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沃野 静待花开(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核心阅读

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秉持“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立足西部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量实用技术人才。“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

尽管已经毕业4年多,梁亚琴依旧会常常想起在山丹培黎学校读书的日子。那是她命运转变的起点。

梁亚琴家住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李桥乡上寨村,2014年,她考入山丹培黎学校平面设计班,却一度陷入纠结:上学,家里无法负担;不上,很难走出山村。就在这时,村干部带来消息:她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单位就是她要就读的山丹培黎学校。梁亚琴一家的命运,由此开始转变。

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由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2年创办,秉持“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终身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学校为甘肃乃至全国培养了近2万名实用技术人才。

职教一人脱贫一家

第一次走进梁亚琴的家,山丹培黎学校校长彭东军很心疼。梁亚琴的父亲梁忠民因病致残后,一度意志消沉。母亲柴秀华既要种地,还要打零工,日子过得很紧巴。

详细了解梁亚琴的家庭情况后,山丹培黎学校制定了帮扶政策,免除了她的学费、教材费和住宿费等费用。同时,还为她申请到国家“雨露计划”3000元资助金,以及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不仅如此,学校根据其家庭实际,精准制定了技能培训计划和脱贫计划。学校和县残联一起,为梁忠民争取残疾人贴息贷款5万元购置肉牛,扩大养殖规模和种类,还安排畜牧专业教师李玉霞不定期到家中提供养殖技术指导。

不再为上学费用发愁,梁亚琴学习劲头更足。2017年,她考入了武威职业学院,去年顺利毕业后,到新疆一家公司上班。梁忠民共养了12头牛、10只羊,家庭收入翻了几番。

梁亚琴的情形并非个例。山丹培黎学校扎实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构建起奖、助、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多维助学体系,将家庭条件困难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并实现全覆盖。

在做好学生帮扶工作的同时,学校通过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们采取‘订单式’‘套餐式’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精准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彭东军说。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线束绑扎距离,应该尽可能靠近底部,不能让传感器、缓冲阀距离太近导致产生摩擦。”山丹培黎学校机电一体化实验室里,王兴朝正在给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上课。没有课本、课桌,学生们围着王兴朝,目不转睛地看他操作实训设备。

上世纪40年代,山丹培黎学校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从那时开始,“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这门课,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比例是4∶6,理论、概念问题在实训中强化理解,而不是对着课本‘纸上谈兵’。”王兴朝说。学校还会安排学生们在二年级下学期或者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

“不仅学生要到企业,老师也要到企业。”彭东军告诉记者,通过“派出去跟办学、引进来顶岗教”的方式,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既要懂理论,也要会操作;既是教师,也是技师。现在学校86名专任教师中,有近40%是‘双师型’教师。”

“树枝截段顶部是平口,底部是45度切口。扦插时,不能直直插下去,而要成30到45度的斜角,这样才能让切口与土壤充分紧密接触,从而提高成活率。”刚上完理论课,高登军就带学生直奔7公里外的实习农场。老师示范、学生动手,开沟、播种、撒沙、盖膜、施肥……一堂育苗课下来,大家都满头大汗。

“对我们农学专业来说,学技能就要直接跟农作物打交道,不能光盯着黑板。”今年53岁的高登军,1990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山丹培黎学校任教,至今已经31年。春天育苗、夏季打药防虫、秋季观察识别、冬季修剪枝杈,他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教过的学生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当地农林部门的业务骨干。

“我们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选派教师、学生参加全省职业技能比赛,检验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职高、中职、技校的学生高考升学率达98%,毕业生就业率达97%。”彭东军说,在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选派的师生团队获奖率高达90%以上,其中8名学生荣获一等奖、5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去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学校派出21名学生参加14个项目,4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

紧跟需求设置专业

“没有学校的培养,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2019年底,吴莉两口子给山丹培黎学校捐款6万元。

吴莉是山丹县竣苗科技植保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我先生是山丹培黎学校87级农学班第一批学生,我是90级园艺班的。”吴莉说,“希望母校能发展得更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山丹培黎学校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我们强化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省级骨干专业,学生竞争力明显增强。”彭东军说。学校还紧盯市场需求,与业界知名公司合作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网络安全专业。

2015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山丹培黎学校基础上筹建培黎职业学院。2020年9月,培黎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运行。山丹培黎学校于去年8月整体迁入学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2020年,山丹培黎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达2223名,是2016年的2倍。

“我们已经与北京、广东等地的15家企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彭东军说,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学生成才成长“立交桥”,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2日 第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