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保研经验分享
前言:
新祥旭老师向我约稿时提出了一些大纲,在这个平台上的考研经验已经较多,所以想了想保研经验贴可能与考研有所不同。于是打算写写清北人复四个项目前后我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希望能够帮到对新媒体或传播学感兴趣的学弟学妹,愿大家都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并且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结果
一、 个人情况与学校选择:
综合考虑学校和学科排名,本科学校有选择了外保就不能参与本校本院复试的规定,初步锁定了清北人复四所学校。其中每所学校都有一些我感兴趣的强势方向,如:北大的政治经济批判研究、新媒体研究院的数字媒体和网络生态研究;人大几乎没有短板,最吸引我的是刘老师数字治理、彭老师的新媒体研究;复旦新媒体是保研人和互联网人的梦中专业,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别具一格,计算传播和城市传播也是复旦一大特色;清华的国际传播、环境传播与社会运动都有很出色的老师们。
总体情况:在正式保研季开始之前我根据自己的兴趣把志愿锁定在了北大新媒体、复旦新媒体和人大传播学、清华传播学,四所院校和两个专业。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四所学校的保研时间和情况安排。
(以夏令营/预推免开始时间排序)
二、 四所学校保研流程
(一)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夏令营每年都是最早的,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有所调整。学硕入营比不确定,不过入营之后80%能够获得优营和预备优营,并且每年预备优营都能够递补10-20位左右,
人大新传只有夏令营,分为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国际传播)和专硕(新闻与传播,含战略传播、大数据与新闻传播)。
人大新闻夏令营基本要求如下:专业前10%之内,如在科研和实践方面表现优异者可放宽到前20%;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原则上应≥426分,国际新闻传播项目申请者原则上应≥520分。
今年人大新闻夏令营的官网流程如下:5月28日发布公告,6月10日开始系统注册,6月15日截止,6月18日公布入营名单,国际传播先考核,其它专业后考核,都是两天内完成,7月中旬公布优秀营员名单人大每年的流程节点时间差不多,具体考核时间基本在7月初。
(二)清华大学
清华新传分为夏令营(也叫开放日,参加获得优营在后面的预推免环节会给予优先考虑,但是不发offer;往年存在拿到优营offer却没进入预推免复试的同学)和预推免两部分。具体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新闻学方向和传播学方向)、国际传播和清华-南加大数据传播双学位。
清北两所学校是所有学校中对排名要求最高的,要求在5%以内(因为新传大类大家的专业人数较少,因此几乎都是第一名才能满足条件。)
开放日不进行录取,只要申请无论有没有入营都可以参加上午场的直播(院系介绍、专业介绍等),讲座结束后会有一个30分左右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和新闻与传播领域相关。
9月初进行正式预推免考核,材料筛选会更加严格环节分为笔试和面试,基本上都是各校新传相关专业的第一。
(三)北京大学
北大有三个学院开设新传项目。新闻与传播学院只有预推免(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健康传播)、汇丰商学院有夏令营和预推免(财经传媒)、新媒体研究院只有预推免(新闻与传播)。
汇丰商学院有新闻与传播(财经传媒方向)的项目,学制3年,招收本科修读过新闻传播或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也欢迎对财经传媒感兴趣的理工科学生报考。学生入学后须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中选定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并完成相关辅修课程。可以通过“金融经济论坛”和“推免交流会”前后两个渠道获得该项目的录取资格,也就是夏令营和预推免。两者都需要提供中英简历、中英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夏令营还需要在参会论文、论文提纲、媒体作品三种形式中选择一种提交。预推免考核形式简单,仅有面试,和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关联不大,主要围绕一道事先抽的题、个人简历和个人陈述的内容展开,中英文交叉,总体氛围和谐。汇丰的财经传媒项目更侧重考察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应试准备。
(四)复旦大学
北大有三个学院开设新传项目。新闻与传播学院只有预推免(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健康传播)、汇丰商学院有夏令营和预推免(财经传媒)、新媒体研究院只有预推免(新闻与传播)。
三、 复试准备
四所学校的考核方式各有侧重,其中人大和清华的考核是笔试+面试,复旦和北大只有面试。人大注重对学科基础、热点问题、批判思维的综合考察,考核严格公正,重视对学科本身的考察,正如之前和学长讨论的时候他提到的那样,保持着人大对待学术一贯的风格——严谨,深刻,专业。清华则更加注重对前沿研究和知识的看法,注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更为灵活、考察平时积累和视野的培养,也更难以准备。北大面试采用抽题的方式,复旦采用自由提问。
接下来简单总结一下我四所学校的准备过程
(1) 中国人民大学
因为人大开始得最早,所以相对而言准备时间更短,但却是所有学校中考核最为严格的。近几年的趋势如下:
疫情前:笔试强调理论基础也包含大量前沿知识,虽然不偏不难但是需要在覆盖基础答案的同时答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必须有足够的日常积累。
疫情后:笔试修改为完成一项研究设计(20年开卷24小时,21年闭卷4小时)
用到的主要参考书包括彭兰老师《网络传播概论》、刘海龙老师《大众传播的范式与流派》、孙祥飞老师《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以及重点看了近两年的《国际新闻界》。在完成传播学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热点专题的归纳。
热点专题按照媒介形式(新闻、广播电视、广告、泛新媒体)、5W、究范式、其他热点(算法、身体、物质性等)等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因为新传学科发展很快,也十分强调学科跨界和格局打开,所以明年肯定又会有新的热点出来,因此建议大家在大一大二就培养起阅读期刊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注意保持对自己身边世界的好奇和关心。
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各有一次换题机会。
(2) 清华大学
先面试后笔试,面试环节围绕个人情况展开考察(简历、陈述、论文、实习、未来规划),尽量不要在自我介绍和自我陈述的地方给自己挖坑。清华的笔试每一年都有所改变,并且十分挑战考生的知识边界和应用能力,很难靠平常常规的复习准备到。
在人大基础书目阅读的基础上,看了自己感兴趣方向老师的论文和专著,比如曾繁旭老师的《环境传播:议题、风险与行动》。总体而言清华的准备不是非常充分,也是最难准备的一个学校。
今年五道题分别和新闻采写与编辑、新媒体理论与失误、广播电视、广告相关,不是选做而是五道题都是必做,对知识面的考察和知识深度的考察都很高。清华的笔试每一年都有所改变,并且十分挑战考生的知识边界和应用能力,很难靠平常常规的复习准备到。
(3) 北京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的面试大概在10-30分钟左右,分中英文两类题目,注重对前沿知识和热点议题的考察,老师也可能结合个人介绍中他们感兴趣的点进行深挖和询问。
建议多关注近几年的热点,比如:老年传播;人工智能;社会化媒体等。
(4) 复旦大学
复旦考察的整体氛围比较轻松,面试在30分钟左右。老师会围绕时事、个人经历等方面问问题。“你看过什么书?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新闻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复旦?”等等,也会问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挑战以及新媒体时代广告理论体系的变迁等等。
(本文来源新祥旭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