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观“天”,这些值得你我关注
六月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此时大气对流活动活跃,强降水集中,往往会产生暴雨、洪涝等灾害;同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呈增多趋势。
此外,高考、端午节均在六月,这也让天气的变化牵动了更多人的心。那么,六月的天,到底如何?除了暴雨,还有哪些天气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六月天气关键词
高考,到底怎么个“烤”法
六月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端午小长假?错,对于广大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六月最重要的是在端午之前的高考!这期间的天气对考生出行、生理和情绪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
对高考影响较大的首先是高温。根据统计显示,高考期间(6月7日至9日)全国省会级城市平均最高气温大多在25℃至33℃之间,气温还算适宜。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结合近15年来高考期间极端最高气温的统计可以看出,气温最高的5个城市中,有4个都在北方,郑州甚至曾出现42.5℃的高温。
不过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高考期间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高温天气;唯有南疆盆地等地,高考期间气温会超过35℃。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情况下,人体感到“闷热”与心情及居住环境有关,考生饮食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多补充水分。
除高温之外,很多人可能还有这样一种感觉:几乎每年高考都会下雨。那真实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为此,我们统计了一组数据(某年6月7日至9日期间的任何一天下雨,则视为这一年高考下雨,高考累计下雨年份/统计年份=降水概率),结果显示,高考期间大多数城市的降水概率大于50%,省会级城市中,尤以贵阳和重庆在高考期间的降水概率最大,达90%,相当于10年高考里的9年都下雨,确实符合大家心目中“高考多雨”的印象。
今年的高考同样也将在雨中度过,东北、华北、黄淮、西南、江南及华南部分地区都可能出现降水过程。其中,北方地区降雨集中在7日至8日,降水强度并不大;南方地区降雨主要从8日开始,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中到大雨。考生及家长应关注天气信息,留意携带雨具,预计好天气对交通的影响,以提前30分钟到考场为佳。
高考之后紧接着就是端午,六月,我国大多数地区进入雨季,强对流天气频繁,端午节假日期间,尤其须防范大风、高温、降水天气对旅游、交通等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南方地区须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之,不论你是准备考试还是准备出游,都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提早安排交通出行计划。
高温天气来了,高温津贴会到位么?
进入六月,气温明显升高,尤其是住在我国东南部、华北平原以及新疆盆地地区的小伙伴们,面对30℃以上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感受最为明显。
我国东南部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风力小,所以气温较高;华北平原和新疆盆地地区则因为处于海拔较低的平原、盆地或浅谷中,热量不易散发,且该地雨季尚未到来,地面干燥,升温快,因此气温较高。
所谓“高温天气”,是指地级市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全国已有多个省区市出台“高温津贴”的标准,但多有被克扣甚至缺失的情况。你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可在下面的评论区里一吐为快。
我国大部分地区六月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像北京(6月10日)、济南(6月3日)、杭州(6月16日)、南京(6月23日)、福州(6月14日)平均出现35℃高温天气的时间都处在6月。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最多的月份集中在六、七月份,这两个月的高温日数占全年高温日数80%以上。
需注意的是,高温天气下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大家要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及时采取处置措施。说到预警,你会看高温预警信号么?
警惕!今年的梅雨可能“赖”着不走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六月中旬进入梅雨期,发音虽是“没雨”,但这雨可就要下个不停了,一直到七月上、中旬的这一段时间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连阴雨天气。
说起梅雨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梅实迎时雨”;而由于梅雨是副热带高压直接带来的,所以和春雨相比,梅雨更加湿热,东西更容易发霉,所以人们也称这种天气为“霉雨”。
梅雨季节的开始时间(“入梅”)和结束时间(“出梅”)每年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科学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后一年,副热带高压容易“赖”在东南沿海不走,那么梅雨带也容易“赖”在长江一线不走,来得早走得晚。像1954年、1991年、1996年,梅雨都在六月初甚至五月底来临;超级厄尔尼诺后的1998年,梅雨虽然来得不早,但后面来了段“倒黄梅”,让梅雨时间大大延长。
今年也是超强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梅雨时间易被拉长,还请各位江浙沪皖鄂湘赣的朋友能抓住个晴天就赶紧该洗洗该晒晒,别真等到发霉才后悔啊!
六月节气:芒种、夏至
芒种(6月5日)在农历五月初一,“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则指谷黍作物的播种。对江淮地区而言,这预示着农业生产进入了最繁忙的时期——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
此时小麦已成熟,若遇连阴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等问题。也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中所表现的,芒种也是“忙种”。
六月里的另一个节气是夏至(6月21日),表示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以后,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所以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又被称为“夏节”、“夏至节”,也曾是备受重视节日之一。例如宋朝时,会从夏至那天开始,为文武百官放个为期三天的“小长假”。
夏至虽然不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但也应注意防暑,此外还要格外注意补充睡眠,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吃完午饭后若能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可有效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虽然叫“冰”雹,但它在夏天最多
冰雹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春夏之交,空气中的水汽条件逐渐改善,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近地面极易形成不稳定的湿热空气,同时冷空气在这一时期仍比较活跃,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就形成冰雹。
就全国而言,冰雹在六月最为盛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冰雹最多月均出现在该月。
我国出现的冰雹多以直径20毫米以下为主,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2至10分钟),一般不会致灾。但当冰雹直径较大、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与农业生产关键期相吻合时,其致灾性会较强。我国较严重的雹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为此,有关部门也会结合具体情况,将含有碘化银的火箭弹、炮弹发射到云中合适的位置,产生过量的人工冰核,通过“争食”云中的过冷水达到人工防雹的目的。
新华网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sjxw/2016-06/02/c_129033604.htm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