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论生:总明五趣异熟生(2)那落迦(2)明趣生

  

  论

  lun sheng

  生

  

  

  文/观诸法如

  

  

  《瑜伽师地论》论生(11):总明五趣(10)异熟生(2)那落迦(2)明趣生

  

  

  卷

  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二、一、二、一、一、二、明趣生

  二、一、二、一、一、二、一、由眼见

  二、一、二、一、一、二、一、一、喻见相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这个人到临死的时候,就像在做梦里边的境界。「自于彼业所得生处」,对于自己所造的恶不善业,所得受生的地方,就是地狱了。「还见如是种类有情」,自己象是做梦似的,本来那是地狱,但是他没看见地狱,他看见什么呢?看见「如是种类有情」,就是看见有很多鸡、猪、羊,「及屠羊等事」,有人在那里屠羊、杀鸡、杀猪,这就是眼见的事情;其实这眼见的都是虚妄的,真是唯心所现。

  二、一、二、一、一、二、一、二、显受生

  二、一、二、一、一、二、一、二、一、略标所由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就是由于在生前的时候,他是做这种事情的,现在一看见这种事情,心里面很欢喜,就是「驰趣」,很快的跑到那里去。「即于生处境色所碍」,就在受生处为这些境色所拘碍,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就在这留下来了。这可见做了罪业的人下地狱的时候,自己是很欢喜的去的。「中有遂灭」,这个时候一欢喜,「中有」就闷绝了,「中有」就死了。「生有续起」,那么地狱的生命,一剎那的,无间的就相续的现起了,就得了果报了。

  二、一、二、一、一、二、一、二、二、别释二相

  二、一、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中有摄

  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

  「彼将没时」:「彼」那个造那落迦业的众生,「将」要死「没」的「时」候,「将」要死「没」的「时」候,那个中有还没出现。「如先死有」,就像「死有」那个时候。「见纷乱色」,见到一种不正常,变怪的一些杂乱的境界。

  韩清净《披寻记》:「由住不律仪众同分者:于彼彼处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类位性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众同分,亦名有情同分。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一页)。若诸有情,于屠羊等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乐忍可,尔时说名不律仪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三卷一页)。此不律仪,未舍末弃,说名为住。由此同分,说名住不律仪同分。于此位中,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成就诸不善业,作彼业已,方能成就,是名住不律仪及作业别。今于此中且说住不律仪者。已作、已增长那落迦业,随所当生趣彼生处而受异熟,受果前相,如文可知。」

  在各个地方受生的有情,同界,三界中同一个界地,例如地狱就是在欲界;同趣,在五趣里同一个趣,如同在五趣杂居地;同生,同一生去受生;同类,同一个种类;同位,同一个分位;同性,是同一个体性;同形,同一个形相,「等」是指包括其他相似性,由各方面彼此分互相相似的特性,称为众同分,也称为有情同分,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决择分〉所说。

  若有一类有情,对于杀羊等,发一个期望的心,认为自己应该要以杀羊等为职业,作这种工作来维持生命。对于这种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忍可,欢喜又决定要这样作,这样的有情称作不律仪者。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决择分〉说。有这种想杀生的心情称为不律仪,以杀生来维持生命,还没有弃舍之前称为住。与这一类的有情一样的,都称作住不律仪同分,他们同有杀生活命的意愿。在这种杀生同分位中,只是在心中熏习成就广大的不善根,还没有去造作诸不善业;若心里这样想,也还真的去杀生了,这才称为成就不善业;这是住不律仪众同分与造业的区别。

  此处文中是说住不律仪者中有趣生的相状。其中已经造作、增长地狱的业,随着他应当要受生的地狱领受异熟果报,受此果报的前相,如前文所说,会看到种种不可爱、纷乱、变怪色相等,然后就到地狱去受生。

  众同分:

  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二十:问:一剎那业为但能引一众同分,为亦能引多众同分耶?设尔何失?......

  2、《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二十七:云何众同分?谓有情同分,犹如命根体是一物,遍与一切身分为依,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唯无覆无记性,唯有漏通三界。

  问:此众同分,为长养、为等流、为异熟?答:是异熟及等流,非长养、非色法故。异熟者:谓趣同分等,如地狱趣有情展转相似,乃至天趣等有情亦然。等流者:谓界同分等,如欲界有情展转相似,乃至无色界等有情亦然。有说:「异熟者:谓初生时得,如与父母等展转相似。等流者:谓后时方得,如与沙门婆罗门等展转相似,洲渚方土及族姓等有情同分,如理应知。」有余师说:「有情同分,通善、不善、无记性摄。谓四向四果有情同分,是善性摄;造五无间业有情同分,不善性摄;诸余同分,无记性摄。」评曰:彼不应作是说:法虽有三种,而有情同分,唯无记摄。由此应知,前说为善。

  问:若得众同分,彼舍众同分耶?答:应作顺前句,谓若得众同分,彼定舍众同分。有舍众同分,而不得众同分,谓阿罗汉般涅槃时。

  问:若死此生,彼时定舍众同分,得众同分耶?答:应作四句。(一)有死此生,彼而不舍众同分,不得众同分:如地狱死还生地狱,乃至天死还生天等。(二)有舍众同分,得众同分,而非死此生彼:谓入正性离生等位。(三)有死此生,彼亦舍众同分,亦得众同分:谓地狱等死生异趣等。(四)有不死此生,彼亦不舍众同分,不得众同分:谓除前相。

  3、《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复次,云何众同分?谓若略说,于彼彼处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类、[同]位、[同]性、[同]形等,由彼彼分互相似性,是名众同分,亦名有情同分。此中:或有有情由界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界。或有有情由趣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趣。或有有情由生同分说名同分。谓同生一生。或有有情由类同分说名同分。谓同一种类。或有有情由分位、体性、容色、形貌、音声、覆蔽、养命同分,说名同分。或有有情由过失、功德同分,说名同分。如杀生者望杀生者,广说乃至诸邪见者望邪见者。离杀生者望离杀生者,乃至正见者望正见者。从预流者乃至阿罗汉独觉望预流等。菩萨望菩萨。如来望如来。如是更互说名同分。

  有律仪,有不律仪: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七:有律仪,有不律仪;有住律仪者,有住不律仪者。云何律仪?谓有七种:即离断生命,乃至离秽杂语。云何不律仪?谓亦有七种:即断生命乃至杂秽语。云何住律仪者?谓有七众:一、苾刍。二、苾刍尼。三、正学。四、勤策男。五、勤策女。六、近事男。七、近事女。

  云何住不律仪者?1、谓有十二种不律仪家:一、屠羊。二、屠鸡。三、屠猪。四、捕鸟。五、捕鱼。六、游猎。七、作贼。八、魁脍。九、缚龙。十、守狱。十一、煮狗。十二、婆具履迦。此中,屠羊者,为活命故,怀杀害心,若买若卖养饲断命,如是一切皆名屠羊。屠鸡、屠猪亦复如是。捕鸟者,为活命故,采捕众鸟。捕鱼等亦如是。缚龙者,为活命故,习咒龙蛇,或言缚象。煮狗者,谓栴茶罗等诸秽恶人。婆具履迦者,谓有傍生名婆具罗,即是蟒类,恒于旷野吞食商侣,有人专能杀之,取商侣价以自活命,由此故名婆具履迦。1)有说:「罝弶名婆具罗。有人为活命故恒设罝弶取诸众生,故名婆具履迦。」2)有说:「猎主名婆具履迦。如有颂言:「鹿出婆具履迦苦,终不还投婆具罗,智者弃凡俗出家,终不还归苦迫迮」。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若受上命讯问狱囚,肆情暴虐加诸苦楚,或非理断事,或毒心赋税,如是一切皆名住不律仪者。」

  问:如是诸律仪要受方得,此不律仪亦如是耶?1、或有说者:「亦由受得:谓手执杀具,誓从今日乃至命终,常作此业以自活命,尔时便得此不律仪。」2、复有说者:「虽执杀具自立誓言,然彼不得。此不律仪由二缘得:一、由作业。二、由受事。1)由作业者,谓生不律仪家,最初作彼杀生等业,尔时便得此不律仪。2)由受事者,谓生余家为活命故,怀杀害心往屠羊等不律仪所,作是誓言:我从今者乃至命终,常作汝等所作事业以自活命,尔时便得此不律仪。」3、复有说者:「此亦最初作彼业时,方乃获得此不律仪。彼说不律仪唯一缘得。」

  不律仪: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复次,若有生不律仪家,有所了别[而]自发期心,谓:我当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于此活命事,重复起心,欲乐忍可,尔时说名不律仪者。由不律仪所摄故,极重不如理作意损害心所摄故,但成广大诸不善根,然未成就杀生所生及余不善业道所生诸不善业,乃至所期事未现行。后若现行,若少、若多随其所应,更复成就诸不善业。如生不律仪家,如是随是何人、随由何事起决猛心,广说应知。此人乃至不律仪思未舍已来,常得说名不律仪者。于日日分,彼不善思广积集故,彼不善业多现行故,当知非福运运增长。复次,此邪恶愿思恒与「不信、懈怠、忘念、散乱、恶慧」俱行,能受彼业,能发彼业,从此已后由种子故及现行故,处相续中,现在转时,名不律仪者,乃至由舍因缘未舍未弃。此中若于恶业后不爱果,不信、不解,亦不随入,是名不信。若随所欲,于彼恶业憙乐而转,不能勤励息灭彼业,是名懈怠。若与过失相应,于有罪法不能如实明记有罪,是名忘念。若散乱染污心相续,不安住转,是名散乱。若颠倒心相续而转,于诸过失见胜功德,是名恶慧。由恶尸罗增上力故,所有不善思俱行不善不信等现在转时,名恶戒者。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见到苦恼的境界出现,苦恼而死。「乃至生灭道理」,前面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等等,就是「生灭道理」。前面又说「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无间得生」,有名言种子的熏习,加业种子的熏习,这两种力量使令他去得果报了。「如前应知」。

  韩清净《披寻记》:「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者:如前已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是名生灭道理。又说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此种子,即于是处无间得生。如是道理亦如前知,略不具说,置乃至言。」

  如前面已经说的,死生同时,如同秤的两头,这边低那边就高了,时间是没有差别的,是名生灭的道理。又说有情所依止的身体是二种因的增上力,一种是戏论因,名言种子,一种是净不净业因,业种子,从这二种因增上的力量,就在受生之处无间感得下一生的果报。这种道理也是像前面所说的,由死有转变成中有的情况,跟中有转变成生有的情况完全一样,就省略不再全部说出,因此安置乃至这个词。

  二、一、二、一、一、二、一、二、二、二、生有摄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一(之上):十七、明︰「中有」唯是化生。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灭」,就是中有灭了;生有现前,名之为「生」,就是「生有」。「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生时」,就是指生有生的时候,生有现起的时候。「唯是化生」,地狱中受生「唯是化生」,就是无而忽有。「六处具足」诸根顿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下子就现起了,这「六处」都是「具足」的。

  韩清净《披寻记》:「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者:彼谓那落迦果。于四生中,彼唯化生。业增上力,诸根顿起,是名六处具足。」

  在那落迦感得的果报是化生的。在四种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中,只有在地狱中的果报是化生的。这是由于有情生前所造恶业的业力所致,化生的诸根是顿生,同时也是六根具足,名为六处具足。

  二、一、二、一、一、二、二、由心倒

  二、一、二、一、一、二、二、一、正显

  二、一、二、一、一、二、二、一、一、趣欲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一(之上):十八、趣向心︰初、明︰趣地狱心。后、类明︰向四趣。「如瘿鬼」者︰有鬼、颈有大瘿所逼,不能喫食。有鬼大瘿、不能自持,极受众苦、同于地狱。〈决择分〉说︰生鬼畜一分、恒受众苦,同于地狱。然,此处唯说︰鬼趣。鬼趣重故略举之。

  「由心倒」,是说由于他内心里面的颠倒。其实「眼见」和「心倒」是同一回事。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就是在中有的时候,看见了那个境界了,他心里面就是妄想,就是颠倒妄想。他就生起了这样的心情,就跑那去了,向那去了。「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他心里想,那些人在那里杀猪、杀羊,正合我意,和他们在一起「嬉戏」,会得到快乐的。「习诸技艺」,可以习学很多的技能。

  二、一、二、一、一、二、二、一、二、妄见

  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

  那个有情在那个时候,心里是颠倒了「谓造种种事业」,他心里想在这里杀猪、杀羊,做这种「种种事业」。「及触」到,接触到「冷」的事情,或者是「热」的事情。

  二、一、二、一、一、二、二、二、反成

  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

  「若离妄见」,若是没有错误的执着。若不执着这是真实的,「如是相貌,尚无趣欲」,「尚」且没有「趣」的「欲」,尚且没有求的欲,何况还是到那边去呢?

  「若不往彼,便不应生」,如果不到那里去,就不会到地狱受生了。

  「若离妄见」,就不会下地狱。因为有「妄见」,所以下地狱了。修止观的人,常常静坐的人,从这个地方要警觉自己,遇见不管如意不如意的事情,都是「妄见」,这都是「妄见」。一定用止观把它破掉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那就是圣人的境界了。修行的时候,说是『转凡成圣』这句话是非常对了。日常生活一切的境界,都是凡夫境界,都是妄念颠倒的境界;但是修止观的时候,要时时的不颠倒。我们执着常、乐、我、净,随肉眼所见的境界,都是颠倒境界;用般若,来破这个颠倒的境界,这是圣人的境界了,就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