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于是开始了在科学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中的长期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答案】A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一章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属于细节题。

  (2)A 选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批判的著作,该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B 选项,《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C 选项,《哲学的贫困》是为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著作。以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从经济学和哲学两个方面批判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经济学,揭露了其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非科学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该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还没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D 选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

  A. 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惊人的相似

  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答案】B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二章知识点,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中社会发展规律。

  (2)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3)A 选项说法有误,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不同的。自然规律起作用是自发的,离开了人的活动也同样起作用,而历史规律起作用离不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参与。

  B 选项说法正确,人们之所以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发挥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

  C 选项说法有误,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历史的发展同样如此,并不是循环往复的。

  D 选项说法有误,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智能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快速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然而,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同时,也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而引发人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有专家呼吁,在发展新技术时,要划定法律禁区制定行业规范,构建一个新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 )

  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四章知识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的辩证关系。

  (2)A 选项有误,法律法规作为并不总是阻碍新技术发展的,当法律法规适应了技术进步的要求就会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B 选项有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定类型,有时会早于技术发展的变迁而变化,有时会晚于技术发展而变化,并不总是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D 选项有误,法律法规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4.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 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 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生产形式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A 选项有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但不能由此就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解放发展生产力,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会不断凸显,最终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B 选项有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也不断凸显,最终会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C 选项有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D 选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随着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会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推动资本主义走向解体,人类社会会进入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因此说资本主义是一种过渡性的生产形式。

  5.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所构成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所围绕的主题是( )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命运和前途

  C.中国社会性质和阶段状况

  D.中国改革和发展

  【答案】A

  【解析】(1)本题考察《毛中特》第一章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故正确答案为A。

  6.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全球和竞争新优势提出的战略抉择。这一新发展格局是( )

  A.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B.以维护和平稳定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复苏

  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D.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毛中特》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经济的内容,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也属于新思想。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故正确答案为 C。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 )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D.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实现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察《毛中特》第十章知识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之所以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它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要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正确答案为 C。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2020年9 月11日,习近平在《在科学家座谈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努力实现更多从“O”到“1”的突破,实现这一突破需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是( )

  A.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B.加快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加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D.改善科技创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形势与政策,需要准确记忆。习近平在《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9.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一些企业,少数官办或官商合办,多数是官督商办,这些官督商办的企业是什么性质?

  A. 封建主义性质的企业

  B. 半封建性质的企业

  C. 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 社会性质的企业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二章洋务运动的新办知识点。

  (2)洋务派兴办的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C正确,ABD错误。

  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 )

  A.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全民的抗战

  B.反侵压战争的正义性与进步性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支持

  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1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B. 工商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新型政协制度的建立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中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 年 9 月在北京开幕,标志着新型政协制度的建立。

  12.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执行的是( )

  A.互助合作政策

  B.调整巩固

  C.和平赎买

  D.剥夺没收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八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2)1953 年-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和平赎买政策。

  13. 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动于具体的、基于特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 )

  A.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B.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C.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D. 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

  【答案】B

  【解析】(1)本题考察《思修》第一章关于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故选 B。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规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是( )

  A.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 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的内容。

  (2)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其中明确说明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正确答案是 C。其 中 A 选项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B 选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具体要求,D 选项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5.2020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 )

  A.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零的突破

  B.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世界所有国家都已使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

  D.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设实现了第二步目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时政热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故正确答案选 B。

  16.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于9月4日至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本届服贸会受到全球瞩目,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中国动力。本届服贸会的主题是( )

  A. 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B. 开放包容,团结合作

  C. 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D.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察时政热点,属于2020年国内重大事件之一。

  (2)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4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最近,科学家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包含了数十万个星系、长达14亿光年的“南极墙”。似于“南极墙”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宇宙中一些密度较高的区域。中国科学表示,由于万有引力,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进来,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星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在“南极墙”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着大量的暗物质,这是研究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指针,“南极墙”的发现表明( )

  A.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C. 世界本质是暗物质能量

  D. 世界只有尚未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答案】AD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未知世界还是已知世界都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A 选项正确。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B 选项描述不正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实在性,暗物质暗能量只是具体的物质形态。C 选项不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可知论的立场,认为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 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AD。

  18.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明( )

  A. 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B. 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C. 自然是长发展的重要前提

  D. 人在受自然制约的同时交环境

  【答案】C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原》第四章人与自然的关系。

  (2)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CD正确。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A选项表述错误。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错误。

  19.商品经济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B. 社会分工的出现及其存在

  C. 商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D. 交换过程中形成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答案】AB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中关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发展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AB选项正确,C选项表述的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D选项是实现商品途径。

  20.某服装厂为了实现更高的盈利,将原本依靠人工进行生产的流水线改造成了完全依靠机器进行生产的流水线,与此同时,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该服装厂从市场上采购的布料等生产原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该服装厂资本构成发生变化的是( )

  A.资本有机构成

  B.资本积累构成

  C.资本技术构成

  D.资本价值构成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察(1)《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内容。

  (3)人工流水线改造成为机器流水线,提高了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的效率,将会引起资本技术构成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生产原料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因此,资本技术构成及价值构成的变化最终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选 ACD。B选项“资本积累构成”是命题人无中生有的错误选项。

  21.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的巴黎公社的经验主要有( )

  A. 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

  B. 必须为碎日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

  D. 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答案】ABCD

  【解析】(1)本题考察《马原》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

  (2)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义胜利后,巴黎人民立即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但是巴黎公社仅存了72天。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恩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一、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二、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三、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四、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 ABCD。

  2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份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B.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答案】BCD

  【解析】(1)本题考察《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2)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BCD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选项不符合题意且是错误的。

  23.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6.3%;数字经济增加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持续壮大表明( )

  A. 创新驱动了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B. 供给的结构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C.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D. 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生成

  【答案】AB

  【解析】(1)本题考察《毛中特》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CD 不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数字经济还未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在形成过程中。故正确答案为 AB。

  2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细颗粒物(PM2. 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2020年1月至8月,这一比例达到86.7%, PM2. 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正在成为常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主要得益于( )

  A.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

  B. 把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C. 构建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D.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强化环保监督

  【答案】BCD

  【解析】(1)本题考察《毛中特》第十章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

  (2)面向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一,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第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ABCD正确。

  25.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近五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人。目前全国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约7800万人。在力促“好就业”“稳就业”的基础上,我国还不断在“就好业”方面下功夫,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举措是( )

  A.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B.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C.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D.使失业率保持合理区间

  【答案】ABC

  【解析】本题属于时政题,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举措是:开展大舰模职业技能信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D 选项表述有误,将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不属于提高就业质量的举措。故正确答案 ABC。

  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还被郑重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旨在( )

  A.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B.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C.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内容结合时政,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发表题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重要讲话,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故正确答案为 ABCD。

  27.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C.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答案】AC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主权、领土等多项主权,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由此,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因此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起点。AC正确,BD不符合题意。

  28.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就类型而言,主要包括( )

  A.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工人群众中的活跃分子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ABC正确,D错误

  29.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1976 年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B.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体系的建立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答案】ABCD

  【解析】(1)本题考察《史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探索成果。

  (2)1956 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第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民体系的建设;第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第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0.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秀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 )

  A.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求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D.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解析】(1)本题属于时政题,考察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2)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第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第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第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ABCD正确。

  3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 )

  A. 法律在时间中的实施程度

  B. 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D. 法律被国际社会认可和尊崇的程度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察《思修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关于培养法治思维中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内容。

  (2)法律是否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法律才具有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D描述错误,选项改为“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就正确了。故ABC正确。

  32.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法律,其重大作用在于( )

  A.有效应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

  B.确保国家主权在香港受到严格保护

  C.弥补香港国安方面的立法缺失

  D.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时政热点问题。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法律,它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确保国家主权在香港受到严格保护。它的设立弥补了香港国安方面的立法缺失,有利于香港社会止暴制乱,从而有效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ABCD正确。

  33.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全球最大贸易区诞生。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B.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C.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

  D.将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新中心节点作用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时政热点问题。2020年11月15日,东盟16国与中、日、韩、澳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稳定》(RECP),全球最大贸易区诞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更好的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链中心节点的作用。ABD正确。C选项关于“最大贸易区的诞生不能为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说法过于绝对,不能选。

  三、材料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哲学意义上讲,‘难’是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人类历史一再表明,顺境中存危机,逆境中有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型经济业态,如”指尖交易”“云端销售”“宅经济"等,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作为矛盾的双方,危和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主动求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危”中之需、找准发展之“机”,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因势利导,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

  变局因其复杂多变而充满不确定性。“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准确把握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看清变局本质和发展大势,顺势而为,谋事而动,提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沉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3日、4月16日、9月 25日)

  请回答:

  (1)分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论断蕴含的唯物辩证理论。(5分)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主动永变”与“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

  (1)“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蕴含了什么唯物辩证理论。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危机中育有先机,变局中可以打开新局,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哲理。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只有在运动、发展、变化中全面的把握事物的属性才能真正抓住先机,开拓新局。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其核心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社会发展中,危与机相伴而生,并在人的积极作为下相互转化,充分体现了这一唯物辩证法原理。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统一性原理,分析“主观求变”和“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尊重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最后,实践是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事物的运动与变化是普遍必然的,准确识变是尊重规律客观性的要求,同时,还要在准确识变的前提下主动求变,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谋发展。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了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新世纪头十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15日、11月4日)

  材料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领导人民聚焦短板弱项,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万亿元,预计2020年实破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居民消费结构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14亿中国人民即将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这是恢弘壮丽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远的新征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30日、7月20日)

  (1)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视角, 分析我国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达成小康社会”中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6分)

  (2)如何理解“实现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4分)

  参考答案:

  (1)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视角,分析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 再到“实现小康社会”中体现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1分)

  第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1分)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势。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分)

  第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分)

  第五,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不断解放和发展力的显著优势。(1分)

  (2)为什么说“实现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之所以说,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其一、要巩固脱贫成果,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其二、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其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50 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恶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年,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搅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站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主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决策需要“非凡气魄和胆略”,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形势和党的任务分析。

  (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中国的经济还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3分)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任务来看,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因此,中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需要“非凡气魄和胆略”。(2分)

  (2)抗美援朝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1分)

  这一胜利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分)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因此,抗美援朝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2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严重疫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武汉和湖北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战的主战场。面对疫情考验,党中央一声令下,从抗疫最前线到防疫大后方,从“天涯海角”到“漠河北极”,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全国人民并肩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改建16座方舱医院、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的短缺性难题。面对生死考验,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医生等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挺起国家的脊梁。“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情地说:“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

  抗击疫情犹如大考,考出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考出了家的团结、国的凝聚、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当中,有满头银发乘火车赶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有因操劳过度“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有身患渐冻症仍蹒跚急行的张定宇院长,有为研制疫苗以身试验的陈薇院士等。他们当中,有牺牲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刘智明、基层民警吴涌、社区干部廖建军,有每天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爱心人士等。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必将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以更加担当有为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9日)、新华网(202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2020年9月18日)

  (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全国人民都‘为武汉热干面加油’”彰显了什么样的中国精神?(6分)

  (2)伟大抗疫精神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如何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4分)

  【参考答案】

  (1)抗疫过程中,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热干面”加油,生动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2分)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4分)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要努力把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分)

  首先,青年人应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其次,青年人应秉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再次,青年人应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贡献青春能量。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过程中,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3分)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今世界进入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特朗普政府崇尚权力政治...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武器贸易条约》、《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局面、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反而正式通知联合国将于2021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9月20日至25日)

  材料2:

  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大倡议和措施,前均已得到落实。中国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在联合国完成注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开展多80多个项目,使用资金规模6770万美元,为联合国维和、反恐、能源、农业、基建、卫生,教育等领域工作提供支持。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80多个项目。中国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接助;承诺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9月10日)

  材料3:

  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将会于2020年9月21日举行。这是在特殊历史点举行的具有特殊...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过多的多边挑战,但缺乏多变的解决方案,需要具有远见、雄心,影响力的更高效的多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指出,联合国的75年,是多边主义发展快速发展的75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严肃思考: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为此,习近平提出4点建议,即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行动;重申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古特雷斯评价道:“中国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主要参与者,也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支柱,发挥着核心作用。”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9月22日)

  (1)分析中国和美国政府对待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的实质。(5分)

  (2)习近平所提的“四点建议”,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有何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美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抗疫方式:一种是“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暂停社会和经济运行,果断采取隔离等措施,遵循世卫组织的专业建议,科学施策,阻断病毒传播,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另一种是“政治私利至上”,为此不惜淡化疫情,不讲科学,甚至“甩锅”推责,退出各个国际组织,推卸在抗疫中应承担的大国责任,这是对世界秩序的破坏,更是对人类共同利益和世界人权的破坏。(2分)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千方百计鼓励本国企业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供应,畅通防护物品和医用物资的出口渠道,努力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展现了真正负责任的大国担当。(2分)

  从本质上看,中国和美国在疫情应对和防控上的矛盾,不是美国和中国在应对措施和治理理念的不同,而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公平正义与霸权强权之争、天下为公与美国优先之争。(1分)

  (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次疫情再次表明,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2分)

  后疫情时代,习近平的4点建议启示我们,第一,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第二,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第三,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第四,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第五,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