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走心 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寒假,东华理工大学的刘淑琪完成了一份7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来自江西省莲花县的她,花了半个多月时间,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录下作为烈士故里的家乡20年的变化,写下了红色精神传承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学子的责任,我很自豪能从一个聆听者变成一个讲述者。”刘淑琪说。
井冈山、瑞金、南昌、安源……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江西高校大学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去年暑期以来,江西高校创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通过组织全省师生“云上游”、线下比、实地走,形成了万件作品比创意、千支团队赴实地、百所高校齐发力的红色教育生动场景。
万件作品比创意,弘扬红色文化
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身临其境”畅游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24个展馆,在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AI、VR等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让红色教育更加普及。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红色走读”活动,组织大学生登录平台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数字展馆、品读红色故事、打卡红色足迹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4月10日,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平台的访问次数接近7000万次,网站留言量超过3万条。
同时,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推出创意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在“云游”中找切入点和创作源,通过创作红色文化作品等,深入探究红色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创新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方式。
江西理工大学创新推出“红色走读”VR体验实践平台,可以通过VR体验革命岁月;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学生结合专业特长,为“云游”场馆制作了讲解视频、双语讲解文稿,绘制了红色地图;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通过实地寻访调研,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共提交走读成果近8万件,包含动漫、H5、诗歌、短视频等形式的作品。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夏子龙与团队成员创作了一幅近12米的大幅书画拼接册页作品《红色记忆》。“作为大学生,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夏子龙表示。
千支团队赴实地,汲取奋进力量
在开展“云游”和创意竞赛的同时,江西各高校指导学生组成走读团队、制作走读方案,并结合创意作品评选结果,开展学校海选、片区评选,产生了1万多个大学生优胜团队,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从中遴选1000个省级优胜团队,给予每个团队1000—1800元的经费,支持他们开展线下实地走读。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高校结合思政课程,将“红色走读”纳入实践教学,推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江西财经大学、豫章师范学院等高校通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团队结对走读,在走读中讨论问题、传授知识,有效延伸了思政课堂;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将“红色走读”纳入社会实践,赋予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在社会调查、慰问表演和义务支教中加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上饶师范学院等高校将“讲红色故事、访党史专家、读红色书籍、写红色感言”融入“红色走读”,引导学生重温历史、致敬英烈、接受教育。
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团队的朱瑞达与团队成员通过走访于都县车溪乡革命烈士王金长的遗孀段桂秀,创作红色故事《一双草鞋》,除校内讲演外,还到各地中小学演出。“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我们走进全省11个地市开展了360多场巡讲巡演。”朱瑞达说,他们会继续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百所高校齐发力,讲述红色故事
“为把‘红色走读’这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引向持久深入,全省高校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持续推出系列活动,巩固成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介绍。
九江学院、景德镇学院等高校将“红色走读”活动作为一次青年学生广泛参与的理想信念教育,指派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党团干部一对一为学生团队进行专门指导,形成了一堂堂主题鲜明的思政微课;南昌工程学院依托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学生党支部、班级,通过线上会议、云班会等形式,开展“云游”分享交流会、心得报告会;南昌航空大学开展“云游”优秀作品展示宣传,新余学院结合“红色走读”活动举办红色交响音乐会,持续将“红色走读”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赣鄱学子心向党’系列活动。”叶仁荪说,五四青年节前,江西高校将开展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游”,进行青年大学生“云游”作品展播。“七一”前,江西高校将以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党史故事比赛,让学生不忘初心,争做时代新人。(记者 刘书文)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