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第一状元故居,学风传千古,戊戌变法李端棻亲写楹联祝贺状元
文|说游君
贵州贵阳市郊29公里处的青岩古镇,不仅是一个军事古镇,而且还有个状元故居,成为游人慕名参观之地,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个状元,叫赵以炯!他不仅是贵州第一个状元,也是云贵高原第一个文科状元!
都说自古江南出才子,在当时蛮荒之地贵州,出了一位大魁天下的状元,使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于是,连当时著名的戊戌变法发起人李端棻,也亲自写下楹联祝贺赵以炯:“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为何李端棻同感自豪,因为他正是赵以炯的老乡,也是贵阳人,自然为家乡出才子而激动。
“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浓郁文风,严格教育状元故居位于青岩古镇状元街,一进门状元故居大门,门上写着“琴鹤谱志,论语传家”,能感受到主人一生的志趣和追求,让人顿时能感到,赵以炯出生的家庭,非普通家庭。实际上,赵以炯家正是名门望族之后,从眼前的房屋和陈设,依然能感受得到。
这是一个二进四合院的建筑,典型南方式建筑,占地650米,有朝门,有厢房、过厅、正房等,内有书房、居室、堂屋、双井、百寿图等,建筑细节处考究,雕刻细腻,刀法线条流畅。同时还增设了赵以炯文物展、中国科举制度展等。
赵以炯如何在这个环境下成长并成为状元的呢?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的环境风气尤为重要,赵以炯父母非常善于教育子女。他的父亲在当地威望很大,是青岩团练总理赵国澍,而且对青岩有很多贡献,特别突出的是他为了巩固青岩城池,散尽家财修青岩城墙,受到百姓拥戴,同时还屡立战功,尤其是击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对青岩的围攻。赵国澍虽然奔忙在外,但对子女均严加管教,赵以炯的母亲为陈氏,因丈夫赵国澍字慰三太,人称慰三太,她出生于贵阳有名的书香门第,在赵以炯6岁之前,是被父母寄养在外公家,外公家良好家风,加上当时甲秀楼旁宿儒名贤聚集,使赵以炯从小受到熏陶,拥有良好教育环境和资源。
一门五进士 云贵夺魁天下第一人其实,赵以炯家共有六兄妹,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四男二女,赵以炯排行老二。后来,他们的父亲赵国澍不幸战死沙场,那时赵以炯才6岁,父亲死后,他从外公家回来,这时家庭全部重担落到他母亲赵三太身上,但这个女人真令人敬佩,不但含辛茹苦把六个孩子抚养长大,还一如既往对他们严加教育。终于,赵家出了“一门四进士”,长兄赵以焕、四弟赵以煃进士,三弟赵以炳经魁(单科状元),两个姐姐也很出色,其中一个还是女私塾先生,可谓个个人中龙凤。
赵以炯则是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中状元,并且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消息迅速从京城传到家乡父老乡亲之间,青岩沸腾了。其实,当时赵家是“一门五进士”,因为除了赵以炯四兄弟,赵以炯叔叔的孩子赵继香,也成为进士。赵以炯则他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从备受重用的仕宦生涯,到淡泊名利回乡讲学赵以炯高中状元之后,在仕宦生涯中,历任翰林院修撰、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提督学政、会试同考官等职。
现在,故居里仍有赵以炯肖像,书房里还有他读书习字的情景展示,特别是赵以炯塑像,若你与他四目对视,仿佛能感觉到他的雄韬伟略灼灼逼人,尤令人敬仰。
后来,赵以炯母亲赵三太病故后,他回籍守孝三年,期满后入京复职,但后来,他深感仕途艰难,于是辞官返乡,晚年主要在青岩讲学,已有了淡泊名利的意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才49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斯人虽已去,学风传千古斯人虽已逝,但赵以炯的刻苦求学精神,却流传至今,现在状元故居里面,又有了一个新的的“状元榜”,展示贵阳历年来考上名校的学子风采,显得朝气蓬勃而意味深远。
其实,在每年的中考、高考,附近不少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来青岩古镇游玩,然后参观状元府,期望沾沾状元的才气,再让孩子看看状元榜,以此激励他们,然后“高中状元”,可见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想如果有一天,他们的孩子也能上这个状元榜,那也是一段佳话了。这种“状元风”的影响,我想就是赵以炯学风和刻苦精神流传的最大意义吧。
眼下春节长假即将来临,正是旅游好时节,莘莘学子又可以来此瞻仰状元,自我勉励一下了!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