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宁做校长不做市长,力推武汉大学改革,却为何提前退休?

  学分制,导师制,插班生制……这些如今每个高校都有的制度看起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些制度在中国的落地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而这些制度的落地过程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而引风气之先,率先对我国大学实施这些改革的则是刘道玉,被一些学子誉为武汉大学“永远的校长”。

  武汉大学宁做校长不做市长的刘道玉

  刘道玉是湖北枣阳人,20岁入武汉大学学习,从此与武汉大学结下一生的缘分。大学毕业以后,刘道玉留校任教,担任助教。凭借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武大推荐其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刘道玉任武汉大学讲师,并在33岁时开始走上仕途,担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自此仕途进步很大,在39岁时便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成为武汉大学乃至中国最为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领导。

  1977年,刘道玉被借调到教育部工作,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成为部门的正职领导。刘道玉在北京工作期间,高等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并且恢复了高考。刘道玉身在其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道玉两年后,刘道玉决意辞去教育部的职务,并婉拒了让他担任武汉市市长的建议,回到武汉大学担任校长。这一年,刘道玉仅有48岁,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条消息,原因是刘道玉不仅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校长,还是我们国家建国后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人,意义不言而喻。

  刘道玉治下领风气之先的武汉大学

  刘道玉回到武汉大学以后,对武汉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国内率先推动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度、导师制等如今看来对学生培养颇有效果的改革措施,拉开了高校改革的序幕,全国其他高校也纷纷响应。

  除了上述具体的改革举措外,刘道玉还是第一位公开支持学生恋爱的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形形色色的几百个学生社团也多是在他治下成立,学生的课外生活大为丰富。武汉大学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开始领80年代风气之先,珞珈山更是当时无数学子梦之所系的地方。

  武汉大学除此之外,刘道玉在用人引才方面也颇为大胆。杨小凯硕士毕业后,由于没有户口也没有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用。刘道玉听说杨小凯十分有才华,便立即将杨小凯妻女及其的户口调至武大,并聘任杨小凯为武汉大学讲师。正是在武大,杨小凯被邹至庄教授赏识,邀请其赴美攻读博士学位。杨小凯随机获得更大发展,两度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誉为距离诺奖最近的华人。

  易中天教授的同样得到了刘道玉的帮助,易中天在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疆工作,但他一直怀念武汉大学的治学氛围,因此提笔给自己的恩师胡国瑞写了一封信。胡国瑞找到校长刘道玉,请学校出面,将易中天调回武大。

  刘道玉但刘道玉的这份热情也让他受伤很重,刘道玉将昔日的一位弟子破例调回武大,却不想被这位弟子背叛:

  本来,这个教师是我的学生,他原在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学任教,但是他工作了十多年后还没有提升为讲师,他感到受压。于是,他写信给我,希望调回母校,报效母校。我觉得那所学校的做法太过分了,出于保护学生的思想,我把他和他妻子(本无对口工作)一起调入了武大。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快解决了他的讲师职称,我还亲自为他的一本书写了序言。但是,他并不满足,紧接着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这样,他反目成仇……

  黯然离开

  刘道玉在担任武汉大学9年后,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位,去职当年只有54岁。

  总的来说,刘道玉有那个时代人的短视,他的一些思路和举措确实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文化方面不自信,只想向人看齐,却不能形成自身的思路。也就注定了其只能开端,而不能引领。但无论如何,武汉大学和中国高教有他不容忽视的贡献。不管怎样,他都值得被人铭记。

  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

  如果喜欢,一定记得关注哦,带给你好看的高校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高考临近,如有志愿填报问题,欢迎咨询探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