须采用火红的调子,达到大快人心的目的。另一幅十分感人的作品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他写道:“我创作这幅画有明确的主题是:红军过草地时那种最困若的物质生活同乐观的精神的对比,在色彩上也追求困难和坚毅的配合。他的这种追求,是反对概念化、一般化的成功的探索。
董希文 红军过草地 260 x 400cm 布面油彩 1956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董希文艺术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形成,首先在于艺术功力的深厚扎实。油画家艾中信说,董希文的素描称得上稳、准、狠。整体观念强,又画得很活,全在于他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所谓札实,不仅在于能把对象准确地画下来,还在于“富于感情去表现,有才感染力。”“形要有感情的形,色要有感情的色。”董希文的油画色彩见解是强调对象的固有色,减弱条件色,在素描上强调不变的形,减弱可变的光。但他并不排斥光的作用,对西欧油画传统、探索走中西结合之路,都下过功夫,甚至发现“塞尚在分析画面色彩冷暖对比和中间色的推移,对于他追求形体的坚实感是很有力量的。”
董希文 解放区生产自救-100x195cm-布面油彩-1950年
董希文以自己的创作,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董希文对中国民族艺术充满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对油画民族化卓有成效的探索,而且早在1956年就指出:“目前还有些美术家不重视中国画,这种思想实质是缺乏民族自尊心。”(引自1956年2月11日光明日报2版)这种分析,是何等入木三分。他对创作十分严肃,深入生活不辞劳苦,曾三下西 藏。他说“一笔下去几乎是要负千年责任。”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赤诚将永世流芳!
董希文 抗美援朝-233x378cm-布面油彩-195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艺术成就
毛泽东主席看了油画《开国大典》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董希文 苗女赶场 72x100cm 布面油彩 1942年
1942年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可以窥见他对中外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勇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勇气。1943年夏去敦煌,潜心研究民族传统壁画艺术近三年。他临摹的敦煌壁画量很大,包括北魏时期的壁画和不少与原作等大的盛唐时期的作品,他对古代无名画师表现人物运用勾勒和设色的精微入化深有心得,认为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双色不依靠明暗法塑造形体及质感,其效果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杰作媲美。其艺术手法是东方艺术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他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和深入研究,对他以后的油画创作,无论是造型手段还是色彩装饰的独到之处,都是不可割断的因果关系的。
董希文 哈萨克牧羊女 160×127 布面油画
作为教育家和画家的董希文,一生贡献良多。他以正直、廉洁的人品和广博的学识,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上世纪40年代,他和妻子张林英从重庆远赴敦煌,在常书鸿的领导下,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莫高窟临摹壁画数百幅,保存了大量的、十分珍贵的敦煌学资料。后人研究敦煌学,许多敦煌画作的原作已不可寻,而只有借助常书鸿、董希文等人的摹本来研究了。单凭此一大贡献,董希文就曾被周恩来和学界高度赞誉。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还与建筑学家梁思成、雕塑家刘开渠等人一起参加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董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亲自起草了“武昌起义”等画稿,这些新中国杰出人士的才华与热忱,还有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永远地镌刻在纪念碑上。
董希文 沙贝像 39.7x27.8cm 纸本铅笔 20世纪50年代
1952年初,董希文怀着满腔热情,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出油画《开国大典》。1954年,此画发表后,仅作为年画发行的印刷品的数量,即已超过一百万份,画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并影响至今。1953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在中南海集体观赏此画并接见作者董希文时,曾给予很高评价。毛泽东看过画后曾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这幅画还曾作为国家邮票,金、银币图案,并广泛用在教科书中。
董希文 沙雷像 71.3x45.5cm 宣纸彩墨 1954年
董希文代表作品
开国大典、春到西藏 哈萨克牧羊女 苗女赶场 百万雄师过大江 哈萨克牧羊女 北平解放 解放区生产自救、千年土地翻了身、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过草地 地道战 毛主席延安整风 强夺泸定桥 北平入城式
画展作品欣赏:
董希文 父亲董萼清像-67.5x55cm-布面油彩-1946年
董希文 母亲冯秋鸿像-67.5x55cm-布面油彩-1946年
董希文 织毛衣的张林英-61.8x48cm-布面油彩-20世纪30年代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77x143cm 布面油彩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 牧笛 55x81cm 布面油彩 1961年
董希文 喜马拉雅山颂 40x53cm 布面油彩 1963年
董希文 戈壁驼影 84x132cm 布面油彩 1947年
董希文 瀚海(新疆公路运水队) 133x195cm 布面油彩 1948年
董希文 大渡河泸定铁索桥-40x53cm-木板油彩-1955年
董希文 毛儿盖黑水姑娘- 53x40cm-木板油彩-1955年
董希文 山歌 53x40cm 木板油彩 1961年
董希文 藏女阿管 53x40cm 木板油彩 1955年
董希文 村姑 53x40cm 木板油彩 1961年
董希文 牧歌 81x60cm布面油彩 1961年
董希文-冬账房前的钦米卓朵-81x60cm-布面油彩-1961年-有框
董希文-翻身奴隶-53x40cm-木板油彩-1961年
董希文-拉萨河边-53x40cm-木板油彩-1961年
电影盒子董希文-江孜街头-54x81cm-布面油彩-1961年
董希文-庆丰收-望果节-54x84cm-布面油彩-1961年
董希文-日喀则人民市场-40x53cm-木板油彩-1961年
董希文-日喀则小景-40x53cm-木板油彩-1961年
董希文 芦花青稞丰收 40x53cm 木板油彩 1955年
董希文-班佑河畔高草地-40x53cm-木板油彩-1955年
董希文 班佑河畔 31.5x44cm 纸本水粉 1955年
董希文 格鲁吉亚共和国功勋演员契苍娜泽·陶陶 73.5x48cm 宣纸彩墨 1957年
董希文 观音菩萨(唐) 62×165cm 纸本彩墨 1943
董希文 苗民跳月(苗家笙歌) 113x332cm 纸本水粉 1945年 敦煌研究院藏
董希文 人民演员娜拉西泽 51x37cm 纸本铅笔 1957年
董希文 山路上的马队-26x35cm-纸本铅笔水彩-1939年
董希文 山水-107x160cm-纸本彩墨-1944年--敦煌研究院藏
董希文 亚美尼亚民间独舞演员爱德 70x47cm 高丽纸彩墨 1957年
董希文-不空绢素观音(中唐)-193.5×118cm-纸本彩墨--1943-1945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董希文-得眼林故事(西魏)1-625×85cm-纸本彩墨-1943-194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董希文-得眼林故事(西魏)2-625×85cm-纸本彩墨-墨-1943-194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董希文-供养菩萨(唐)104×47cm-纸本彩墨--1943-1945年-朱文印董希文摹敦煌古佛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董希文-女演员-51x37cm-纸本铅笔-1957年
董希文-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图稿2-27.5x65.5cm-纸本铅笔水粉-1953年
董希文-山间的农田-9.5x26.5cm-纸本铅笔水彩-1939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