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人民医院纪实:生命至上、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
12月以来,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抗疫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面临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信阳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提前谋划、早作准备,取消一切假期,全院上下联动、迅速反应、统筹资源、积极扩容,坚持每日召开专题早交班会,综合分析研判全院收治情况,优化救治流程;班子成员24小时带班在岗,保障患者就诊通道通畅;组建新冠感染重症救治专家组,提升救治能力;启动EICU、扩容ICU,优化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统筹利用空间,扩充发热门诊诊室;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保证医疗系统正常运行;开放所有科室全面收治新冠感染者,真正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深夜的急诊大厅
一方面是迅速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一方面是医护人员接连感染带病坚持,、发热门诊成为与大规模感染正面交手的第一"战场",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量达500余人,急诊平均接诊量达150余人/天,120每天出车30余趟,深夜的急诊大厅不断往里涌着熙熙攘攘的就诊人群,医护人员前赴后继的"倒下"再接力续上,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
在感染高峰时期,医务人员几乎"全军覆没",诊室间和医生、护士办公室到处回响着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咳嗽声。"给我1天时间退烧!"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只要还有力气,便主动要求上班,哪怕此刻还发着烧。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也许会头痛发热,也许会四肢酸痛,但不能"倒下",不敢"倒下",更不能群体性"倒下",太多的患者在等待救治,穿上这身白衣"战甲",誓要为人民群众撑起这阻挡病毒的最后一道屏障。
感染高峰只是前奏,重症高峰才是真正的考验。面对急危重症患者人数的增长,ICU已满负荷运转,工作量俨然已达往日的3倍,医院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新冠感染重症救治专家组,采用24小时线上电话和线下会诊模式,以MDT的形式为急危制定高质量救治方案。同时积极开展ICU扩容能力建设,强化医疗物资调配和供应,统一调度全院人力资源,第一时间向ICU派出了支援人员,保证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能力。目前全院ICU床位总数已扩展至61张(含EICU、NICU),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院新冠感染及普通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作为ICU的核心支柱,孙玉宝主任也"阳"了,他却坚持不肯休息,哑着嗓子每天奔走在会诊的路上和抢救的过程中,夜里12点有重病号进来,他都非要守在科室,妥善处理好每一位病人,才肯放心眯一小会儿。
呼吸内科门诊一如既往的忙碌,这是年近70岁的孔松主任看完的第92个患者,认真为每一个人做体格检查,看每一张片子。感染新冠后的他看起来憔悴了,嗓子说不出话依然坚持在一线。抗击过"非典"、"新冠",身经百战的他放心不下看了大半辈子的"老病号"、"老朋友",他冷静又专业,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门诊走廊
内科系统作为"主战场",科主任、护士长24小时坚守岗位,全力维护科室医疗工作高效运转。针对本轮高危患者的特点,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加强学习,迅速提升应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临床收治能力。外科系统在做好本科病人救治工作的前提下,腾出病床、贡献设备、抽调人员,全力支持内科系统医疗救治工作。
呼吸内科的苏勇主任,已经坚持在岗20多天了,每天守在病房巡回诊查,密切关注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了确保各个科室的新冠感染患者都能得到专业的救治指导,哪里有需要,一个电话他就及时出现在会诊现场,读片、查体,给出权威诊断和科学救治方案。他就像一部移动的"学科宝典",随时向兄弟科室和患者伸出援助之手。
面对体力的大量消耗和精神的巨大压力,"人医人"再一次在困难面前挺住了!从一线到后勤,从保洁到保安,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状态,切换"战斗"模式,用自己对职业的理想追求和医者的使命担当,为战"疫"拼尽全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回顾三年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医护人员咬紧牙关、挺身而出,时刻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用血肉之躯,以凡人之举,书写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新年的钟声就快敲响,
2023年的春天就快来到,
让我们携手冲破这黑暗的号角,
坚定信念、团结奋进,
共同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