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地理】-48℃,美国已死23人!史无前例,美国超级大寒潮!超两亿人面临“史
近日,美国冬季风暴带来了极端天气,据央视新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报道,截至24日,一场给美国大片地区带来显著降温以及恶劣雨雪天气的冬季风暴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美国民众迎接圣诞假期的热情遭遇“冰封”。
央视财经援引美国国家气象局的信息显示,美国一些地区23日最低温度下探至零下48摄氏度,东北部宾夕法尼亚州主要城市费城面临20多年来最寒冷的圣诞节,学校改为线上教学。在得州美墨边境城市埃尔帕索,气温也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在俄亥俄州的费尔波特港,阵风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
除了低温和大风,本次冬季风暴还给纽约州、新罕布什尔州等多地带来洪水。纽约州州长表示,这是一场“史诗级的灾害”。美国国家气象局称,目前“建议”或“警报”级别的预警范围覆盖超过2.4亿人,占美国人口约三分之二。此外,恶劣天气给民众的圣诞节假期出行带来严重影响。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个航班信息追踪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4日已有超过3300架次美国国内和国际航班被取消,另有近7500架次航班延误。
据报道,陆上交通同样受到影响,北达科他、俄克拉何马、艾奥瓦等州报告道路结冰、暴风雪、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情况,政府部门强烈建议居民不要外出。
另外,美国几家最大的炼油厂在周五关闭,家庭和企业断电,取暖和电力价格飙升。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的严寒加上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冬季风暴,使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极端天气警报之下。
据央视新闻,美国电力跟踪网站PowerOutage.us的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4日10时19分,北卡罗来纳州共有435383名用户断电,南卡罗来纳州共有79678名用户断电。此外,全美共有超过170万用户断电。
由于严寒天气,美国海湾地区100多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被迫关闭。其中包括北美最大炼油商Motiva位于得州亚瑟港的炼油厂,该厂每天能处理60多万桶原油。取暖油和天然气期货大幅上涨。
此外,由于俄乌冲突,小麦供应一直困扰市场,而美国极端的寒潮又对这一季新种植的小麦产生威胁,可能进一步减少小麦供应。
周六,美国大片地区面临创纪录的冬季风暴艾略特(Elliot)带来的暴风雪、致命低温和大面积停电。预报员说这场冬季风暴的范围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大约有60%的美国人口处在某种冬季天气警告之下。
一场罕见的冰暴一夜之间席卷了华盛顿西部,造成整个地区的危险驾驶条件。从12月22日(周四)中午到周12月23日(周五)上午9点,仅在金县,华州州警就应对了253起车祸、瘫痪车辆和脱轨事故。
12人丧生,多地创纪录低温
根据报道,截至周五,全美已确认至少有12人因这场风暴丧生。俄亥俄州州警称,当地发生一起涉及约50辆车的多车相撞事故,导致至少4人丧生,并使得该收费公路被关闭。
美国国家气象局称,周五有超过2亿人收到冬季天气警示或警告。天气预报员说,气象局的地图“描绘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冬季天气警示和警告。”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的气象学家和预报员Ashton Robinson Cook说,美国各地有多个城市在今天录得有记录以来的12月24日的最低气温。
在巴尔的摩,气温降至8华氏度(-13.33摄氏度),打破了1983年创下的9华氏度的最低纪录。
西弗吉尼亚州的布鲁菲尔德达到了-9华氏度(-22.78摄氏度),打破了1983年创造的-8华氏度的最低纪录。
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降至6华氏度(-14.44摄氏度),打破了1988年创下的7华氏度的最低纪录。
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斯帕坦堡国际机场的温度达到7华氏度(-13.89摄氏度),打破了之前在1983年创造的8华氏度的最低纪录。
全美万次航班被取消
恶劣天气和航班中断打乱了数十万人的假日旅行计划,航空公司预计这将是自疫情前以来最繁忙的时期之一。根据航班追踪软件FlightAware的数据,自12月21日以来,美国航空公司已经取消了超过1万个航班,极端寒冷和大风也减缓了数十个机场的运营。根据FlightAware的数据显示,周五58%的美国航班抵达时间延误,平均晚了近90分钟。
总部位于西雅图的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取消了500多个航班,占周五航班安排的65%,并表示飞机和机场坡道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导致其太平洋西北地区的运营放缓。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随着一场“超级寒潮”从北部各州南下至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各州,23日美国多地惨遭“冰封”,一些地区最低气温一度逼近零下50摄氏度。超2.4亿美国人收到冬季风暴警告,约占美国人口三分之二,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寒潮之一。
在恶劣天气影响下,美国多地面临电力供应中断、天然气等能源生产瘫痪的窘境,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也因市场对供给萎缩的担忧而连续上涨。
天然气产量暴跌,LNG运输受阻
据媒体报道称,美国本土48个州的天然气供应量比前一天减少了100亿立方英尺,降幅达10%,原因是德克萨斯州等天然气产量最高的地区出现了深度冰冻,导致管道中的液体结冰,天然气生产被迫关闭。
此外,极端天气还扰乱了墨西哥湾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据莫兰航运公司(Moran Shipping)的通知,12月26日之前的零下温度和强风可能会导致德克萨斯州萨宾-内切斯水路的试点服务延迟或暂停。该水路航道服务于Sabine Pass终端,这是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
该公司还表示,科珀斯克里斯蒂港的领航员负责在德克萨斯州南部地区停靠船只,由于寒冷,他们已经暂停登船。这可能会影响到科珀斯克里斯蒂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的船舶交通。
由于美国是主要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也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国,因此美国天然气产量的暴跌以及运输受阻可能会产生全球范围的影响。
小麦等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扬
极端的寒流也加剧了人们对农作物减产的担忧,导致美国芝加哥硬红冬小麦期货价格连续第五天上涨,这也是自8月以来的最长涨势;基准芝加哥小麦周五一度上涨2%至每蒲式耳7.7775美元,为去年12月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若得不到足够的积雪保护,温度骤降将导致植物面临冻死的风险,因此一些重点产区的粮食已经被列为持续关注的对象。
芝加哥农作物经纪公司Price Futures Group的副总裁 Jack Scoville 表示:
“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在美国产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让作物的产量减少。”
另外,由于阿根廷周日将再度出现干燥天气和气温上升,进一步给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成带来压力,芝加哥的玉米和大豆价格也在上涨。
极地涡旋的新家
地球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低纬地区能受到太阳直射,气温高,地表气压低,而高纬度气温较低,地表气压高,平流层附近气压却较低,这导致极地高空出现巨大的寒冷的涡旋。
涡旋可以将极地温度极低且密度较大的空气,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层,就像无形的弹力绳“束缚”着冷空气,把冷空气限制在极地地区。
相当于打了个封印,虽然不那么牢靠▼
南北极都有极地涡旋,南极因为存在较为规则的南极大陆,而四周为海洋,所以南极的涡旋中心较为稳定,通常靠近南极点。而北极因为陆地分布不规律,北极点位于北冰洋中,而海陆热力差异又导致陆地在冬季时气温更低,所以北极涡旋也相对呈狭长状,中心分布于西伯利亚北部和巴芬岛上空两个区域。
南极点在陆上而北极点在海上
北冰洋周边环境也复杂得多▼
受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的影响,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也就越稳定,越能将冷空气锁定在极地。可是近年来,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水温升高,北极涡旋开始出现分裂趋势。在洋流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下,南方的温暖空气会向北移动,“挤压”北极冷气团,甚至将其“挤”出多个中心,并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向南移动。
相当于分出好多条北海龙王
每一条南下都是一次大寒潮
(图片:NOAA)▼
西半球的北极冷涡中心巴芬岛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这里与美国之间仅有哈得孙湾、哈得孙沿岸平原与五大湖相隔,地势一马平川,并不能有效阻碍寒潮南下。
这个时候就看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作用了
(2019年1月寒潮南下)
(图:NOAA)▼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明显,北极海冰持续减少,北极冷涡变得很不稳定,巴芬岛上空的冷涡中心经常南下到五大洲周边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在北美的人口密集地区肆虐。而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同样地势低平,有利于寒潮的进一步南下,冷空气常常得以贯穿全美,美国自然深受其害。
也就是说在驻巴芬岛北海龙王面前
从哈得孙湾到墨西哥湾,几乎无险可守
南北向的密西西比河上空,寒流可以肆意流淌
(底图:shutterstock)▼
每次冷涡一到,美国各地降温幅度也非常夸张。今年1月,其在北京创造的最低温度是-19℃,而五大湖周边受寒潮影响时,则动辄出现-30℃的低温。南下的冷涡除了带来低温,还与哈得孙湾与五大湖的水汽碰撞,导致大规模降雪、道路结冰、冻雨等次生灾害,为交通、供电、农业带来巨大压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月19日早晨的低温美国
图中温度应为华氏度,1华氏度相当于-17.22摄氏度
-10华氏度,相当于-23摄氏度,相当冷了
(图:NOAA)▼
换句话讲,冷涡为美国带来的除了“冷”,还有“冻”。
美国这一次寒潮范围之广也实属罕见,从加拿大边界的圣劳伦斯河到墨西哥边界的里奥格兰德河,美国本土领土从北至南近2000英里的广袤土地被寒潮贯穿,普遍遭遇降温。1.54亿美国人可能受到寒潮的影响,位于平原地带的亚拉巴马州、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萨斯州先后发布了紧急声明。
相当于得克萨斯可以和阿拉斯加一个温度
免费体验了一把北极
(2月15日北美气温,图:NASA)▼
海水的运动海—气相互作用
必备知识
学科素养
1.洋流的形成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区域认知:掌握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洋环流模式图或某海区洋流图。
一、海水的运动
1.海浪
(1)类型
①海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②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③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1.如何区分海啸与风暴潮?
提示: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波动,其能量来自岩石圈。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如台风、寒潮等,其能量来自大气圈。
(2)海浪的影响
①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②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③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2.潮汐
(1)定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2)特点
①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②月变化: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3)影响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二、 洋流
1.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分类
判断依据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暖流与寒流的性质
(1)暖流→水温比沿途水温高→使经过的陆地沿岸降水增多、气温升高→自然带向高纬度地带延伸。
(2)寒流→水温比沿途水温低→使经过的陆地沿岸降水减少、气温降低→经过的海域多雾或沿岸干旱形成荒漠。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影响洋流运动方向的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名称
组成
特点
中低纬度海区(南北纬5°~45°)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寒流,西侧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的大洋环流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暖流,西侧寒流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40°S以南)
西风漂流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
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为什么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
提示: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导致其周围海域的水温低;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3.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全球: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
②沿岸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的原因
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形成大渔场。
②冷海水上泛处(上升补偿流)易形成渔场的原因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海雾的成因和分布
(1)寒暖流交汇处,上空的冷暖气流交汇,形成弱的锋面,由于暖气流暖而轻上升形成锋面雾。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季节为夏季。因为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寒流上空时,遇到冷的下垫面,就容易形成平流雾。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地区,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蒸发的温度高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
三、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①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②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③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
(3)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维持全球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①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②影响
(2)拉尼娜现象
①概念: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②影响
第13讲海水的运动海—气相互作用 知识精讲
一、选择题
(2022·杭州高三检测)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海洋生物圈发生变化、海洋生物逐渐减少,出现类似沙漠“不毛之地”的现象被称为“海洋沙漠”,目前该现象有扩大趋势。下图是太平洋“海洋沙漠”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太平洋“海洋沙漠”的分布关系密切的大洋环流是()
A.低纬环流 B.中纬环流
C.副热带海区环流 D.副极地海区环流
2.“海洋沙漠”扩大在生态环境上表现为()
A.当地沿岸气候更干燥
B.渔业资源会明显减少
C.沿岸地方赤潮更频发
D.洋流的输热功能增强
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强厄尔尼诺年时,大鱿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C.大鱿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2022·杭州高三二模)下图为南太平洋部分海域1月、7月平均浪高(单位:m)分布图,浪高≥2.5 m为大浪。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示海域浪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纬度呈负相关
B.冬季浪高大于夏季
C.西部高于东部
D.低纬度大浪频率高
6.全年浪高较大的海域,其洋流()
A.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B.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C.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
D.带来饵料形成大渔场
海洋浮游生物随波逐流,理论上讲可以被洋流输送到海洋的各个角落,但实际上各个种类的浮游生物并不是在海洋的各处都有分布,而是局限在一定水平和垂直空间内。下图示意大洋(局部)浮游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浮游生物的类群组成最稳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导致赤道条带、过渡区条带海洋浮游生物分布区东、西岸分布范围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洋流流向 D.陆地径流
(2022·南平期末)在北大西洋表层洋流中,有一支洋流北上,抵达挪威和格陵兰海时,因表层海水密度变大而下沉,形成向南流动的深层洋流,构成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其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下图为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中高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为()
A.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上升
B.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
C.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上升
D.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
10.若北冰洋海冰融化增加,则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表层海水()
A.水温下降,翻转环流增强
B.海面升高,翻转环流增强
C.盐度变大,翻转环流减弱
D.密度变小,翻转环流减弱
二、非选择题
11.(2021·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___(填方位)移动。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 ℃)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正好与此相反。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如图所示),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1)绘制2020年8月以来赤道太平洋东、西部形成的大气环流示意图。
(2)2020年8月以来,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的山火。分析拉尼娜现象与本次山火的关联性。
(3)分析本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天气的影响及原因。
参考答案
1.C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海洋沙漠”的中心是回归线附近,这是副热带海区环流。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海洋沙漠”是一种比喻,是指海洋生物圈发生变化,海洋生物逐渐减少,海洋中出现类似沙漠“不毛之地”的现象,因此它对环境最大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渔业资源产生影响。故选B。
3.C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受信风影响,赤道暖流向西流,太平洋东部高纬度寒流补充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太平洋西部。大鱿鱼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应向水温较低处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图中海水距平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①迁徙方向是从1.0~1.2 ℃迁徙到1.2~1.4 ℃之间,A错误。②迁徙方向是从1.0~1.2 ℃迁徙到0.8~1.0 ℃之间;③迁徙方向是从 1.0~1.2 ℃迁徙到0.6~0.8 ℃之间;④迁徙方向是从 1.0~1.2 ℃迁徙到0.6~0.8 ℃之间;相比较而言,③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可能性最大,C正确,B、D错误。故选C。第4题,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增强,上升流带来的营养盐类比较多,藻类比较多,鱼类食物比较充足,B正确。此时南太平洋东岸的水温更低,西岸的水温更高,所以西岸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降雨增多,澳大利亚山火发生的频率降低,而秘鲁沿岸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正常年份更少,A、D错误。因为大鱿鱼大丰收,所以其天敌种类和数量相应都是减少的,C错误。故选B。
5.B6.C
解析:第5题,浪高与风带相关而非纬度,A错误;南太平洋7月为冬季,由图可知冬季浪高大于夏季,B正确; 西部与东部浪高差异不大,C错误; 由图可知,纬度0°~30°浪高普遍小于纬度30°~60°,因此低纬度地区大浪频率低,D错误。第6题,南太平洋浪高较大区域为盛行西风带,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A错误; 西风漂流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B错误;西风漂流的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C正确;西风漂流无饵料来源,D错误。故选C。
7.D8.C
解析: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海洋浮游生物随波逐流,理论上讲可以被洋流输送到海洋的各个角落,表明海洋浮游生物随洋流的流动而移动,同一海域的类群有可能因洋流影响而发生变化,图中①②③地位于大洋边缘,洋流运动频繁,因此浮游生物的类群组成变化较大,而④地位于副热带大洋中心,受洋流运动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浮游生物的类群组成最稳定,D符合题意。第8题,观察图中赤道条带、过渡区条带海洋浮游生物分布区东、西岸分布范围形态,发现赤道条带浮游生物分布区西部向北拓展较多,过渡区条带浮游生物分布区东部向南拓展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条带西部有向北流动的日本暖流,使得赤道条带西部的浮游生物随日本暖流向北拓展,过渡区条带东部有向南流动的加利福尼亚寒流,使得过渡区条带东部的浮游生物随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拓展。C符合题意。
9.B10.D
解析:第9题,结合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可知,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环流,大洋东部为暖流,图示为北大西洋暖流,其流动方向向高纬冷海水区,水温降低,因此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B正确。第10题,北冰洋海区为海水结冰海区,若北冰洋海冰融化增加,则该海区淡水将大量增加,表层海水水温下降,盐度降低,密度变小,C错误。对于翻转环流而言,由于表层水温下降,表层与深层温差减小,翻转环流将减弱,A、B错误,D正确。
11.解析:(1)读图2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图3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6 月的成雾频次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2)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七月等压线分布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的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答案:(1)西南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盛行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12.解析:(1)由图可知,太平洋东部温度低、西部温度高,因此东部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地面气流从东部到西部;高空相反。(2)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使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气候较往年更加干旱;拉尼娜现象延续时间长,加利福尼亚州受强大高压控制时间长,出现长时间的炎热干旱气候,从而造成山火易发且不易熄灭,持续时间长。(3)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冬季海洋气温本来就比陆地高,这样一来更加大了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使得洋面上形成更明显的低气压,从而增强了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冬季风源于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强大的冬季风使我国东部地区较往年偏冷、偏干,极强冷空气南下易造成寒潮等气象灾害。
答案:(1)绘图略(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地面气流从东部到西部,高空相反)。
(2)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低,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拉尼娜现象延续时间长;加利福尼亚州受强大高压控制时间长,炎热干旱气候时间长,从而造成山火易发且不易熄灭,持续时间长。
(3)影响:冬季偏冷、偏干旱,易形成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原因: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洋面上形成更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从而增强了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综合自地球知识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