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课堂|董志勇:《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专题十: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
大师云集,精彩纷呈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简介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立足于经济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视为首要教学目标,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寓于前沿问题探讨、经典文献研读、知名学者点拨与授课教师引导等课堂内容之中。课程关注中国经济前沿重大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前沿与重大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立场意识;课程通过教师专门指导、专题前沿问题研讨、知名学者讲座等形式,确立正确的思政方向,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思政意识建设,推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本课程以小班教学、专题研讨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经济学前沿经典文献,特别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相关的重要研究。课程以专题形式组成,每一专题聚焦一类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而前沿的理论现实问题,并由一位或多位知名学者的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组成,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顶尖学者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经典问题和文献的背景、历史、现实和未来重要发展趋势等核心问题,从而深度挖掘经典问题和文献背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内涵,促进学生思政能力实现高水平提升。
课程主持教师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志勇教授,他的教学团队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他主持的《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和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董志勇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系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专题十
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研究
时间:2022年11月8日
地点:理教304
特邀嘉宾:白重恩教授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Mansfield 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数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术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 40 人论坛学术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等;担任《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劳动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期刊的编委。获第十三届和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
本专题聚焦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邀请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他长期关注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此次线上交流,白重恩教授重点围绕“收入分配和政府驱动投资对其影响”这一主题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白重恩教授线上分享
讲座伊始,白重恩教授从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遵循按劳分配制度,忽视按要素分配,因此对要素分配份额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国内学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于居民收入分配,对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和讨论相对较少。进入2000年后,国内学者发现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发生了不利于劳动的变化,研究焦点开始集中在劳动分配份额变化的问题上。同时,他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最终应该落脚于居民的消费。
紧接着,白重恩教授展示了最近2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要素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2000-2011年之间呈下降趋势,在2011-2016年之间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又再次下降。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基尼系数也都呈现了基本重叠的两个拐点。与居民部门分配相关的指标“工资中的技能溢价”在2009年也出现拐点,与前述三个指标的第一个拐点高度重合。同时,从居民消费来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和2016年也存在两个拐点。
为了解释上述特征性事实,白重恩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发表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关于政府信贷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论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包括雇佣低学历劳动者并享有更低信贷成本的政策偏向部门(preferred sector)和同时雇佣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但不享有信贷优惠的非政策偏向部门(non-preferred sector)。这一模型刻画的现实背景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四万亿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得到了大力发展。受到政府信贷支持的政策偏向部门(preferred sector)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雇佣低学历劳动者,因此这一类劳动力的价格随之上涨,使得不同学历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均等,并带来整体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增加,因而也带来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上升,进而带动居民消费占比的上升。2015年之后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出现了新的拐点。
在讲座最后,白重恩教授指明了“土地政策对于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潜在研究方向并鼓励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土地供给由地方政府进行严格的把控,土地价格较高并导致住房价格较高,使得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房投资,减少了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文献脉络梳理
随后,董志勇教授指导同学们一起梳理研读本专题的相关文献,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和研讨。课堂讨论从“要素收入分配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开始,总结了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统计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和“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这三类根本因素。实证的结果表明:第一,当发生经济转型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不同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由此带来要素总体分配份额变化。第二,我国经济的要素替代弹性略小于1,因此要素投入比的变化会引起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第三,通过研究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发现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外商直接投资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金融市场深化使得非国有经济相对国有经济更加受益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税负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信贷政策偏向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课堂上还比较和讨论了不同的要素收入份额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
董志勇教授现场授课
课堂上,董志勇教授高度评价了白重恩教授在国民要素收入分配领域的重要成就,就本专题相关文献中的模型设定、指标构建、研究拓展以及政策建议等问题和同学们进行热烈探讨,并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对“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这一因素如何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也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期望:要学会寻找问题,勤于发现理论和数据不一致现象,即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种“谜题”,尤其是和其他国家发展路径不一样的现象更值得同学们深入研究;要学会联系问题,善于将本课程涵盖的各专题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如土地制度,企业家的因素等均有可能导致要素收入分配的变化,进而在联系中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要学会解决问题,敢于创新现有的理论,不断训练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技术层面要注意细节的完善,要全面的、妥善的构建和运用指标;在实践层面要积极联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发展的看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政策建议更要服务于实际。做出更有意义、更加深刻的研究。
本专题相关文献资料
课堂主要讨论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08):16-28.
[2]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44(03):27-41.
[3]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04):137-147+160.
[4]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33(12):3-27.
[5]王晓霞,白重恩.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03):107-115.
[6]Bai, Chong-En, Qing Liu, and Wen Yao. "Earnings inequality and China's preferential lending polic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45 (2020): 102477.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专题介绍
专题十一:数字经济时代经济与管理研究新议题(11月15日)
特邀嘉宾:戚聿东教授
专题十二: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月22日)
特邀嘉宾:刘伟教授
专题十三: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核算体系研究(11月29日)
特邀嘉宾:许宪春教授
备注:如其他高校教师需要本课程PPT等材料,请与董志勇教授的教学团队联系。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