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追忆恩师启功:患难之交 一生典范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矗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八个大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启功先生拟就并题写的。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可谓桃李满天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陈启智先生也是启功先生的学生,启功先生去世后,他先后两次委托百味年华编辑部协助编辑整理,出版了两部回忆启功先生的书籍。近日,笔者在阅读陈启智所著的回忆录《千秋垂范 厚爱深恩——追念启功恩师》一书时了解到,陈启智先生之所以两次出书追忆启功先生,是因为启功先生在身处逆境之时收自己为学生,师生二人可谓患难之交,情深义重。

  

  陈启智在回忆录中写到:“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如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则是非常重要的事,能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他说,自己能在特殊的年代,遇到身处逆境的启功先生,并成为他的学生,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1966年“文革”开始后,各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师生们大多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改造思想。陈启智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被下放到北郊清河农场劳动锻炼,而启功先生当时也下放在这里,大家在劳动中相识了。陈启智和两位同学商议道,启功先生是著名书法家,现在竟然和我们一起劳动锻炼,如果能向启功先生求教书法,该是多么好的机会呀!同时又担心由于此时的处境和条件,只怕启功先生没有指导学生的心情。谁知启功得知他们的心愿后,竟然欣然应允。

  当时,下乡劳动的师生居住在破草屋里,环境恶劣,条件也十分简陋,没有桌椅,也没有毛笔和纸张。启功老师便让陈启智等人买来了小学生用的方格纸和塑料笔,用来代替毛笔练习。

  上课时间只能选在晚上睡觉之前。在这段时间内,草屋里居住的其他人有洗脸的、洗衣的、打鼾睡觉的,各种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启功先生却毫不在意,依旧兴致勃勃地讲授书法的理论。他深入浅出,化简为繁,从书法结构、用笔等多角度讲解,同时边讲边示范,十分认真。

  下乡劳动结束后,陈启智不能和启功老师一起生活和劳动了,也因为不能再继续跟随老师学习书法而感到惋惜,没想到启功先生却十分爽快地说道:“你今后还可以利用休假时间到我家里来,咱们还一块儿写。”就这样,陈启智和启功先生的师生情缘一直维系了三十余年,除了在书法上跟随启功先生学习技艺,启功先生高尚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陈启智与启功老师的合照

  陈启智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启功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当为世人典范的道理。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不仅是对莘莘学子寄予的殷切希望,更是启功先生本人立德修身的准则。之所以两次出书回忆恩师,就是珍惜与启功先生的患难之交,感激大师以高尚的品德为自己树立了一生的典范,用文字弘扬大师风范,让启功先生的精神影响和激励后人。

  END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荣业大街与华安大街交口天汇尚苑4号楼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