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荷塘月色》将被踢出课本?专家:朱自清是假大师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典雅、善用修辞,在现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写景状物,在朱自清笔下都会是一篇篇美文、范文。因此,朱自清的散文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在语文课本中,《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广大师生极为熟悉、极为喜爱的经典课文。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朱自清文成就评价的变化,近年来朱自清的散文却受到不少非议,不少人喊着要把朱自清的文章踢出课本,包括学生、语文教师、专家教授等各群体人士。
本世纪初我国推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上,要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既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当然要问问学生喜不喜欢课本里的文章。
在湖北省的一次面向学生的调查中,朱自清的《背影》得分非常低。学生认为朱自清父亲的形象木讷、肥胖、蹒跚,非常不潇洒;父亲还直接穿过火车站的铁道,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听学生这么一说,不少语文老师及教育专家不由一惊,也认为《背影》存在太过严重的缺陷,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启阵教授便连发多篇文章,支持将《背影》从课本中删去。丁教授认为,朱自清的父亲既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朱自清的父亲在官纳妾、气死母亲、害苦儿子,实在是一个不忠不孝不慈的男人。专门写这么一个不堪男人的一篇文章,而能成为不朽名文,简直是笑话。
另外,《背影》中的父亲形象也不够文明、不够潇洒。朱父违反交通规则,这是严重的法律问题,他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朱父形象笨拙、不雅观,毫无美感可言。如果非要认为这很感人,那也只是迎合了一部分国人“以丑为美”的病态审美心理。总之,丁启阵教授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并不好。
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也认为:朱自清是假大师,《背影》、《荷塘月色》等所谓的名作其实写得并不怎么好,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当今有不少人认为朱自清是散文大师,数十年如一日那样在追着他的背影,是因为欣赏品味太低。一般人对文学的兴趣,原来也只是逛逛庙,至于神灵不灵,就不想追究了,于是造成了认庙不认神的可笑局面。
余光中本人也写过不少诗歌、散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朱自清最早也是一个诗人,散文中也始终带有一股诗意。余光中跟朱自清可以说是同行,因此他做出的批评也更为细致、犀利。
余光中认为,《背影》的开头一句写得就不好。这篇文章是写父亲,但开头却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二年余了”,应该换成“不见父亲已经两年多了”,因为“我”字有喧宾夺主之嫌。再者,《背影》在情感上是病态的,短短一千多字的文章主人公竟然流了四次泪。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不必诵读这么哀伤的文章。
对于《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美文,余光中也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批评。余光中认为,这篇文章用了很多比喻,但这些比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过于浅白。比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比喻句都很低级。
另外,这篇文章中还两次出现了俗艳不堪的意象,不仅不美,反而会引发庸俗的联想,少儿不宜。“舞女的裙”一类的意象对今日的读者的想象,恐怕只有负效果。“美人出浴”的意象就更糟了,令人联想到月份牌、广告画之类的俗艳场面。
看到余先生的高论后,小新忽然想到,有个著名语文老师因为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了“脱下裤子站成一排”便认为这篇文章淫秽不堪,应当从课本中删除。武松打虎、鲁达拳打镇关西太过暴力,一些专家也认为应当从课本中删除。《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容易使学生早恋,也应当删去。鲁迅的杂文批判性过强,也应当从课本中删去……
但问题是,把这些都删去后,我们的课文中还能留下些什么呢?况且,朱自清的散文也并非余光中说的那样不堪。《荷塘月色》中的比喻,虽然大多是喻,但其实都非常巧妙、非常美,对学生是有很大启发作用的。至于那两个“庸俗”的意象,只要自己的思想不肮脏,应当是不庸俗的。《背影》中主人公流了四次泪,更是极为动人的场面。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动情)时。
对于丁启阵教授指出的两点,小新也想说几句。虽然欣赏文学讲究知人论世,但文学形象绝不同于现实形象,二者不能一概而论。朱自清的父亲在现实中确实有过一些不堪的经历,但在《背影》这篇文章中,在他送朱自清去外地上大学时,他的形象是伟岸的,他的背影是高大的,他的父爱是真挚动人的。
另外对于交通规则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苛责于此。当时铁路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很多人还没有交通法规的概念。当时列车速度也慢,进站了就更慢了,也不至于引发事故。当然,这不是值得效仿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但对于这篇文章来说,这实在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总之,小新认为,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非常经典的散文,也是非常经典的课文,它们应当继续留在语文课本中。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欢迎交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