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数学考前最后冲刺指导汇总!

  2022年7月7日15:00-17:00

  高考当天暴雨概率大,注意应对。

  11:30 语文科目考试结束

  11:35(预计)离开考点

  午餐(合理搭配、平时标准)、午休(45分钟左右)

  14:15 凭证件开始进入考点(学校)(15:15之后禁止进入考点)

  14:30 开始进入考场(教室)

  将准考证和身份证放在课桌左上角

  14:50 监考员发答题纸、条形码

  核对信息,并粘贴条形码,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14:55 监考员发试卷、草稿纸

  核对试卷,并在试卷、草稿纸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15:00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铃声),开始答题

  17:00 考试结束信号发出(铃声),停止答题

  17:05(预计)离开考点

  

  120分钟,一共要解答12道填空小题、4道单项选择题、17/18/19各2道小题、20/21各3道小题(28题观),每一秒都很宝贵!

  开考前10分钟左右大家就能看到答题卡了,填完信息后要扫描一遍答题纸的纸面。如果17题没图,那么这里就要意识到17题版块不是立几了(这个影响很大,小题和大题立几的设置就都要重新调整了,进而整个试卷的连贯性也必然调整,类似的这种变动命题组下决心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19题一般也有图,图可以看出是哪个版块(三角、立几等等),没图大概率就是函数(也可能是其他创新代数题)。第20题可能有图可能没图,有图的话可能可以看到是哪个二次曲线(纯圆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还可能有一些比较新的点,如笔者考前供题21题就是函数与数列综合的一个全新问题,反套路开新路。所以遇到这种冷门的情况,首先是保持冷静,串联点到为止,不要想太多能不能做对,而是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由于在正式开考前3—5分钟试卷已经拿在手里(检查试卷有无问题以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这样大家也就可以看到题目了,最好是对大题有个预览,特别是19题的考查版块,19题一定打起12分的精神对待!

  开考前的这几分钟是不能动笔作答的,当然这里面有个擦边球,写名字是需要动笔的,但不能动笔答题,充分利用规定并尊重规定,请写完信息立即停笔。不能动笔演算,但是可以看1/2/3题,基本上都不需要计算量,心算出答案后,正式开考后就可以直接就写在答题卡上。这也是增强我们的信心,以及进入考试的状态。如果对自己的基础不放心,正式开考后最好再动笔过一遍。

  直接看心算答案,主要还是因为题目没有审题要求较低。实际上,2021年春考的前3题已经明显增加了审题要求,没那么直接了,比如第3题就有同学把圆柱看成圆锥了。每道题的题干一定好好搞清楚,这里的搞清楚可以参考笔者之前提醒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都要串联起来。

  从第4题开始到第10题,基本上还是常规战斗,稳定爬坡,不会出现绝对难度偏大的题。但是可能会有一点创新的问法出现,一时没有思路不要恋战,首先问问自己审题完成没,如果确认三种语言都串联好了还没有思路,那么请不要恋战,及时止损。

  第11题和12题作为填空次压轴和压轴,用卧龙凤雏形容很合适,命题思路是平淡中见分析功底,质量上乘(2020秋T11,2021春T12),解法、思想都是相互补充。

  这两道题最大的命题特点在于不可预测性,非套路化使得任何板块都能在这里出(当然出的最多的还是函数)。集合语言包装、全新背景设置、答案创新设置都是不错的方向。而命题风格的多思少算上海同学也都是很熟知了,不过任何风格都是我们自行约定并划分的,不能过于绝对。多思多算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加一点运算量还是有可能的,即多思中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方法不唯一,确实可能会找到一个简洁优美的解法,但对大多数考场上的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说的多思中算是指即使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下作了精准简洁的转化,依然避开不掉中等的计算量。

  填空的13/14重基础,难度与填空前3题平齐。

  15题一般会加一点分析和计算,我个人倾向于能有一道图像选择题,特别是不良图像,半开放问题也可以算是是上海卷一个特色。

  16题作为选择压轴题,难度大一些,但没到12题的难度,试题设计感比较强。要尝试多种方法去解决该题,比如排除法、特值法、构造法、极限法等等,其中还有可能用上计算器(所以要带好哦)。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让大家排除一个答案属于命题人的第5层操作,答案反套路与反反套路在经验性命题的情况下,命题人已经非常熟练了,因此切勿盲目相信自己发现了这道题的巧解,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哈哈串歌词了。

  总之就是答案虽然就在你眼前,理性分析一波还是要放在首位!

  不做焦虑型家长,不影响孩子考试心态,这些方面多注意!

  得分关键,如何提高数学计算题的正确率?

  资料分析题别放弃!提升正确率到95%的技巧在这里!

  

  >>>>树立正确的答题英雄观

  这一条主要说给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同学,公众号后台也有几位春考130+、二模140+的同学。考场解题有很多不确定性,笔者不建议考前给自己强化12题、16题、20(3)、21(3)最好都能完整解电影先生出的念头,即使是最近做压轴题比较顺。

  这几道压轴题的绝对难度是客观存在的,相对难度(实际测试难度)也大概率能满足区分度的要求。另外目前大家练习的大多数试题主要是组卷性质,压轴题的创新点要么是直接没有要么是高考陈题翻版再要么就是搬运竞赛。

  一个基本的观点要有:高考是强烈追求公平公正的,命题必定要避开掉前人的题目(当然特别基础的题避不掉也不必要避)。

  因此,同学们是要在考场上首发解答这些题目的,有些转化的思路是需要大家自己最先开辟的。这样,花费较长时间来解答就难免了!因时间流逝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比如检查出一处错误)就必须纳入我们的应试最优模型中。

  和宝贵的考场时间能直接度量不同,考场上的有点玄学的解题心态也非常重要。基本功之外,上海卷并没有把命题重心放在压轴题的绝对难度上,这种风格可以说是全国独一份。

  实际上,每每考试结束,总有不少同学会意识到12题或16题实际上还是比较“单纯”的,并且能给出简解。在紧张的考场环境中,最好还是能有一份正面的自我认知,要胆大心细、积极争取。

  笔者给大家的一点提醒就是,对待压轴题,在高考命题公平公正的大前提下,最好的态度是进取而不执著!预期较低的同学要树立信心,要勇敢一点,上海卷压轴题总有平易近人的一面,整体答题状态不错的情况下中等成绩的同学完全有可能得到不少分。

  预期较高的同学请适当降低预期,考场做不出肯定是有遗憾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如果没有太偏科,数学135应该够去复交了吧!

  这个分数实际上已经十分不容易了,考前不能太苛求自己!要相信功不唐捐,答好能把握的每一道题目、坚持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答题英雄!

  

  >>>>坚决打好三大语言攻坚战

  一张全面考察的数学试卷通过纸面呈现给大家(高考是小册子),纸面上的数学题目借助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串联起来。文字语言是大头,因为看错题目陈述而解错题目在高考考场上屡见不鲜,这种错误实在让人感到惋惜。比如将“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看成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将2a算成了2c!这种错误实际上并不涉及知识上的障碍,属于无谓失误。

  而有知识背景的错误也有不少,如混淆双量词的问题,忽略任意在前还是存在在前。另一个问题,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不少同学有天生的畏惧感,无法集中精力消化题目,导致转化不出关键信息。

  实际上,大多数题目的包装性语言我们是绝对能识别出来的,一般最多也就一句话,不可能再多了。(如组合题或19题在题头可能交代一下大的时代背景)

  那么其他的话呢,应该意识到出题人就是想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试题的描述既然经过了几番斟酌,基本上没有那句话是废话(请不要把交代背景的话理解成废话,虽然它确实对解题本身无用),命题人只是把一些解题关键信息做了隐藏,需要我们自己去建模去处理。

  带着好奇心去解题,或许解题成功率会更高!最后关于文字语言,需要再补充的一点是大家写解答题的时候,关键步骤一定要有必要的文字描述。不能太懒,一分也很宝贵呀,为难阅卷老师就是在为难你自己!

  下面再来说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相比,这一点其实才是大多数同学头疼的地方,字母符号一大堆的题目劝退杀伤力之强甚至可能让下手老道的命题人失准,如2018国二的第2题只是一个把常规的数集换成点集的题目,结果命题组预估的难度和实测难度的偏差接近0.4(实测0.472,预估0.8621)!

  相较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背后的信息往往隐藏地更深,而且常常是一眼望不到头,即使有数学思想的加持,中途的计算处理磕磕绊绊总让人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过,有些想法能最大程度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做题时心中要有知识版块,看到一道题目要主动去串联相关板块的公式等知识点,如笔者5月供题第10题就是通过正切二倍角公式给出的数列递推。

  

  再比如看到系列类的题目,就要主动尝试验证,或者猜测周期性、对称性等等。

  再比如有几何背景的题目(平面解析几何、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要及时建系、画图像、借助临界状态的几何直观分析等等!

  另外,对于多变量多参数问题要先搞清楚每个参变的意义,对于多动点问题必须要把每一个点是怎么产生的弄明白!总之就是过程立意,开头很重要,然后做好每一步!

  最后来说图形语言,一张数学卷常规来说,给图的题目只有立体几何和圆锥曲线。不过,大多数题目都会涉及到数形结合思想,甚至可以说解题离不开动手作图。

  要有意识向随手画、尺规画靠,多看多思考。比如抽象集合的文氏图,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奇穿偶不穿,三角函数图像、向量投影等等就可随手画,比如坐标系、圆就可以尺画等等。

  另外,如果一道题目你觉得它应该配图但却没有图,那么这道题有80%的难度就在这个作图上了。(有些题目就是让你找图如线性规划、三视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