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力最强的30所大学

  根据软科2021年大学专业排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力最强的10所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这10所高校均为985高校。北师大的汉语言文学所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流学科”,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有A+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北师大汉语言文学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在汉语文化学院。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强调因材施教和分流培养。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修读通修课程及本专业主干课程;三年级:主要修读指导性选修课程及部分主干课程和普通选修课程,撰写学年论文,此时进行两类学生(拟本科毕业后就业者和拟攻读硕士学位者)的分流;四年级:对上述两类学生实施分流培养计划,修读指导选修课程与普通选修课程或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开展社会实习与教学实习;拟攻读硕士学位者加强本学科课程的选修。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修辞与写作、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原理。同时,汉语言文学还有强基计划设置,如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在文学院。

  纪录片

  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其定位是“中国领先,亚洲顶尖,世界一流”,早在1986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5个二级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汉语言文学的学校。郭锐和沈阳主编的《现代汉语》,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语法答问》《语法分析讲稿》,陆俭明教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吕叔湘教授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袁毓林老师的《汉语配价语法研究》,郭锐老师的《现代汉语词类研究》,都是值得阅读的数目。

  排名第11~20的高校是: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是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但是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分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班(福建师大重点培养学科)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班,该专业就业很不错。

  

  排名第21~30的高校是: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其中,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虽然都是双非高校,但是水平都很高。

  

  汉语言文学什么是汉语言文学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洪傲,2016)。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性除了强调综合素质以外, 还有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强调的就是应用能力, 尤其是读、说、写等专业基本能力;人文性强调的是人文素养, 尤其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能力(伍建华,2008)。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专门培养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门人才和从事文化管理、行政管理、文秘、宣传编辑及其他文字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顺利阅读中国古籍和外文专业文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有: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艺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创意写作等。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就业情况,以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数据为例(马晓琳,2018),很多学生选择了升学和行政管理岗位。

  

  文学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要充分意识到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何春梅,2017)。“语言是沟通不同文化(即不同民族心灵)的桥梁。我们是筑桥工,而到我们这里来或通过这个网络学习汉语的人们则是愉快地踏上这座桥的行路人。他们的“彼岸”是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美妙深邃的国家(许嘉璐)。考生可以多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文献

  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04-206.

  何春梅.我国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58.

  马晓琳.“就业难”现象的微观解释: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的就业力匹配度——以五所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4):205-210.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