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宁维:一个“兢兢业业”的批发商大举募资自称搞研发,你信么?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宁维)拟登陆创业板,其首发上会申请已于2021年6月3日通过审核。
优宁维成立于2004年,自称为一家“提供以抗体为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及相关仪器、耗材和综合技术服务的科学服务商”。但小编查看其招股书发现,公司自主品牌收入极低,日常主要从事生命科学试剂第三方品牌代理,是个名副其实的批发商。
公司此次拟募集金额2.8亿元,用于线上营销网络与信息化项目、线下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批发商高举研发“大旗”着实让人生疑。除此之外,公司还存在大量共用商号企业未披露。
存在多家同商号
且代理品牌相同企业却只字未提
小编通过公开信息看到,有四家直接使用公司商号的企业:陕西优宁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陕西优宁维)、苏州优宁维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苏州优宁维),常州市优宁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常州优宁维)和金牛区优宁维化学试剂经营部(下称金牛区优宁维)。但公司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这几家企业的存在,也并未提到有经销商或者贸易商直接使用了公司商号。
工商资料显示,这四家企业均从事生物化学试剂、实验器材的研发和销售,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同。苏州优宁维和金牛区优宁维虽已分别于2019年9月和2018年4月注销,但两家企业实控人名下仍存在多家生物科技公司。
1) 苏州优宁维实控人薛风景和江建国共同设立了苏州斯麦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斯麦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根据苏州斯麦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公司目前自主研发抗体超过15000余种,病理抗体200余种,客户遍布全国各大科研高校单位,同时本公司代理销售进口生化试剂、耗材、仪器的业内知名企业”,可以说主营业务与公司相同,且其代理品牌包括abcam、SIGMA-ALDRICH等,与公司代理品牌相重合。
2) 陕西优宁维实控人巨睿昕名下还存在一家名为上海思睿上午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下称思睿生物)。根据思睿生物官网介绍,其是一家专业提供生化实验自动化解决方案和设备的供应商,代理了欧、美等地多家知名自动化及相关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已经和Agilent、PE、Thermo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以看到,思睿生物是一家生物实验耗材代理商,与公司主营业务和代理品牌均重合。值得一提的是,思睿生物的工商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杨浦区包头路1135弄4号301室,与公司实控人冷兆武、许晓萍夫妇曾控制的上海优骏科贸有限公司注册地址相临。种种巧合实在无法不让人怀疑,公司与以上同商号企业之间的关联。
以上企业是否为公司实控人或高管背后控制,是否与公司存在利益安排,还需要公司进一步给出解答。
高管在外设立同业企业
公司技术独立性存疑
公司监事王艳在2019年4月17日曾入股宁波萃英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萃英化学),该企业是一家主营光致变色新材料、稳定同位素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产品包括常用溶剂、分析试剂、生化试剂、医药中间体等,与公司业务相重合。
虽然2020年7月王艳退股,但其依然为霞浦县氘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霞浦氘峰)有限合伙人,持股比例21.51%。根据查询小编发现,霞浦氘峰疑似萃英化学股权激励平台,萃英化学实控人及股东均在霞浦氘峰有限合伙人之列。同时,公司竞争对手兼客户、供应商泰坦科技还为萃英化学股东,持股比例10.90%。
王艳对于萃英化学的参股动向正在报告期内,公司却没有如实披露,实在让人怀疑公司与萃英化学之间是否存在技术共享。
研发投入极低 自主品牌收入寥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主品牌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1.64%,而竞争企业泰坦科技自主品牌收入占比2019年已经达到53%。公司实为生命科学试剂代理商,居然在首次申报时称自身所在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M75)”。也许是受到了发审委质疑,公司之后将所在行业变更为“批发业”。
2018年-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589.88万元、863.40万元和873.37万元,研发费用率仅为1%。并且在这微薄的研发费用中,员工薪酬就占了70%左右,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材料费甚至在2020年还有所下降。而公司竞争对手泰坦科技2017年-2019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5%、3.24%和3.19%,可见公司研发投入与之相差巨大。
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工作主要涉及子公司爱必信、乐备实和孙公司南京优爱、云焱软件。乐备实、南京优爱和云焱软件于2017年-2019年期间先后设立,也就是说公司从2017年才注册了子公司开始“捣鼓”研发。那么研发成果如何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无一项发明专利,仅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
同时根据公司2016年报,公司当期研发人员仅为7人,到了2020年瞬间扩充到42人之多。果然公司在筹备IPO期间才开始“大力推动”研发工作。公司此次拟募资8431万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但看到公司以上实际投入,实在让人怀疑公司究竟是真的开始重视研发了,还是为了募资寻“由头”?
截至发稿之前,我们未收到企业的任何回复,后期仍将持续关注。
严正声明:
本文为《三棱财经》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写明出处。
本文的信息或所述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内容摘取企业公开披露信息部分。
三棱财经
聚焦金融热点
折射金融万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